千古名邦話詩山 詩名遍地懷歐陽

作者:洪順興  來源:泉州晚報海外版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4日

千古名邦話詩山 詩名遍地懷歐陽

逡巡千載名邦詩山鎮,“詩”風撲面而來:這裏的溪流、村莊、學校等紛紛冠以“詩”名,有詩溪、詩園、詩阪、詩鼇、詩南、詩口、詩門、詩鐘、詩宅等,詩山是詩鄉,真是名不虛傳。

南安市詩山鎮系福建省重點僑鄉和閩南文化重鎮,歷史悠久,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四面青山為屏,中間綠水為帶”,有享譽中外的古刹鳳山寺,風光旖旎的“詩山十八景”,孕育唐朝文豪的高蓋山等,這裏留下了歷代許多名流的足跡與題詠,歐陽詹、王審知、朱熹、陳知柔、何喬遠、陳遷鶴、陳萬策、陳嘉庚、黃壽祺、餘光中等一串串重量級的名字,閃爍在古鎮的史冊上。

詩山遠在晉、唐時就建埠。明洪武年間,擬遷南安縣治於此。舊稱“山頭城”,改為“詩山”始於南宋,至今已近 800年。說起“詩山”的得名,自應歸功於歐陽詹和朱熹兩位人物。

歐陽詹(759--800),字行周,祖籍晉江,生於詩山的芹山,從小隨祖父母居住高蓋山。高蓋山,在今詩山、碼頭、金淘三鎮交界處,海拔 535公尺,因山頂平坦如蓋而得名。詹小時候和母親同住在山下的茅草房,日子清貧,但歐陽母很支持兒子讀書,為避俗事干擾,特地讓他每天帶著乾糧,上高蓋山白雲室埋頭苦讀,早出晚歸。歐陽詹常常登高執卷,高聲吟唱,完全陶醉於詩書世界。據傳歐陽詹離開白雲室時,把筆架石朝山上一擲,說:白雲書室附近應該有座筆架山,讓學子筆有所依,學有所成。話音剛落,高蓋山即陡起三峰,形似筆架,故現在有一座筆架山,讀書人引以為豪。穿越時空隧道,依稀聽到高蓋山白雲室傳來的琅琅吟詠,書聲孕育了才華橫溢的詩人,書聲鋪展了通往京城的大道。

其實,歐陽詹本無意功名,想長期在家讀書,奉養雙親。後來因為雙親嚴命,親友激勵和地方官員提攜獎掖,才決心走入科場。貞元二年(西元 786年),歐陽詹西上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歷經一年艱辛跋涉,歐陽詹抵達長安,在此苦熬了六年。這六年,他借錢租房讀書,生活窮困。唐貞元八年(西元 792年),歐陽詹終於以一篇文采斐然的《明水賦》,榮膺第二名,賈陵第一名,韓愈第三名。當時的泉州文士貪戀家鄉山水,不肯遠遊出仕,不熱衷科舉,隋代科舉制度開創後 180年間泉州竟沒有一人投身進士考試。詹此番考進士並喜登龍虎榜,表現了敢為天下先的泉州精神,極大鼓舞了八閩士子。此後,閩南科考的人數益增,儒學風氣漸漸形成,促進了泉州與福建文教事業的繁榮,使之接近乃至趕上中原地區的先進水準。歐陽詹才高學博,著述頗豐,收入《歐陽行周集》裏的賦、詩、記、傳、銘、頌、箴、論、述、序、書等各類作品 140多篇。可以斷言,沒有“歐陽詹現象”,泉州不可能贏得“海濱鄒魯”的美譽。

歐陽詹和韓愈交誼甚篤,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同柳宗元等人共同宣導古文運動,推動唐朝文學的健康發展,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貞元十五年( 799年),歐陽終被朝廷授予國子監四門助教。雖然這只是皇家高等學府“四門學”中最低的職銜,但閩人擔任此職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歐陽詹高中進士後不久曾返家省親。回到搖籃高蓋山,日夜思念的母親已經長眠地下,再也聽不到母親的殷殷叮嚀,再也看不到母親陪伴自己讀書的身影。歐陽詹悼母詩寫道:“高蓋山前日影微,黃昏宿鳥傍林飛。墳前滴酒空流淚,不見丁寧道早歸。”

宋理學宗師朱熹敬仰歐陽詹,慕名來到高蓋山白雲室,品賞歐陽夫子和歷代名家的詩詞墨寶,由衷感歎:“此詩山也”,於是“山頭城”遂更名“詩山”。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他居住生活過的地方,冠以“詩”字,千百年沿襲至今。詹詩名卓絕一時,但其字跡罕見,曾題“不二”於郡城書室,後人改書室為祠堂,稱為“不二”祠,即歐陽行周祠,位於泉州模範巷。朱熹來泉講學時,欣然題泉州甲第巷歐陽故居:“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

 

Copyright©2006 - 2016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傳真:0852 - 2911 4810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