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山鎮 »

舒陽公行狀

作者:  來源:民國四年(1915)版 《南安詩山卿園陳氏家譜》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08日

舒陽公行狀

舒陽:號,諱樹成,乳名孝榔,字樹遠(1849—1908)南安詩山卿園(今南安市詩山鎮鼇埔山村卿園自然村)人。太學生,例貢生敕授徵仕郎,誥封奉政大夫。

舒陽公行狀

原文: 譜既竣,傑不才,不能奉揚先意。然欲默爾而息,傑恐後人不察親親恩誼,所以必重之理,又不著明亡父之所以教傑之心,故敢述其大旨。

白話文:修譜的事已經大功告竣,世傑我沒有能力不成才,不能宣揚前輩們的心思。然而要沉默不說一聲不吭停下休息,我又害怕後代不懂至親的恩德情誼,為何一定要重視親屬間的至深道理,又沒清楚顯示已故父親的教誨之心,所以特地大膽地記敘他的主要旨意。

原文: 夫親族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故自反本言之。由疏族而親屬,由親屬而五服,由五服而兄弟,由兄弟而一人,分之無可分也。故守望則相助,出入則相友,疾病則相扶,急難則相死。雖然猶未也,冠昏則告於廟,示不忘祖之所自出也。有鄉飲酒禮以合族,使之有恩,以相愛而不相離也。

白話文:由血緣關係形成的親族,開始是基於兄弟關係呀;兄弟其初是一個人自己,所以自複歸本源來說它。由血親疏遠的族人到親屬,由親屬到高曾祖父自五代(見附注一),由高曾祖父自五服到兄弟,由兄弟關係到自己一個人,分開到不能繼續再分隔了。所以對付敵人災禍要互相警戒援助,出去回來碰面時候要彼此關心友愛,遇到患病纏身時期就互相關心照顧,碰到緊急危難關口就出手捨命相助。雖然這樣還沒有達到做好一切要求,冠禮婚禮要在供奉祖先的宗廟宣佈,使別人知道不忘祖輩出自於哪裡呀。通過鄉飲酒禮的機會聚集全族的人(見附注二),讓所有親族之間的人加強深厚情誼,使人人相互親愛友好而不互相分離。

原文: 及至後世昧反本之義,蓋推而遠之也,由一人而兄弟,由兄弟而五服,由五服而親屬,由親屬而疏族,甚至吉凶不通問,慶吊之禮廢。蓋至是而一人之所分者等於陌路矣,故祖父之子孫與高曾祖之子孫,有勃谿之釁則袒祖父之子孫,而視高曾祖之子孫有若仇敵,獨不思祖父之子孫吾祖父之所出也,高祖曾祖之子孫獨非吾高祖曾祖之所出乎?高曾祖之子孫與始祖之子孫有角弓之怨,則袒高曾祖之子孫,而視始祖之子孫有若仇敵,獨不思高祖曾祖之子孫,吾高祖曾祖之所出也,始祖之子孫獨非吾始祖之所出乎?

白話文:直至後世不明返歸本源道理,因為不推展開到更疏遠世代,由自己一個人而發展到兄弟,由兄弟間關係而到五服之親,由五服內親人而延申到親屬,由親屬間人群而擴展到遠族,以至吉利或兇險不相互問候,慶賀吊慰的制禮也把它廢除。大概以自己來區分就等於相遇不相識了,所以祖父子孫與高祖曾祖所傳其他子孫,有家庭對立互相爭吵就偏袒祖父的子孫,卻看高祖曾祖的其他子孫像自己的敵人,難道不想祖父的子孫是我祖父所生出呀,高祖曾祖其他子孫不是高祖曾祖所傳嗎?高祖曾祖子孫與始祖其他子孫相互怨狠(見附注三),就偏袒維護高祖父曾祖父所生傳的子孫,而把始祖其他後代子孫就看作敵對仇人,難道不再深想一下高祖曾祖他們的子孫,是我們的高祖父曾祖父所產生出來的人,始祖所有子孫難道不是我始祖所遺傳下來的人嗎?

