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永春陳氏 » 五裏街鎮 »

永春五里街鳴琴陳氏寻親啟事

作者:陈诗忠  來源:僑友網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12日

永春五里街鳴琴陳氏寻親啟事

2013-07-27

福建省永春縣五里街镇吾东村龙头鳴琴陳氏寻找迁往浙江开化二十八都,江西饶州鄱阳县、贵溪,福建闽清十一都店前陈氏本家

福建省永春縣五里街鎮吾東村龍頭有鳴琴陳氏族人聚集居住,現在已經傳至二十四世。查知明末清初開始遷往浙江省開化縣、江西省饒州府等處的不少,如:

舜帝一四○世(永春縣鳴琴十一世)(長房名行起,字行志;二房名行一,字行志)

起醜,民申公之長子也。俱移居饒州

起湖,民申公之次子也。

起卿,用美公(民素也)之嗣子也。移居饒州府鄱陽縣邱家。

一植公,字志建,用徹公之三子也。生天啟三年癸亥十二月十三日未時,卒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七月初六巳時,壽七十六,葬嶺隔赤蕨垵,丁山癸向。娶洪氏三娘,生崇禎元年戊辰八月初三日寅時,卒葬失,子二:長曰日暉,次曰日炳,女一適本鄉金墘鄭家。

一椿,字志秀,用徹公之四子也。移居江西貴溪縣六十都施灣。(約生於天啟五年1625年,因其三兄一植公生於天啟三年1623年)(列傳四十二)

一杞,用徹公之五子也,未娶卒。

一栱,用寬公長子也,未娶卒,葬大墓林,坐坤向艮。

一楠,字志鳩,用寬公次子也,生卒莫考,葬二十二都下寮。娶林氏,生子二:長曰日都,次曰日友。母隨子都仔移居浙江開化縣徐淮。(列傳四十二)

一核,用寬公三子也,移居徐淮。娶鄭氏,生子一曰日能,女二:一適永春山尾林家,二失記。

一己,添公之長子也。子三:長曰日旭,移居開化(日旭移居開化,生子元承);次曰日降,缺記;三曰日好,缺記。

一字,添公之次子也。子三:長曰日真,移居閩清;次曰武二;三曰日庚,與子元榜移居開化。

一四一世(鳴琴十二世) 二房長之二,名行日,字行為。

日都,志鳩公之長子也。少年移居浙江開化縣,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有封信寄來,家聖兼策應來人,又有回信付伊帶去。

日友,志鳩公之次子也。與兄日都移居浙江開化縣徐淮。

日能,一核公之子、用寬公之孫也。移居浙江衢州府開化縣二十八都大郡莊蔣坑。日能之子曰元傳,乾隆三十七年寫信來,家聖兼策應,來問其住址,另回信音。子三:曰元傳,曰元振,曰元英。(列傳五十二)

一四一世(鳴琴十二世)二房三,名行日,字行為。

日旭,志鬥公之長子也。少年移居浙江開化縣徐淮。(列傳五十四)

日降,志鬥公之次子也。少年從戎而亡。

日好,志鬥公之三子也,幼殤。

日真,志朝公之長子也。娶高巷王氏。子二:齊起、齊連。移居閩清十一都店前。(列傳五十四)

日武,志朝公之次子也,早卒。

日庚,字為章,志朝公之三子也。娶德化連氏寅娘,生卒葬俱失。生子曰元榜。元榜移居開化。

一四二世(鳴琴十三世)二房長之一,行名元,字行齊(續。昆鑰之裔)(第17頁)

元定,日燦之嗣子,日吉之次子也。

元清,日燧之抱養子也。

元傳,日能長子也。子四:英拔、英持、英扶、英摠,與父子一派俱在浙江衢州府開化縣二十八都。

元振,日能次子也。子二:英技、英探,與父子俱移開化縣二十八都。

元英,日能三子也,嗣子一曰英操,元垃(土盈)之次子。(陳詩忠案:原譜仍記在日石派下

一四二世(鳴琴十三世)二房三,名行元,字行齊。(第19頁)

元承,日旭之抱養子也。日旭移居開化。

元  ,字齊起,為盛公(日真)長子也。娶宋氏,生康熙丙子年,子四:一字聖遠,移居閩清;二字聖掌,移居閩清十一都潘亭洋;三字聖教,移居閩清十一都潘亭洋;四字聖貫,移居閩清。

元  ,字齊連,為盛公(日真)次子也。生康熙丁卯五月初七寅時,卒雍正丁未。娶失記。子一曰字聖敢。

元榜,為章公(日庚)之子也。移居開化。

一四三世(鳴琴十四世) 二房長 名行英 字行聖(第17、18頁)

