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 » 岵風情 »

永春縣岵山鎮陳氏:尚義厚德世所稱頌 崇文重教代有賢良

記者:黃寶陽 通訊員:莊志陽 佘子藝 林丹紅  來源:泉州晚報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05日

永春縣岵山鎮陳氏:尚義厚德世所稱頌 崇文重教代有賢良

2018-12-04

南山陳氏宗祠已有 600多年的歷史

岵山原名“小姑”,即便是閩南人,也很少清楚該地名的來源。其實,“小姑”之名,源於岵山最大的姓氏陳姓。

肇基岵山1000多年來,小姑南山陳氏世代秉承祖訓,一路櫛風沐雨,頑強拼搏,克勤克儉;重仁尚義,樂善好施,澤被一方;以詩書仁義傳家,歷代賢良輩出,孕育了清水祖師陳榮祖、南宋理學家陳知柔、老女排主力隊員陳亞瓊等一批名冠古今的名家。

 

篳路藍縷 櫛風沐雨

小姑南山陳氏,開基祖為陳弘元,號校尉,為漳州開基祖陳邕十一世孫。其祖上陳喜在唐朝後期官居開府儀同三司,由閩南遷唐朝國都。陳弘元於後周顯德三年( 956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縣輾轉遷居永春,在岵山鎮的南山山麓定居繁衍。

據《漳州府志》等史料記載,陳邕,號南山,原籍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咸陽),登神龍元年( 705年)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後封忠順王。開元二十四年( 736年),陳邕因得罪權相李林甫,被貶入閩,初居仙遊楓亭,後遷居漳州。

民間傳說,陳邕遷居漳州後,擇城南的一塊風水寶地興建宅院。因宅院氣勢宏大,被人密告京城,說陳邕在漳州私建宮殿,意圖謀篡,皇帝震怒。眼看抄家滅族的大禍即將臨頭,陳邕的大女兒陳金花,足智多謀,勸父親將宅院改為寺廟,即南山寺,自己則削髮為尼,這才避過一場劫難。

為紀念陳金花的功德,陳弘元祀金花郡主,其後代子孫被稱為“小姑子”,其居住地被稱為“小姑”,燈號為“南陳”,繁衍迄今千餘載,已傳40多代,裔孫多達30多萬人。

這個如今繁盛如斯的大族,卻在宋末及元末,遭遇了兩次大的劫難,幾乎慘遭滅族。第一次是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進攻福建,分居永春蓬壺的陳姓族人舉族參加抗元,兵敗後幾遭滅族。第二次是元末,農民起義紛起,至正十四年(1354年),小姑的族人被視為參與花石陳占作亂,不少族人慘遭殺害,財產沒於官。經此兩大劫難,小姑南山陳氏族人四散逃離家園,難以聚集。

直至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陳弘元第十五世孫陳輔,號優道,才返回小姑重創基業。

 

科第蟬聯 名宦輩出

如今小姑南山陳氏宗祠,為陳輔的兒子陳德修四兄弟始建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宗祠架梁上懸掛13面“進士”匾及張瑞圖手書的“廷試第一”“將軍第”“七世蟬聯”等匾額,細看之下,僅宋一代,小姑南山陳氏相繼登進士第的就多達13人,可謂科第蟬聯。

小姑南山陳氏宗親聯誼會副理事長陳敬愛表示,陳氏歷代之所以能書香繼世,英才輩出,與陳氏族訓對教育的重視有著莫大的關係。陳氏祖訓“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婚,六行皆臧;禮義廉恥,四維畢張;處於家也,可表可坊;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其中,頂頂首要的一條,便是要子孫讀書。

以“讀書為重”為祖訓的小姑南山陳氏,自陳輔五世孫陳瑊于宋元豐二年(1079年)特奏名進士起,闔族科第隆起。其後,六世陳彥聖、七世陳知柔,八世陳朴、陳謨(模)兄弟相繼登科進士,欽賜建“世科坊”,通族被譽為“世科陳”;隨後,七世陳知古,八世陳易、陳雷震、陳一新,九世陳晉接,十世陳需光,十一世陳德高、陳德美及十二世孫陳大育,也相繼登科進士,欽賜立“七世蟬聯”牌匾。