原文: 《記》曰:“親者毋失其為親也。”富辰曰:“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史佚有言曰:“救乏、賀善、吊災、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親之義也。”故親族中有利益而相爭也,曲意以包容,退讓以明禮;親族中有事故而相累也,思而不貳怨而不言。親族中而戕虐人也,則涕泣而道之;親族中而受人戕虐也,則哀號而哭之。雖有怨恨氣憤,必寬柔以容之;雖有謗言,必含忍以化之。其故非他,以同一祖之所自出也。其初一人之身也,示與外人有別也。凡此者,皆亡父之所以教也。

白話文:西漢戴聖編纂的《禮記》中(見附注四)說:“親者毋失其為親也(見附注五)。”意思是:“親人朋友都有成為你親人和朋友的原因,要好好保護它不要失去你們之間的親情。”周朝周襄王的大夫富辰(見附注六)說:“雖有小忿,不廢懿親。”意思是:“雖然相互之間有些小矛盾,但仍然是至親至愛的親人!”西周太史官史佚有善言(見附注七)說,“救乏、賀善、吊災、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親之義也。”意思是:“救濟困難的人、祝賀吉慶的事、慰問受災的人、祭祀亡魂神明、喪事悲哀之傷,情感雖境況場合而不同,不要斷絕他們間的友愛,這就是對待親人的道義。”所以親族當中有因為利益而相互爭鬥,要寬容大度委曲自己意願而奉承別人,要禮節禮儀退避謙讓而懂得文明禮貌;親族中有意外災禍損失拖累連及自己,有憂思而沒有二心有怨恨而不必言說。親族中如果有人殘害別人,則要流著眼淚去引導他們;親族中如果有被別人殘害,就悲傷呼號為他哀聲痛哭。縱然有委屈不滿抱怨氣憤,一定要寬容柔和去包容他;即使有指責譭謗造謠中傷,必定要容忍以化解消除它。這其中所含原因不是別的,是同一祖先所傳下的人啊,也許開始是一個人的身體,表明與無親戚朋友有差別。大概所有這一切為人做事道理,都是已故父親他用來教誨我的。

原文: 盍進證之國際私法乎?外國人有傳染病者、赤貧者、浮浪者,得為入國之拒絕;至國內人則不然,為之衛生,為之救貧,為之安插,為之儲勞銀基金。國家有危亂時,或有對外戰爭時,對於外人得命之退去,以避其侵害;至國內人則不然,為之謀身體之安全,為之保財產之無損。外國人有犯罪者,得引渡之;至國內人則不然,無論何種犯罪,以不引渡為原則,此內外人之辨也。親族之於外人亦若是焉已矣,知此義者其吾曾祖乎!

白話文:為何要推薦國際私法為準則呢(見附注八)?外國人當中有些帶傳染病的人,或是有一無所有極其貧窮的人,或是有到處遊蕩不務正業的人,必會被進入國家不同意而隔絕;至於國家內部的人則不是這樣,得幫助他們保護健康防止疾病,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救濟脫貧,得佑助他們尋找工作安排崗位,幫助加入失業勞保各種基金會(見附注九)。國家有危險動亂的時候,或者有對外戰爭的時候,外國人需命令他們撤離,以便防止他們受到傷害;至於國內的人並非如此,得為他們考慮人身安全,保護他們財產不受損失。外國人中如有犯罪的人,得引渡他交給那國審判(見附注十);至於國內的人不是這樣,不論發生哪一種的犯罪,以不能引渡為依據準則,這就是內外人的分別呀。親族對於外人來說也是像遵從這樣的法則呀,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是我的曾祖父家添公啊!

原文: 道光年間既大荒又大疫,親堂饑寒疾病,瀕死者屢矣。吾曾祖哀之,為之勞來,為之安集;施賑而恤之,延醫而救之。其所以必出於此者,何哉?親親之義也。

白話文:清朝道光年間既是大饑荒又是大瘟疫,許多親堂饑餓寒冷瘟疫蔓延疾病流行,生命垂危臨近死亡的人一個又接一個。我的曾祖父哀歎他們,為他們送慰問及勉勵,給他們以安定和信心;施捨財物而救濟他們,聘請醫生來救療他們。他所以一定要這樣做的原因,那又是為了什麼呢?熱愛自己親屬的情誼道義呀!

原文: 累代服膺親親之義此道,至於吾父罔敢失墜,吾父知親族之宜敦也。堂叔清遠為其子大草娶於下北溪黃家,然聘禮已遞矣,黃氏母欲別婚,嘖有煩言。父以親屬故為黃氏母所詛,父知之而不悔也,曰:“非為他人謀也,為吾親屬也。”

白話文:接連幾代衷心信奉親親之義這道理,傳到我父親這一輩也不敢廢馳丟失。我父親明白親堂之間應該篤實厚道。堂叔清遠為兒子大草娶媳于下北溪黃家(見附注十一),雖然訂親的聘禮已經送給了女方的家庭,但是黃氏母親又想把女兒另外嫁給別人,因悔婚一事人多嘴雜議論紛紛表示不滿。我父為親屬的緣故被黃氏母親咒駡,父親知道這件事情以後而並不後悔,他說:“不是為了別人出主意,是為我自己的親屬呀(見附注十二)。”

