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宗支祖祠 »

重華舜帝紀念堂

作者:佚名  來源:晉臺宗祠及其姓氏源流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2日

重華舜帝紀念堂

閩南與臺灣有一句相同的姓氏諺語:“陳林半天下”。意即陳、林兩姓在地方占的人口比例最大。其實,陳氏不僅在閩台,就是在國內也是一個大姓。宋《百家姓》中將陳姓列為第十位。現約有人口六千五百萬人,占全國人數百分之五(一說有七千萬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六.八,按數量順序排列於第五位元。

陳氏出自媯姓,是舜的後裔。據有關史籍記載,舜的後裔有姚、幕、媯、虞、舜、濮、儀、司徒、蒲、直、柄、陳、胡、滿、敬、爰、袁、轅、援、招、偃師、顓孫、胡非、孫、占、田、穰、東郭、胡母、靖、陸、嘗、法、第八、第二、車、王、舀、苟、圭、迷、負、夏、第五、研、梧、登、比、癸比四十八姓(一說有五十六姓)。閩南地區以及華僑最多的東南亞地區,則以當地常見的陳、姚、虞、田、袁、胡、孫、王、陸、車十姓,或姚、陳、虞、胡、田五姓互稱宗親,結為媯油宗親會。

晉江陳姓分佈極廣,金井、陳埭、磁灶、青陽、永和、英林、池店、紫帽、東石、深滬、內坑各鎮多有陳氏聚居的村落。清代名禦史晉江人陳慶鏞曾述及:“吾陳人閩,據大成譜凡四派:其一始自晉季方公七世孫邁,假福建節度使,居莆仙是也;其一始自南朝伯恭、叔卿、叔文、叔儉四兄弟,封閩,居福州、泉州及建安是也;其來自唐者,一元方公十世孫政,鎮守漳州,其子元光世襲為刺史;一太傅公邕,人閩建南院,厥後翻居莆陽,洪進居清源,皆其裔。四派門第各相當,枝葉自蕃衍。”雖然陳氏各派人閩時間不一,派系不同,然而提到他們的共祖虞舜,都沒有異議。歷來泉南陳氏各鄉村,將一幅古代舜帝的畫像當作聖物,每年蔔鬮輪值保管珍藏,逢農曆四月十五日舜帝誕辰祭祀時,方可把圖幅打開一半,供眾人瞻仰。還傳說,每年“虞舜生”這一天總會下雨。可見晉江一帶虞舜崇拜已歷年久遠。

舜帝是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一位,以宣導仁德孝道治理天下而得名。他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陽縣),以姚為姓。因生來眼珠有兩個瞳孔,故取名重華。其父名瞽叟,是個樂工。舜生母早死,父親續弦後又生下一個叫象的兒子。也許為了財產繼承的關係,繼母和象對舜很仇視,總在瞽叟面前說舜的壞話,以致瞽叟也想把舜害死。有一回,父親讓舜上屋去修補倉庫的頂蓋,然後抽走梯子,在下麵放起火來,要燒死舜。舜急中生智,雙手抓著兩頂大竹笠,像鳥張開翅膀那樣往下跳,結果安然落地,逃過了一劫。又有一回,父親讓舜去挖井,舜多了個心眼,預先在井邊掏了個洞,當舜挖到井底時,瞽叟和象往井裏拋下土石,想砸死舜,舜趕緊躲到井旁的洞裏,又逃過一劫。儘管他多次遭父親毒害,卻能不違孝道,反而更小心地檢點自己,謹慎地伺候父母,善待弟弟,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們,由此他的孝義聞名天下。那時治理天下的帝王是堯,他即位多年,年紀大了,打算把天下禪讓給國內賢能的人。於是臣下推薦了舜。帝堯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許配與舜。並讓幾個兒子與舜交往,由此來觀察舜的行為。舜從姚墟遷居媯鈉躬耕於曆山。原來那裏的人們常為爭奪土地而相互侵擾不已。舜來到以後,用仁讓的德行感化了當地的人,使大家懂得尊讓,和諧地生活。舜又往雷澤捕魚,也一樣把仁義之道帶給那裏的人。舜還在黃河邊上製作陶器,教人制出又精美又實用的器皿。因此,人們總喜歡聚集在舜的周圍。他居住的地方很快就發展成為城邑。帝堯經過多年考察,認為舜確實可以接任治理天下之位,便讓他攝行政事。舜選賢與能,任用才德兼美的“八愷”、“八元”作治理天下的助手,以政養民。同時提倡教化,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作為教化的準則。並大力懲治兇惡貪邪的“四凶”。終使天下得到大治。舜六十一歲時,帝堯便正式把帝位轉讓給他。舜執政到百歲之年,還親自到南方去巡視,不幸逝於蒼梧,人們將他的遺體葬於九嶷山(今湖南寧遠縣)。