在“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祖訓的浸潤下,陳氏子孫出仕後不乏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的清官,有多位去世後得以祀鄉賢祠或有當地人民為其立祠。

陳知柔,南宋理學家。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舉進士第四名,授台州判官,任內郡裏抓捕了一批海盜,其中有些是被冤枉的,他辨釋了40多人,洗脫冤獄,眾口稱頌他是“陳青天”。後他又歷任建州教授、汀州教授、知循州、知賀州等,均有政績。陳知柔後歸隱永春蓬壺,著述甚富,有《易本旨》等12部50多卷行世,去世後祀縣鄉賢祠,朱熹贊其“不降志于秦檜,其經綸事業文章著作,足以風百代”。

去世後,入祀縣鄉賢祠的有:陳知柔之侄子陳朴,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進士,曆官大理寺正、知漳州、知廣州兼廣東安撫等;陳一新,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進士,曆汀州教授、國子博士、知邵武軍;陳嘉謀,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貢入京試禮部、吏部、內廷,俱第一名,賜立“廷試第一”牌匾,授湖廣道州、均州學正,捐俸賑饑修學。陳謨,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進士,曆官國子正、校書郎、知梅州、知汀州,在多地均有惠政,深受愛戴,當地民眾為其立祠。

 

尚義敦厚傳家 清水祖師故里

小姑南山陳氏宗祠大廳有一副明代尚書鄭紀題贈的楹聯“尚義聲名揚北闕,恩榮褒獎到南山”及一塊上世紀獲頒的匾額,上書“輸財衛國”,均是對陳氏族人歷代尚義之舉的褒揚。

小姑南山陳氏歷代科第蟬聯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陳輔30出頭就去世了,其妻吳妙然獨自撫養四個幼兒,最大的年僅15歲,最小的仍抱在懷裏。她非常能吃苦耐勞,勇於拼搏,勤于女工,家計日漸充裕。但彼時遭逢天災,加上虎患,田地荒蕪,地方賦稅又多,許多無法交稅的民眾遭到官府的酷刑,民不聊生。頗有遠見、識大局的吳妙然,讓大兒子陳德修上京,陳哀狀請奏免掉全邑賦稅。皇帝派出欽差查實情況後,予以豁免,至永樂二年撥軍屯糧辦稅,而永屯田始於此也。闔邑感媽之德而媽不以為功。

陳輔的孫子陳茂立,和宗族,睦鄰裏,樂善好施,帶頭組織募捐修建了雲龍橋、蓋縣堂。明成化十年甲午(1474年),遇災荒,他捐米 400石,賑濟饑民,朝廷敕賜獎諭旌表其為義民。成化十六年(1480年),陳茂立之子陳乾端,克承父志,再捐6000石淨米,助官賑饑,也被旌表為義民,尚書鄭紀題贈“尚義聲名揚北闕,恩榮褒獎到南山”楹聯。明成化年間,郡守徐源為義民陳茂立及其子陳乾端相繼賑饑,於宗祠門前建“尚義坊”(已毀),立“義民”碑。

 

岵山古厝田園美景(岵山 供圖)

陳弘元九世孫陳榮祖,兒時隨父陳機持齋誦經,少時出家為僧,法號普足。他一世以慈善為本,以利物濟人為志,修路造橋施醫濟藥,為眾祈雨廣施善行,坐化于安溪清水岩,由人而佛,佛號清水真人,俗呼清水祖師。清水祖師先後四次獲得宋朝皇帝敕封,每次加封兩字,由“昭應大師”累至“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徽號,現為閩台及東南亞眾生供奉的神祇。

小姑南山陳氏尚義好施的傳統,代代相傳,時至近代,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永春各界人民熱心救國,踴躍捐輸,岵山陳氏族人獻金五千大銀元,獲頒“輸財衛國”匾額。