原文: 堂兄悌惠為堂叔淮遠養子,逃至仙游,其生父恃所在地,人情熟也,留之。父親追之數百里,不以路遠自阻。涉訟經累旬,不以持久自餒。雖人地兩疏,人或難之,而父終不以是而萌退志,卒得要領而回。人或曰:“從侄耳,何自苦乃爾!”父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其任勞如此。

白話文:堂兄悌惠是堂叔淮遠的養子(見附注十三),那孩子自己逃回了老家仙遊,他的父親仗著所處的是當地,人際交情環境熟悉把他留下。父親為此事追蹤到數百裡外,不為路途遙遠自己攔擋自己。牽進訴訟之中打官司歷數旬,不因長期對峙失去自信畏縮。雖然當地環境和人際習俗都生疏,對於別人來說或者就這樣難倒他,但父親畢竟不為此產生引退之志,終於獲取關鍵判決而把小孩帶回。有的人說:“不過是從父兄弟的兒子罷了,為什麼要自尋苦惱竟然如此!”父親說:“兄弟兒子就如同自己的孩子啊。”他任勞任怨不怕吃苦就是這樣。

原文: 堂叔珠遠,為蓋屋與衢門呂家訟,父始終預其事。在他人一往而勇,再而懶,三而廢,然自返者有之。乃父見日往不辭其煩,或憂其瘁,曰:“毋乃勞乎?”父曰:“親屬之事,吾分內事耳。”雖甚勞,不恤也。

白話文:堂叔珠遠因蓋屋子和衢門呂家爭訟,父親自始至終參與那件訴訟的事情。處於別人情況一時有勇氣,到了第二次就會疲憊鬆懈,等到第三次就不再繼續做,然而也有人自己再返回來。堂叔的父親看到每天不辭厭煩都到法庭去,也許是擔心憂慮我的父親他會勞瘁而病倒,說:“ 不得已讓你太勞苦了呀!”父親說:“ 咱親屬之間的事情,就是我分內的事啊。”雖然非常辛苦勞累,他也不顧惜自己呀。

原文: 越數年,而與裡人爭山界,父則持冷靜態度。人或怪之,以為前後若兩人,若甚厭於事者。父曉之曰:“前者親族與外人爭,故出全力,運精心,惟恐其不勝也。茲者親族與親族爭,自吾視之,雖有親疏,自祖宗視之,則絕無親疏,而又何以爭勝為?”是故親屬中即有極暴動之行為少年者不能忍,而父處之淡然也。非乏於財而無訴訟之費也,其所以忍之又忍者,恐傷親親之義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也。

白話文:過了幾年又和同村宗親爭奪山區的地界,父親則是保持沉著而不感情用事的態度。有一些人也許埋怨他,認為前後判若兩個人,好像非常厭煩的模樣。父親用道理使他們明白,說:“前者是同宗與外人相爭,所以我出盡所有的能力,想盡辦法策略特別用心,只怕是訟事不能獲勝啊。現在是親族與親族相爭,自我的角度來看待這事,雖然有親近疏遠的關係,從祖宗位置看待這件事,卻絕對沒有親疏的差別,而又為什麼要爭到贏呢?”所以親屬中即使有極暴躁行為的少年人常常不能忍耐,而父對待這件爭奪山界事情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的樣子。並不是缺乏資金而沒有訴訟所需的費用,他之所以忍耐以後繼續承受忍耐的原因,是害怕損傷自己親屬之間的情誼道義呀。即使宗親中有些小矛盾,但仍然是至親的親人啊。

原文: 凡人氣之所動,雖極傷心之事,亦忍為之。然心氣稍平,則多悔從前之過舉。故與其為事後之追悔,毋寧為事前之耐忍。至於待外人則不然。吾親族有被異姓所虐者,父親率傑集眾而議。在傑賦性駑鈍,雖不能有裨於閭裡,而吾父親親之義則固,親族中之所飫聞,所共見者也。

白話文:平常的人會被情緒所觸動,即使非常難過至極的事情,也會抑制自己而忍耐下去。這樣當心情逐漸平靜以後,則大多後悔從前過分行為。因此與其是事情過後反悔,不如在事前忍耐控制下來。至於對待外人則是不一樣。我親族有被異姓的人所殘害的事件,父親帶領我聚合眾人一起討論商量。我是天性平庸頭腦遲鈍缺乏想像力,雖然不能彌補裨益於鄉中父老鄰居,但我父親親屬情誼道義則是很牢固,在同一宗族成員當中所聽所聞已多,大家有目共睹這一切極其明顯的呀。

原文: 此次修譜,吾父已遺養多年矣,而其所以盡義務而不敢受金者,則先人之教也。吾鄉素貧瘠,吾父老兄弟衣食奔走。夏盛暑而不敢自暇,冬嚴寒而不敢自逸,終歲勤動,曾不足以贍其家口。聞修譜之舉,眾人義之,雖汗血所得亦踴躍投貲,固已剜卻心頭肉矣。若編輯人而受金,勢必出於再捐,既不能弛其負擔,又從而重困之。此豈貧寒相恤之誼耶?