舜在世時,言傳身教,傳播仁愛、謙讓、勤勞、孝道等傳統美德,不僅教化國內人民能知禮義,移風易俗,而且施行道德,使四夷受感化而歸服。因此,歷時數千載,舜帝一直受到人們的崇敬。虞舜故里姚墟、瑕丘、雷澤、曆山(在河南濮陽),舜南巡經過的舜江、舜山、舜井(在浙江上虞),以及他的葬地九嶷山至今都留下不少古跡和舜的傳說。九嶷山舜帝陵更成為歷朝帝王祭祀朝聖之地。舜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一種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虞舜的傳裔歷來以“至孝篤親”作為祖訓。更以此為名成立宗親會,以弘揚祖德,呼籲倫理社會,聯絡宗族情誼。早在一九○○年,僑居美國的舜裔陳學程就在華盛頓倡立紀念舜帝的“親公所”。隨後,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陳姓族裔,相繼成立各種不同名稱的舜裔宗親組織。一九七九年香港至孝親公所舉行第四屆理事會就職典禮時,倡議籌備召開國際舜裔宗親大會。遂於一九八二年八月在香港主辦首屆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國際大會。此後又先後於中國臺灣臺北、美國屋侖市、美國檀香山、中國香港、菲律賓馬尼拉、中國臺灣臺北、泰國曼谷、馬來西亞雲頂高原一吉隆玻、菲律賓馬尼拉、中國臺灣臺北、中國香港、中國河南長葛、中國福建晉江、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芭堤雅一曼谷、菲律賓馬尼拉、印尼北棉蘭市召開國際會議。至二○○五年已經召開了十九屆。幾乎每年舉辦一屆。會議以“至孝篤親,承傳孝道,發揚祖訓,團結宗親,聯絡友誼,促進商貿,謀求發展,世界大同”作為宗旨。借海內外舜裔對祖德宗功的敬仰,對血緣親情的眷念,對宗族群落的依附的感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一九九三年,旅菲僑胞、世界陳氏宗親總會永遠名譽會長陳炎水倡議在泉州創建紀念舜帝祠,得到閩南及僑居東南亞眾多舜裔熱烈回應。同年由泉屬各縣市舜裔代表在石獅港塘、安海後庫集會討論並通過決議,發動各地宗親出錢出力,於一九九六年擇址于晉江羅山社店,建造泉州重華舜帝紀念堂。晉江羅山又稱羅裳山,與清源山、紫帽山、朋山並稱泉州四大名山。羅裳山東側玉髻峰下有“畫馬石”,相傳唐詩人羅隱畫馬于山石,神奇變幻,是一處有名的古跡。山間還有“龍湫六井”,方志稱:“有在高原者,有在平地者,泉脈相通,汲一井則諸井之水皆動。時有龍起其間。”耗資一千萬元、占地六十餘畝的舜帝紀念堂就建在這座鐘靈毓秀的羅裳山南麓。從晉江高速公路連接線上拐向社店村北區,沿村道盤曲而上,來到山邊一處開闊的高地。迎面就見到宏偉的紀念堂圍牆大門,一列五個石建圓拱門次第排列,中門最為高大,上築蓋紅色琉璃瓦重簷歇山式亭頂,門額橫書金字“泉州重華舜帝紀念堂”,門柱鐫聯:“五千年文化真傳至孝;億萬裏江山儘是篤親。”

泉州重華舜帝紀念堂匾、聯皆出自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手筆。旁門比中門略低,上亦起蓋單簷歇山式頂,鐫有名家楹聯。門側紅磚圍牆,上蓋綠琉璃瓦頂,勢如長龍騰躍,環繞著依中釉線建成的一層高似一層的殿宇和大片廣場綠地。

進入山門,第一眼就會讓廣場中的大型石雕像吸引——一匹壯碩高大的石象,高揚起鼻子,挺立在花圃中,它的腳下還雕刻著幾隻騰躍的喜鵲。大象本是和平寬容的象徵,又據民間傳說,舜當年在曆山耕田,他的仁慈不僅感動了周圍的人,還感動了山野中的禽獸,以至連大象也跑來幫他耕地,喜鵲也飛來幫他啄蟲除草。“仰大象而知天下明德”,就是設計這尊象雕的用意。繞過石雕,有一個安著白石護欄的……”型臺階,臺階中間安一堵大型青石,上雕九龍盤曲穿雲圖案,象徵著上古帝王的尊嚴。迎面高牆上橫書“崇仰聖德”四個大字,是著名書法家陳奮,武的手筆。曆臺階登上第二層廣場,這裏矗立著舜帝紀念堂前殿,面寬五間,進深一間,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脊,上面堆剪著飛騰的雙龍,輕靈的卷草。前廊立一列八根青石透雕盤龍柱,臺階前安一對雄壯的青石獅子,氣勢十分宏偉。殿堂中安放一尊冠冕整束、手執玉版肅立的重華舜帝銅像,高二.八八米。梁枋間懸掛著“天下明德”、“祖德流芳”、“德化四方”、“萬民景仰”等匾額,俱是由海外各舜裔聯誼組織敬獻的。殿柱間多鐫楹聯佳句,如“立誠率性修其天爵,居敬窮理教以人倫”等,多為國內外知名人士墨寶。