英擅,元(土盈)長子,(以下缺頁,據圖補傳)無子。

英揠,元(土盈)次子,子四:仁諤、仁話、仁譜(出嗣殤)、仁訂。

英操,元(土盈)三子,子五:仁評、仁謠、仁試、仁論、仁諗。

一四三世(鳴琴十四世)二房長之二 名行英 字行聖

英拔,元傳之長子也。

英持,元傳之次子也。

英扶,元傳之三子也。

英摠,元傳之四子也。

英技,元振之長子也。

英探,元振之次子也。

英操,元英之嗣長子也。(以上俱移浙江衢州府開化縣二十八都)

以上是從福建省永春縣《桃源鳴琴陳氏族譜》摘錄出來的。最近,這裏第七次續修族譜,希望能通過開化縣的宗親們的努力幫助,跟開化縣的鳴琴陳氏家親聯繫上,續寫族譜。祝家親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福建省永春縣五里街镇吾东村龙头鳴琴陳氏寻找迁寻找迁往台湾诸罗笨港、南路南坑仔、新庄社、淡水厅(陈维英)的本家亲人

我是從馬來西亞回來的歸僑,泉州市政協第六至九屆委員(1985--2007),祖先到南洋至我是第五代了。我在修族譜時發現在清朝時遷居臺灣的本家甚多。最近,廈門大學出版社在2005年10月出版《泉州與臺灣關係文物史跡》一書,這是泉州市政協委員會編/陳鵬主編的。內收入我的幾篇文章,其中有《五里街鎮鳴琴陳氏族人》:

永春五里街鳴琴陳氏是漢朝陳實的後裔。先祖陳閏在晉朝“永嘉之亂”時,永嘉二年(三五裏街鎮鳴琴陳氏族人八年)由光州固始縣入閩,居烏石山(今福州),撰《閩中草寓記》,被尊為陳氏入閩始祖;至陳邁居莆田,在唐朝武德二年( 619年)當莆田第一任縣令;至宋朝陳齊居仙遊縣,是莆仙歷史上第一位進士;至陳伯起,為避元末戰亂,由仙遊縣大圳蛟尾逃難入永春民康鄉鳴琴鄉十九都蛟尾(屬三甲)定居,為鳴琴陳氏一世祖,下傳至今。明朝永春農民起義領袖陳占遷居本縣花石,是陳伯起之裔而外遷者,族譜有陳占之裔複歸祖家的記載。

最早去臺灣的是十三世陳文縣,是為升的四子,生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卒葬臺灣。此後,族人爭先恐後地往臺灣謀生或居住,形成東度臺灣的高潮。例如十四世有:陳維授,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往臺灣住諸羅笨港,在臺灣娶妻,有家眷兒子。陳維揖,生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往臺灣住南路南仔坑,娶妻生子,共有應都、應為、應南、應吉、應口、應田等六個兒子,都居住下來。陳維諒,字簡聖,號聞益,童年便通演算法,能辦世務,長有大志,慷慨豪舉,與叔父兩次起蓋華屋,心力經營,功成之後,又遠涉臺灣,娶妻本縣六七都山美林氏嬌娘,生有應球、應琨、應班、應瑉等四子。陳維儼結婚後往臺灣,卒於臺灣。以上均鳴琴長房。

至於二房往臺灣的也很多。例如十四世陳英擇,字聖珠,有志於經營而往臺灣,賺了錢後就回家鄉,娶董埔後厝林氏妁娘。十四世陳英淋,往臺灣,娶妻有子而居之。十五世往臺灣的有:陳應鈺,年二十六卒,在臺灣北路淡水暫葬紗帽山;陳應泉,娶埔頭林氏熟娘,生子曰士諸(太學生),去世後,拾骸回歸安葬本處,可知在臺灣發展不錯;陳應劄,娶嶺邊林氏便娘,在臺灣別世;陳應維、應祥兄弟二人也往臺灣居住。十六世陳士歡,壯遊臺灣,卒葬莫考;陳士博,字學淵,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月十五日於臺灣別世;陳士省,年四十二在臺灣新莊社別世,並葬在臺灣;陳士必,在臺灣府別世;陳士占,外出臺灣,居住淡水而無歸;陳士埔,在臺灣別世。十七世陳晉嘉、晉樣外出臺灣,皆生卒莫詳。

以上族譜資料公諸於眾,敬請臺灣的家親和賢人幫忙尋找,此功德無量也!本人是舜帝的第一五○世裔孫。

 

地址:福建省永春縣文化館,陳詩忠收即可。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