白話文:這次修譜,我的父親已經去世多年了,之所以我要盡義務不敢接受金錢的緣故,就是已經去世的父親他平時對我的教導。我們的鄉向來土地貧瘠難以生存,我父老兄弟為衣服食物到處忙碌。夏季大熱天而不敢自找空間閒暇,冬天極寒冷也沒能尋求舒適安逸,一年到頭白天黑夜不停辛勤勞動,從來不足以贍養自己的家中人口。聽到修譜的舉動,許多人依從道義,雖流血流汗所得也踴躍遞送飯錢,本來已經是挖去他們的心頭肉了。假如修譜人員又要收取編輯工錢,根據現實情況必然會再一次捐款,既不能解除放鬆宗親承受的負擔,又無形中進一步加重他們的困難。這難道是貧苦時期彼此互助的情誼嗎?

原文: 於是與族叔逢春先生議,曰:“為祖宗紀載,子孫分內事耳。揆之理固不可受金,哀吾父老兄弟之辛苦負擔過重,其何以堪?度之勢又不忍受金。平時以讀書重於親族,今值采輯,正當效力,論之情又不得受金。”因共認為義務內應盡之事。逢春先生親屬,以此舉為合於大義也,鹹贊成之。

白話文:於是和族叔逢春先生商議,說:“替祖宗能把事情記錄下來,是子孫範圍之內事情而已。估量那道理上當然不可以接受金錢,可憐我父老兄弟辛辛苦苦負擔過重,他們怎麼能夠承受得了這種打擊呢?估計此樣感情上又不忍心接受金錢。平時以讀書人擔當于宗親,今天碰上要搜集編輯材料,正當出力服務鄉親的時候,論親情也不能夠收取工錢。”因此共同認為是應盡義務之內的責任。逢春先生一家老少的親屬,認為這個舉動符合大道理,他們都極力贊成表示同意。

原文: 以傑才薄能鮮,迂拙無似,素蒙吾父老兄弟之憐愛,曾涓埃之莫答。自念裡中非有義學,不能恤及貧兒,然家無儋石,左支右絀,計惟希望出洋富商,慨捐巨貲,以成義學,而經費有贏餘,亦得推行義舉。此傑丹誠之志願,不離於夢想也。聞及壁叔回,喜甚。至蹀躞其門者數次,得捐六百金之惠言,傑以為基本金有賴矣。不幸而及壁叔旋卒,則提倡義學之舉徒為一種虛願而已。

白話文:由於我才智淺薄並能力有限,為人蠢笨守舊達到無可比擬,向來蒙受我父老兄弟的憐愛,從沒微小之力可以報答鄉親。自己常想鄉里沒有設立義學(見附注十四),不能顧及貧寒子弟免費上學,而自家無儋石之米力量不足(見附注十五),資金財產能力不足窮於應付,只好打算依靠出國謀生富商,共襄義舉慷慨捐獻巨額資金,以便在自己的家鄉建成義學,如果學校的費用還能有贏餘,只得推行這種公眾利益舉動。這是我赤誠之心的志氣心願,不失為對未來的一種期望啊。聽說及壁叔回來(見附注十六),我心中非常高興。竟至往來徘徊他家門口多次,獲得捐款六百元好聽的空話,我以為基本資金就有依靠了。不幸是及壁叔返回就去世了,馬上提倡義學的舉動徒勞無益成為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罷了。

原文: 僅此修譜一事,為吾父老兄弟之所義,然自慊親親恩誼所應為者,當不止此。今帙既成矣,志此以見吾父老兄弟之愛傑無已也,又以見親親恩誼必重之理,以毋忘先人之教也。

    民國四年福建官立法政學校最優等學生

    前清光緒丙午年優貢 不孝子 世傑 謹述

白話文:僅此修譜一事,替我父老兄弟所做是義不容辭的舉動,然而自足親屬間恩德情誼所應該幹的,當然不應該僅僅止於做了這一些而已。如今收集記錄編輯成冊重修家譜的工作已經完成了,文字記錄至此看得出父老兄弟愛護我世傑無止境呀,又可看得出親屬間至親恩德情誼一定要重視的道理,憑此就不能夠忘記我那已經過世父親的諄諄教誨啊。