近代,海外陳氏華僑更是秉承尚義傳統,愛國愛鄉,義舉頻興。小姑南山陳氏族人自明嘉靖廿一年(1642年),就開始到東南亞地區謀生。現常住岵山的族人僅 2萬多,而旅居海外的達 7萬多人,分支臺灣臺北六張犁的陳肇褒後裔已達 1.2萬多人。如今岵山的中小學、幼稚園、老人會址、醫院、影劇院、水泥路、橋樑等的興建,及祖祠、廟宇的修葺,幾乎都是旅外陳氏華僑近50年來的捐贈,據不完全統計,迄今捐資總額達上億元人民幣。

 

頑強拼搏 奮鬥不息

從陳弘元肇基岵山,到明末及元末的兩次家族大劫難,再到陳輔早逝、吳妙然獨自撫養四個幼子,數百年來,小姑南山陳氏族人,篳路藍縷、櫛風沐雨、頑強奮鬥、克勤克儉,多次將家族從衰微帶向繁榮,這種頑強不屈的家族精神,培養出了多位叱吒國際體壇的陳氏運動健將。

古樸的和塘古街

女排精神,作為中國一個時代的記憶,曾經激勵著幾代華夏兒女。女排精神所代表的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都在作為老女排主力隊員的陳亞瓊身上,有著充分的體現。陳亞瓊1956年出生於岵山塘溪村,以彈跳好、滯空能力強及善攔網而著稱,被稱為世界女排“男式跨步攔網”第一人。

陳亞瓊參與了1981--1986年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上的中國女排五連冠,在賽場上完美詮釋了頑強奮鬥、拼搏不息的中國女排精神。如今,其位於和塘古街的故居,已改建為全國首個女排精神個人主題展館——陳亞瓊故事館,將她身上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帶給每一位來訪者。

除了陳亞瓊,小姑南山陳氏還走出了被譽為“亞洲飛人”的著名跳遠運動員陳尊榮,他三度改寫亞洲紀錄,結束了中國男子在亞運會歷史上跳遠無金牌的歷史;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國際級運動健將”陳紅勇;國家級運動健將、國際跨欄比賽榮獲金牌8枚的跨欄運動員陳建生……

 

隱于園林的千年古鎮 閩南文化的活態遺存

岵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是閩南地區遺存較為完整的千年古鎮,鎮域內現有茂霞、鋪上、鋪下、塘溪 4個中國傳統村落及磻溪、和林兩個省級傳統村落,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極為罕見的。

在這里,人們依山造房,傍水植樹,有以古荔枝樹為代表的百年古樹近2000株,有成隴連片的原生態稻田,有和塘古街、福興堂、清末炮樓、福茂寨、仙崆岩等文物古跡,還有五音、碰球舞、八音、威風鼓等活態閩南文化遺存。

和塘古街是鎮域內保留較為完整的一條騎樓式古街,全長 2.5公里,1930年始建,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有著明顯的中西結合建築風格,一層廊柱,二層陽臺柵欄採用西式風格,雕飾精美。

始建于明朝的福茂寨,是岵山鎮現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寨,現寨牆高 3丈,方圓四裏有餘。如今寨門仍在,寨子裏還有人居住,站在寨上放眼四周,岵山美景可盡收眼底。

岵山至今保存著從明代至現代的閩南傳統民居 35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80多座。有飛簷翹角的閩南古厝,有中西合璧的大厝,有華僑騎樓式建築,還有被稱為“閩南傳統建築技藝絕唱”的福興堂。福興堂,也稱李家大院,始建於1942年,為愛國商人李武宗、李武庸兄弟所建。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穿鬥木結構,門戶、窗戶及梁坊上飾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等,精湛的雕刻技藝令人歎為觀止。

岵山現有荔枝 5萬株左右,其中,百年以上的荔枝樹近2000棵,岵山烏葉荔枝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享譽海內外。除了荔枝,岵山還有一樣寄託了海內外岵山人鄉愁的美食——榜舍龜,已經有 200多年歷史的榜舍龜,表皮金黃,形狀似龜,豆沙餡綿軟細膩、入口即化,糯米皮韌勁十足。

古樹、古街、古厝、古祠、古寨、古寺、古井……岵山這座活著的閩南生態博物館,仍保留著許多人童年記憶中的閩南舊時光,在靜靜等你前來。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