由二層廣場兩側臺階再往上,是紀念堂的中殿,又稱虞舜寶殿。這也是一座重簷歇山頂五開間殿亭,深度四間,比前殿更加壯觀。門前一樣安龍柱、石獅子,石埕兩邊植有高大蒼鬱的榕樹,掩映其間,增加幾許森嚴肅穆的氣氛。殿堂前面悉安裝黑紅漆雕花鎏金木籠扇,顯得古色古香。大門兩側有學者陳存廣手書楹聯:“卿雲爛兮,亂縵縵兮;日月光兮,旦復旦兮。”這是一首選自《尚書.大傳》的《卿雲歌》,是古人歌頌舜帝功德的歌詞。大殿正中有三座神龕,塑舜帝重華及其裔孫夏禹時封為虞侯的虞思和周武王時封為陳侯的胡公滿。神龕兩旁還有“無為而天下大治,聞風而四夷來賓。”等歌頌舜帝功績的楹聯。左右廳壁上分別繪畫著“生於姚墟”、“孝悌為心”、“曆山耕田”、“雷澤捕魚”、“河濱制陶”、“帝堯試賢”、“納於大麓”、“舜踐帝位”、“舉賢任能”、“驅處腐惡”、“施民教化”、“命禹治水”、“身體力行”、“始倡養老”、“長於音樂”、“賦詩作歌”、“禪位於禹”、“崩於蒼梧”十八幅介紹舜帝生平的彩繪。使前來瞻仰的人對舜帝的功德有更直觀更深刻的瞭解。除了依中軸線建造的大門、前殿、中殿,紀念堂東側還建了一座重簷琉璃瓦頂的六角涼亭和一座雙層紀念館(綜合管理樓),配以三千多平方米的綠化工程、上下通達的水泥車道,成為一處集紀念性、遊覽性於一體,饒有文化氣息而景色宜人的歷史文化景區。被譽為世界中華人文始祖朝聖的一處勝地。

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第十四屆國際大會在晉江召開,有來自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十八個代表團近六千名代表參加。大會以“加強聯誼,增進團結,推動合作,共謀發展”作為主題。會議期間,代表的瞻仰舜帝紀念堂,聯絡宗誼,進行虞舜學術研討,還進行經貿洽談。主辦會議的晉江市虞舜學術研究會更以會議為契機,提出建立“世界舜裔宗親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建議。

據統計,臺灣的舜裔多達三百一十多萬人,占總人數百分之十三點五,其中陳姓占總人數百分之一,是臺灣的第一大姓。因此,在臺灣的舜裔宗親組織分佈很廣,有設於臺北市北投區的世界陳氏宗親會,設於中壢市愛國路的臺灣省陳氏宗親會,有設於臺北市北投、三重市、宜蘭市、中壢市、新竹市、雲林北港、台南學甲、台中中山路、台南中正路的陳氏宗親會,設于基隆市的陳胡姚宗親會,設於嘉義市忠義街的陳姚虞胡田宗親會。在臺灣的舜裔,特別是陳姓,多是泉州、漳州移民的後裔,或奉陳季方、陳伯恭、叔卿、叔文、叔儉,或奉陳元光、陳洪進為祖,而上古的始祖舜帝更是他們崇拜的對象。臺灣臺北曾主辦了第三屆、第七屆、第十一屆世界舜裔聯誼會國際大會,並積極參加歷屆大會,宣導民族的團結,兩岸的互動。臺灣著名學者陳大絡教授曾發表《天下無二口.華夏無二國——兼談陳水扁就任臺灣新領導人》一文,談到:“我們要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開拓和平的胸襟,創造統一的契機。開誠相見,共同樹立愛家、愛鄉、愛國的精神,發揚崇尚統一的意志,愛好和平的美德。我們衷心希望陳水扁先生,就任以臺灣新領導人,不要在分裂與統一的十字路口徘徊,茫然不知所以。您應該毅然決然,允宜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認定兩岸的中國人,都是手足兄弟,都是骨肉同胞。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同心同德,共同創造和平的氣氛;矢誠矢勇,努力促進統一的大業。”這位陳氏宗長的話是如此言正詞嚴,語重心長!

在世界舜裔聯誼會第十四屆國際大會上,晉江市虞舜學術研究會倡議:“成立世界舜裔宗親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以聯繫海內外贊同祖國統一的華人華僑及其社團、宗親組織、港澳臺同胞,共同推動兩岸人民往來和經濟、文化、科教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加快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一建議得到與會一百三十名臺灣代表在內的全體大會一致通過。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在大會上作題為《加強孫中山思想研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演講,強調:“臺灣搞獨立,只有死路一條。世界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兩岸同胞同祖同宗,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兩岸分歧的解決,以及中國與世界的和諧相處,要依靠正確的方針,那就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臺灣的陳大絡先生則發表《以宗族的親情,啟國族的融合》一文,深情地說:“……現在仍是‘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迥’的狀態,假若他日人人得償‘還鄉掃墓’的願望,這該是多麼的歡顏。欲達到此種的目的,也唯有先以至孝,安定天下黎民的秩序,次以篤親平衡兩岸黎民的心理。”說到底,今日海峽兩岸的關係,還須要五千年前老祖宗宣導的“至孝篤親”倫理來維持。舜文化的博大精深,於此又可得到證明。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