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宗支世系 » 惠安世系 »

訪泉州台商投資區古建專家陳實生

記者:陳桂生 郭慧傑 文/圖  來源:泉州晚報  更新時間:2020年07月02日

傳承古建築文化 保護閩南建築技藝 訪泉州台商投資區古建專家陳實生

2015-04-08

陳實生

閩南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文學、戲曲還是建築,每種類型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在眾多閩南文化中,富有特色的閩南古建築一向為人們所稱道,它體現了閩南當地歷史、文化、經濟、對外交往等發展印跡,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在千百年的傳承衍化過程中,一代代閩南工匠,以不同的方式,傳承和發揚著厚重的閩南古建築。在台商區,就有一位長期研究閩南建築文化的資深古建專家陳實生。在數十年的從藝生涯中,他與古建築結下了不解之緣。

浸淫古建築技藝數十年 承建了一批代表性的古建築

作為閩南古建築技藝的代表性人物,陳實生出生在“建築之鄉”惠安的一個建築世家中,在父輩的引領下,他一步步掌握了閩南古建築的營造工藝,並立志傳承祖業,保護這項特殊的技藝。陳實生對閩南傳統文化和閩南古建築工藝十分熱愛。在他看來,閩南古建築中的每一個窗格子、每一面牆、每一個屋簷都融合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建築美學,技術含量高,是有靈魂、有獨特韻味的建築設計,堪稱古代建築藝術的大集錦。因此,在每一次的古建築建設中,他都精雕細琢,力求盡善盡美,幾十年來,他主持修繕承建的具有閩南古建築特色的寺廟、祠堂、牌坊、亭閣大大小小上百座,遍及祖國大陸、臺灣以及印尼、新加坡等地。

雖然古建築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但是在保護傳統古建築意識越來越強烈的今日,市場對古建築技藝及工藝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於是陳實生創立了自己的古建園林公司,集結了眾多古建園林規劃設計、古建築設計及施工的人才。多年來,他和他的古建築團隊承建了一系列的閩南古建築,典型的有:廈門鼓浪嶼閩南四落大厝(中華路25號)、廈門觀音寺、廈門南普陀寺、石獅雪上祖厝等。一座座古厝、寺廟的恢復,一次次古建築工藝的展現,為現代人尋訪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載體。這些建築成為古建築重建的代表作,也為閩南古建築的再次興盛奠定了基礎。

傳承古建築技藝 他不遺餘力

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陳實生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傳承好這項技藝,弘揚傳統文化,為“東亞文化之都”的傳統建築建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他說:“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閩南古民居建築自成一派,並呈多樣形態。有三開間或五開間紅磚白石雙坡曲燕尾脊的漢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縱向住宅,有騎樓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築,有與山村環境十分協調的‘吊腳樓’(木樓),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樓、番仔樓’。”時至今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一些地方的富有文化價值的閩南古建築一次次淪為犧牲品,破敗了、荒廢了,甚至是拆毀了,只有極個別的村落或古民居被保護了下來。

面對這種情況,陳實生十分痛心。他表示,在閩南一些地方,那一間間紅磚琉璃瓦的閩南古大厝,是一代代閩南人對歷史的記憶,對家鄉的記憶,甚至是精神家園的記憶,因此閩南古建築富有中華民族和閩南地域的歷史文化特色,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資源。作為閩南古建築行業的一員,陳實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喚起人們對閩南文化的重塑之心,對閩南古建築的保護之心。他說:“研究閩南古建築技藝,建設修繕更多的閩南古建築是我的樂趣,也是我的職責,我希望更多的人走入這個行列,共同保護好我們的傳統精髓。”

傳承古建築建設工藝,保護傳統閩南古建築,陳實生和他的團隊一直在路上,閩南特色文化的留存需要這樣的技藝,“海絲”先行區的建設更需要這樣的人物。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陳文添 電話:0595 - 2388 3127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