    民國四年福建官立法政學校最優等學生

    前清光緒丙午年優貢 不孝子 世傑 謹述

 

附注一:五服:“五服”有 4種含義。這裡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

附注二:鄉飲酒禮:是周代流行的宴飲風俗。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國家推薦賢者。由鄉大夫作主人設宴。後演為地方官設宴招待應舉之士,此宴為“鄉飲酒”。鄉飲酒約分四類:第一,三年大比,諸侯之鄉大夫向其君舉薦賢能之士,在鄉學中與之會飲,待以賓禮。第二,鄉大夫以賓禮宴飲國中賢者。第三,州長於春、秋會民習射,射前飲酒。第四,党正于季冬蠟祭飲酒。《禮記•射義》說,“鄉飲酒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黨正 :《周禮•地方司徒》謂鄉以下的行政區,依次為州、黨、族、閭、比。黨有黨正,為一黨之長,以下大夫任之。舊注謂每黨有五百家。

附注三:角弓:《小雅•角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勸告周王不要疏遠兄弟親戚而親近小人的詩。角弓之怨:指宗親族人,骨肉兄弟之間相互怨狠或相互責怪。

附注四:《記》:指《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為儒家十三經之一。

附注五:親者毋失其為親也:出自《禮記•檀弓下》。原來的故事是:原壤母死,孔子幫助他沐槨(整治棺材),原壤未表現喪母的哀情,居然還唱歌。隨從的弟子諫勸孔子和他絕交,孔子告訴弟子說:“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故者毋失其為故也。”這兩句話的第一句,是說原壤與他母親的關係,他雖然在唱歌,實際並未忘記他的母親。第二句是說孔子與原壤的關係,老朋友依舊是老朋友。

附注六:富辰:(?—前636?)周襄王的大夫。傳說是富姓的創始人。

附注七:史佚:原名尹佚,尹逸。西周初年周文王時太史官。今山西省翼城縣?唐興鎮東關村史家圪墶人。著有《書林紀事》。

附注八:國際私法:國家處理和調整涉及外國公民的民事法律關係規則的總稱。是以涉外民事關係為調整物件,以確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為前提,以解決法律衝突問題為核心,並通過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式規範進行司法保護的一部法律。

附注九:勞銀基金:主要包括失業保險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等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勞金:工錢。基金:從廣義上說,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

附注十:引渡:指一國將逃亡在其境內的外國罪犯轉交給要求審判該罪犯的另一國,交給該國審判或處罰。

附注十一:下北溪:原是永春縣岵山鎮北溪村的一部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因建文溪水庫,下北溪居民全部移民外地,原來的下北溪沉於水庫底。北溪村尚留頂北溪,現為永春縣北溪遊覽區。

附注十二:為吾親屬也:根據族譜記載大草“外出無蹤莫稽。聘永春黃氏雪娘,下北溪人,改醮(改嫁)。”……編者注:不是親堂所托之事都出力,此事當時就不該做。

附注十三:淮遠:字,諱文成,乳名江水,號玉山(1854—1878),南安詩山卿園(今南安市詩山鎮鼇埔山村卿園自然村)人。陳尚顯六子。例貢生。印尼華僑。淮遠子悌惠,至今傳下後裔內外百多人。

附注十四:義學:也稱“義塾”,是指中國舊時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設立的蒙學。招生對象多為貧寒子弟,免費上學。

附注十五:儋石:借指少量米粟。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夫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 晉•皇甫謐 《高士傳•嚴遵》:“吾有萬金,子無儋石,乃雲有餘,不亦謬乎?”一種說法:儋,石罌。(罌,是一種盛貯器,既可用來汲水、存水,也可用來盛糧,在漢代即已存在。)儋受一石,故稱儋石。用以計量穀物。另一說法:一石為石,二石為儋,謂一人所擔。

附注十六:及壁:字,諱錫奎(1878—?),南安詩山卿園(今南安市詩山鎮鼇埔山村卿園自然村)人,參謀公五子。華僑,業儒。

 

Copyright©2006 - 2020 xx.nanchens.com  版權所有:詩山陣 - 詩山陳氏宗親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陳偉洸 電話:0852 - 9227 7899 電郵:a7779999999991237897777777@gmail.com

 詩山林柄:陳志偉 電話:086 13532972228 電郵:289376792@qq.com

 詩山杏塘:陳雅健 電話:086 13799562974 電郵:76957535@qq.com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