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陳氏僖慶公源流考

作者:陳詩忠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3日

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陳氏僖慶公源流考

永春縣東關鎮大路頭、田當、加蓮埔陳氏,其先祖來自廈門丙洲,陳氏族人代代相傳,言之鑿鑿,丙洲族親也曾經在清代到永春認親。永春外碧始祖諡僖慶,墓葬在外碧湯洋山,現存墓碑上書“陳氏祖墳”,二世為明會公。東關大路過垵仔頭有二世祖墓碑,題“陳氏二世祖考妣三公七公合葬”。三世為本英公,葬外碧湯洋山圳上。四世貞惠公,葬外碧佛堂。五世共有五子,其中長子遷丙洲,諱行“燦”,字行“振”,世稱福派。二、三、四子遷入加蓮埔,另有一子留田當。其中二子因資料損壞而未詳,現存其孫七世之後裔脈資料;三子字燦朗,號三金,萬曆丙戌年八月初九日卯時生,康熙丙午年八月廿三日戌時卒,考妣合葬外碧湖仔;四子燦錦,號心泉,萬曆癸巳年六月初三日寅時生,清順治庚寅年二月廿六日巳時卒。另有一子振場,留在田當,生年不詳,卒七月初七日,葬外碧大湖本山虎形。現第五世的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子孫皆在加蓮埔和田當居住,除二房、四房人丁較稀少外,三房和田當一房人丁都較為興旺。史傳陳氏先從丙洲遷至東關大路頭定居,並建有祖宇邑雲堂;後來二世祖明會遷居外碧田當,在嶺兜建祖宇。五世留田當,子孫建積善堂,已圯,現已新建祖宇僖慶公祠。加蓮埔另建有順德堂,近年又重建。僖慶公祠和順德堂之重建,馬來西亞宗親及丙洲宗親皆出力頗多,共襄盛舉。

外碧溪東陳氏始祖僖慶公是丙洲陳氏第幾世呢?因為族譜于文革被燒毀,不得而知。現查知丙洲陳氏已衍至廿三世,外碧陳氏衍至十九世。可推測外碧陳氏始祖僖慶公應是丙洲第四世或第五世遷來。查丙洲舊族譜,其始祖為有瑞公,字永興,號居義,於明永樂年間攜帶長子複道(名性)來丙洲居住,墓在丙洲。次子複光(承斌),則隨母林肖氏遷入安溪舉溪。丙洲祖妣墓尚在安溪舉溪上馬水深垵。複道傳二子,長子為直毅,稱丙洲大房頭(二世開始劃分),有子曰文寬、文順、文威。次子為直玄,稱丙洲大二房,有子曰文英、文直、文靜、文授。查丙洲大房頭各世脈傳承記錄皆非常清楚,大二房頭四子亦各有傳承,其中長子文英後裔遷居廈門薛嶺等地,裔脈亦清晰,文直、文靜亦然。唯第四子文授(名宗),有子二,長曰欽明、次曰欽睿。其中欽睿裔脈亦相當清楚,獨欽明世系不明,臺灣譜載欽明“生三子,曰罕叔、賜叔、甚叔,始懼當催,逃避同安馬巷,繼遭海氛,奔居南邑、晉江、大盈等處,祖墳約存據。”據此推論,外碧村僖慶公一脈,當是文授脈下的欽明一系。

丙洲族裔說,欽明、欽睿系因殺倭寇,害怕報復而逃往泉州其他屬地,其中欽睿尚有子孫在同邑。欽明身為長子,在逃難中應照舊慣遷走文授骨骸,並在新居地安葬,而母骨骸則仍放於丙洲原地,留給欽睿子孫祭拜。就此而論,葬於外碧湯洋山一世墓“陳氏祖墳”,應該是丙洲四世祖文授的骨骸,文授被子孫尊為開永春始祖。

外碧陳氏始祖為何諡號僖慶,甚值得推敲。按古代諡號含有褒貶之意,諡號很少用僖字。按諡法,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欽明一家因殺倭寇而攜子逃難,一家只能小心畏忌地過日子,故給父親諡號僖慶,表示逃難遷徙永春,居然能小心畏忌地生活下來,值得慶賀之意。因此,僖慶只是一個“平諡”而非“善諡”,用得相當的不平常和富有深意。

