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 » 岵風情 »

大吳外遷永春岵山鎮塘溪村吳阪宗親尋訪記

記者:  來源:逸南軒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7日

他鄉已經變故鄉,故鄉早就變他鄉!大吳外遷永春岵山鎮塘溪村吳阪宗親尋訪記

2020-07-29

位於福建省惠安縣東橋鎮的大吳村是仁祿公系吳氏家族的發源地。唐中和元年( 881),惠安吳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吳仁祿公攜家眷從河南光州固始遷到一千多年來,仁祿公的子孫發展到百多萬之眾。由於朝廷政策和生計或者宦遊遷徙,一千多年間,從大吳外遷的族人達上千戶以上,遍佈全國各地。但是由於自然災害和戰爭,特別是失去族譜後,絕大多數外遷宗親與祖居地大吳失去了聯繫。隨著歷史的洗禮,許多祖傳的記憶暫暫遠去,但是許多地方的外遷宗親中,“始祖仁祿公”“惠安大吳”“香山孝子公”“螺陽”“盤龍祖墓”“名宦鄉賢裔,忠臣孝子家”這些共同的記憶流傳下來,成為他們找到祖居地的線索。

祖居地宗親一直都沒有忘記外遷的宗親,憑著族譜上“移泉城”“知惠州”“移武榮”、“移井兜”、“移晉江、移安溪、永春”、“充軍遼東”、“移仙遊”“徙江西、浙江、寧德”……等星星點點的簡單記載,老家的宗親們也一直在努力尋找失聯的宗親。

為了加強與外遷宗親的血肉親情,2020年 7月27日滄陽與祖居地大吳宗親吳耕兄、塗寨互助村陳厝宗親雲彬兄一起到永春縣岵山鎮塘溪村吳阪走訪外遷宗親,受到了宗親的熱情接待。

在成行前,早已通過湘文叔及《永春吳氏淵源考略》瞭解到吳阪吳氏支派有二,最早遷入支派開基祖開府公是入閩始祖仁祿公第二世孫納(應為訥)公之子。開府公生於宋仁宗甲子年(公元1024年),約于宋英宗年代(公元1064--1067年)入永。至今已繁衍子孫三十六代。現有人口四百多人。另一支開基始祖觀應公,觀應公祖父晚成公系黃龍遷安溪山仔後(山紫厚)貴和公第四世孫,于明初遷居岵山大垵。晚成公子長賜號誠信公,生觀生、觀應、觀慶三子。觀生、觀應、觀慶三兄弟從大垵移居吳阪,後觀生移居南安金淘,觀慶移居南安碼頭,觀應留居岵山吳阪。至今已繁衍子孫二十代,人口二百八十人(包括同治年間十三世孫克買公開基茂霞溪內吳,後遷居五裏街西安)。十世孫世我公、十一世孫允耀、允昆公徙遷臺灣,十二世孫芳溪公徙遷南平,十三世孫克則公徙遷沙縣。

他鄉已經成故鄉,故鄉早就變他鄉!“來了,來了,惠安老家的親人來了”在接近目的地的時候,視線中豁然出現的吳阪宮(西陵宮),供奉的吳公祖師是開府公之孫照應化佛真身,停駐謁拜,適逢族親瑞根叔,冥冥之中,是緣分,更是福分!兩地宗親九百多年後第一次握手,難以抑制的喜悅,時空不再是障礙,山水不再是阻隔,因為我們身上都流著相同的血液!

短暫的交流後,瑞根叔帶我們來到開府公宗祠,拿出一本《永春縣岵山坑頭延陵吳氏宗志》,翻開一看,赫然寫著“始祖仁祿公入閩一世祖分支永春岵山……”,據譜記載:開府公開基塘溪吳阪以後,編修過二次族譜,現存手抄本兩本,該譜為第三次修譜,於2003年12月完成,共60多頁 1.8萬字。

眼前的開府公宗祠系開府公三世孫興立公裔孫慶力、協力始建于南宋甯宗慶元元年乙卯(公元1195年),完成于南宋端宗景炎二年丁醜(公元 127年),用地一畝多,建築面積約 150平方米,土木結構,二進五開間,吳氏祖姑吳妙蓮(生元至正己亥年公元1359年十月十六日)的裔孫陳通老于清同治年間第一次修建。1963年新加坡吳冬桂宗賢及其兒子吳國瑞(任職於新加坡同鄉會)獻資三萬多元,進行第二次修建。這座古老的吳阪吳氏宗祠異于惠安境內的紅磚紅瓦,環視宗祠及整個岵山村落,黑瓦青磚青石白牆,令人目不暇接,感歎于先民高超的建築技藝和就地取材的智慧,更為這群山環繞的謐靜增添了一絲活潑的色彩。