永春縣東關鎮外碧陳氏是在明代中期從同安(現劃屬廈門)丙洲遷徙來的,經考證應是丙洲大二房第五世欽明(後改名明會),因殺死倭寇而逃難永春,並遷其父文授公骨骸葬於永春外碧,尊之為永春始祖,諡號僖慶。所以外碧湯洋山陳氏祖墳,乃當今丙洲第四世文授公派下之共同祖墳,子孫遍佈於永春、同安、廈門及臺灣等地。其中以欽睿房第九世士朝子孫最盛,在臺灣衍近萬人。永春第五世陳福(字加元)又回遷至丙洲,列為丙洲八世,並將其子士完(九世)過房給大二房頭欽睿之孫加旋為子。陳福、陳士寶父子都是同安庠生(秀才),陳福的二個孫子則是秀才和貢生,堪稱“一門四秀士,三代同庠生”。陳士寶身為把總,有功於國,陳福因此被“欽賜恩養”,所以其子孫方才親到永春外碧省親顯祖。

 

--------------------------------------------------

附:我與馬來西亞歸僑陳和壁宗先生的交往

陳和壁宗賢,字鴻涯,今年正月十一日與世長辭,享年83歲,令人不勝哀痛。作為老同事、老詩友、老朋友,應當寫一篇文字悼念他。

他是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人,以居於永春最神奇的樂山(古時傳說有仙樂)之西南麓,自號樂山居士。他1932年12月 6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適耕莊,1951年 2月回國求學。1961年夏從福建師範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長期任教。我認識他時,他任永春華僑中學副校長。恢復高考後,我們經常一起研究語文復習事宜。1982年春,他調任永春華僑茶果場中學校長兼書記,與我共同任高中畢業班的語文教師,我是文科教研組長兼團支部副書記。雖然相處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是他那誠懇爽直的品性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83年 3月間,我調任永春縣教師進修學校任縣語文教研員。又過一年,我被縣委劉成業書記選派為永春縣文化館幹部,主編《永春文藝》和《桔紅》報。1986年春,我發起成立縣桃源吟社,被選為社長,後來陳和壁師來向我學習傳統詩詞,謙虛誠肯地說是拜我為師。他學習十分勤勉,創作詩詞豐富,不久,他被選為副社長。後來,他是中華詩詞學會、國際漢詩協會、福建省楹聯學會會員,九州詩聯創作院創作員。先後著《鴻涯詩聯選》四集四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詩詞卷》上下兩本、編《古代幽默笑林吟》一本、《民間實用對聯精選》一本、《親友吟》一本。鴻涯是他的字。他在《八十抒懷》,寫出了一生的經歷,寫道:

  四書苦讀月黃昏,嘗盡酸甜憔悴人。

  弱冠瓢洋歸梓裏,程門立雪費精神。

  十年另類呼難應,一遇高賢解易溫。

  聵眊方能安暮歲,筆耕不苟過清貧。

1994年 1月,我倡議建立永春縣陳氏聯誼源流研究會,我和他被選為正副會長(縣統戰部批准)。他對撰修族譜很有幹勁,向我請教修族譜的方法,利用課餘時間收集資料。我從1982年就開始續修老家《桃源鳴琴陳氏族譜》,修譜對我來說,可謂輕車熟路。1994年 4月,他編述成海內外四兄弟家譜,稱為《永春外碧陳氏四兄弟家譜》,請我當責任編輯,並找永春一中印刷廠印刷,只花不到一百五十元,印五十本。可以說,這是粉碎“四人幫”後,永春縣最早印刷的家譜。後來,他老當益壯,奮勇主編《永春外碧僖慶陳公族譜》一本,他在發動族人建成陳僖慶公祠之後,又編《陳僖慶公宗祠紀念冊》一本。他對家鄉外碧村田當和加蓮埔兩個自然村陳氏的族源很感興趣,他是這個家族最早尋找祖源者。其堂弟陳開基也是我的朋友兼同事,同在永春華僑茶果場中學任教,也編印田當陳氏家族譜,稱為《福安堂家族譜》,1997年正月印刷。他們都熱心上溯祖源。我據永春縣陳氏聯誼源流研究會章程,希望他們認真研究,以正本清源。陳和壁、陳開基都是外碧村溪東陳氏第十六世孫,他們和廈門丙洲大二房頭第十九世孫陳勇猛一起多年努力,查尋舊族譜,詢問祖源,又得到我的朋友、族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陳進國博士宗先生進一步考證,外碧村溪東陳氏之祖是丙洲大二房第五世欽明。現就他們的研究結果,概述為《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陳氏僖慶公源流考》,希望傳之久遠,並作為對陳和壁宗先生的永遠紀念。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