▲和瑞根宗叔合影(左起吳耕、滄陽、瑞根、雲彬)

據《吳阪西陵宮吳公祖師》一書記載:吳氏西陵宮(也稱吳阪宮)。建于明初,是岵山久負盛名的宮廟之一。宮中敬奉吳公祖師等。吳公祖師,俗名吳昭應(開基始祖開府公三世孫),生於北宋神宗熙寧五年壬子年(公元1072年)。其父早故,母子相依為命,十三歲時到舟山惠仙岩打雜種田、放牛等,他兒時就聰慧過人,悟性特強,誦經拜佛,虔誠有加,一生尊敬長輩,與同仁志趣相投,處事技巧靈活,異于常人,常有驚世駭俗之舉。加以事母盡孝,蒼天明鑒。終於在宋徽宗大觀二年戊子年(公元1108年)36歲時在今達埔舟山惠仙岩修行成佛,成佛後舟山和尚為其塑造金身,佛號吳公祖師;先供奉惠仙岩,後由祖籍地吳阪眾弟子擇吉日恭迎回小岵(岵山)吳阪西陵宮供奉。西陵宮是岵山最早納入依法管理的宮廟。由於管委會管理有方,2001年縣委統戰部宗教科授予《五好宮廟》的稱號。同時西陵宮規模不斷擴大,有主宮、焚金亭燃炮亭、戲臺與戲埕、儲藏樓,面積約有八百平方米。建築雄偉壯觀。大殿中懸掛著清道光同治、光緒、民國年間和近期眾弟子叩謝的牌匾十餘塊。

在參觀了開府公宗祠及西陵宮後,瑞根叔又帶我們拜謁了始祖開府公祖墓和二世元昌公祖墓

▲始祖開府公墓

▲二世元昌公墓

相逢的喜悅沖淡了時間的流逝,一轉眼已經中午了,瑞根叔邀我們一起午餐。車上,忽然想起去年岵山陳愛輝先生曾介紹,他老師吳致雨老先生系吳阪人並提供電話號碼,記得當時打電話給老先生,可能是因為口音問題說打錯了。順便和瑞根叔提了一下,沒想到他家就在不遠處,遂一起去叨擾,談笑間收穫頗多,瞭解到了永春吳氏的一些資料,並介紹認識了吳阪另一支派後裔建全叔,就黃龍與大吳的關係來歷做了闡述,此行深深感受到同根同源的血肉親情,我們走訪外遷宗親這個活動開展得非常及時,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贈瑞根叔《惠安吳文化》(汕頭湘文叔編)一冊,建全叔回贈《永春吳文化》《永春吳氏》各一冊。

“我們要多走動,秋高氣爽時節,老叔們一定要到惠安大吳來,來看看祖祠和祖墓”。當我轉身再次向他們揮手時,幾位老人還在炎日下定定地向我們揮手。頓時,我的鼻子立即酸軟起來,我快步向前走去,再也不敢回頭。

▲致雨叔別墅,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建全叔贈送資料書籍

本次尋訪,我們分析如下:

 1、找出了吳阪吳氏是仁祿公後裔,與大吳氏同祖根系。吳阪譜記納(應為訥)公為始祖仁祿公第二世孫,大吳舊譜中原記載為父子關係,前就年齡問題已擱置世系線譜,今吳阪舊譜有不同說法,可資後續研究工作。始祖仁祿及納(應為訥)公名字資訊皆準確無誤,雙方在九百多年後順利接上,大吳之幸!吳阪之幸!

 2、從世系及年代上符合順序。開府公妣顏氏,不排除開府公娶了永春顏氏女,進而由惠安大吳遷徙於茲。

 3、吳阪開府公宗祠門楣寫延陵堂,直指本宗支系季劄裔孫。

 4、觀應公支派舊譜有詩一首:黃龍三世我開基,遺簿深藏卻不知;一旦欣逢遺簿在,源源本本罔差移。

 5、瑞根叔講吳阪距縣城僅五公里,開府公定居吳阪符合仁祿公世系擇居基因——擇其大道,近水安居,如大吳、黃龍、磁灶、洛陽、盤龍、深滬等等,莫不如是。

 6、因時間倉促,本次尋訪未能和更多宗親座談,更沒有見到手抄舊譜,否則或可解開仁祿公世系早期歷史謎題。

執筆:滄陽

發佈:逸南軒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