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溪長坑南斗公蔭公世系 
				
				公蔭公,安溪長坑南斗東山陳氏開基祖。卒明永樂間,壽九十餘,葬旗鼓山之原,坐申向寅。妻郭氏。繼室何氏,葬溪東林下穴。元未遭亂,公蔭公自永春小姑避難仙遊,後旋遷入安溪湖頭後溪,三徒而肇基於南斗東山為一世祖。 
				   
				公蔭公支派昭穆 
					
						
							| 
							
							輩分 | 
							
							敦 | 
							
							肇 | 
							
							鼎 | 
							
							盛 | 
							
							啟 | 
							
							侯 | 
							
							卿 | 
							
							世 | 
							
							紹 | 
							
							延 | 
							
							孙 | 
							
							謨 | 
							
							謀 | 
							
							合 | 
							
							編 | 
							
							修 | 
							
							遵 | 
							
							祖 | 
							
							訓 | 
							
							式 | 
							
							承 | 
							
							昭 | 
							
							穆 |  
							| 
							
							校尉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 
							
							公蔭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  
							| 
							
							輩分 | 
							
							等 | 
							
							綱 | 
							
							常 | 
							
							家 | 
							
							傳 | 
							
							禮 | 
							
							義 | 
							
							忠 | 
							
							倫 | 
							
							序 | 
							
							氣 | 
							
							展 | 
							
							經 | 
							
							綸 | 
							
							輔 | 
							
							國 | 
							
							光 | 
							
							孝 | 
							
							悌 | 
							
							敦 | 
							
							仁 | 
							
							原 | 
							
							本 |  
							| 
							
							校尉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 
							
							公蔭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 
							  
							 |  
							| 
							
							輩分 | 
							
							性 | 
							
							詩 | 
							
							書 | 
							
							敬 | 
							
							業 | 
							
							永 | 
							
							流 | 
							
							芳 | 
							
							德 | 
							
							星 | 
							
							環 | 
							
							聚 | 
							
							賢 | 
							
							良 | 
							
							宅 | 
							
							瑞 | 
							
							啟 | 
							
							東 | 
							
							山 | 
							
							五 | 
							
							世 | 
							
							昌 | 
							
							  |  
							| 
							
							校尉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  
							| 
							
							公蔭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 
				
				公蔭-四四┬仁公-永居-五二 
				
				     ├義公-遠居-佛銘 
				
				     ├禮公┬長興 
				
				     │  ├中興 
				
				     │  └細興┬敬忠肇基奎星祖 
				
				     │     ├敬思 
				
				     │     ├敬恕 
				
				     │     └敬忍 
				
				     ├智公-觀光┬元美肇基舉溪安美 
				
				     │肇基林兜祖└繼美 
				     │ 
				
				     └信公-定公 
				南斗陳氏大祖祠位於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堂名“聚星”,又名“東山祖”。現有人口三萬餘人,除分佈在本地外,還分佈在南安、石獅、福鼎、順昌、漳平、臺灣。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旅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本祖祠系公蔭公(號四三公)經過三徙(元代遭亂,公蔭自永春小岵避難於仙遊礦山,繼而遷安溪湖頭後溪三載,再遷入南斗)後定居南斗才肇基。據縣誌載,南斗鄉有六小山布列如南斗,以此得名。陳氏始祖四三公於元至正年間來南斗鄉,相其山明水秀,可以肇生聚開族之基,遂蔔以東山頭而築居,坐庚甲兼申寅,並取其堂名曰:聚星。堪輿家每以鯉魚吐珠形之,蓋取其平地高原而鐘靈似鯉狀,清晨太陽東升如紅珠臚鯉口,故有是名。堂之左有“幢幡寶蓋”,建寶峰岩,借得鐘鳴而鼎食;堂之右有“渴馬飲泉”、複有“孩兒背印”,得占閥閱與簪纓;堂前科名在望,遙迎閬苑名士之朝堂;後同發垂青,喜啟東山士林之瑞,人之傑地之靈歟。古人曾留下這樣一副對聯:“四面錦屏環南斗,一條玉帶束東山”,是對東山祖一個美好景象的真實寫照。 
				
				祖祠迄今七百餘載,占地面積四百九十六平方米,土木石結構,建有上下進兩邊護厝,屋頂堆龍頭塑翹脊,屋底石灰廳石庭,木工以大點金起蓋,構成一個寬大廳堂,下進三架建造。相傳,清初順治年間,堂已傾圮,山格嘉章公丁酉科舉魁,欲掛匾豎旗,已修葺一次。迨乾隆甲申年有植私者窺堂頹廢,欲侵舊址圖蓋,眾憤,南斗、山格、霞鎮眾力捐資重新規模,稍可觀瞻。又於民國乙丑冬,曾掌縣印的朝棟赴冬祭,共伸正義,將侵蓋花台房子撤去,恢復舊狀。迨至一九九四年,祖祠囚久年失修,破舊不堪,南斗、山格眾裔孫懷祖念宗之情油然而生,大力集資,刷新屋蓋、廳內油漆鎦金,書聯對,畫門神,使祖祠顯得古樸大方。早期廳中掛滿牌匾,曾為大隊址,又曆“文革”,故毀之一空。 
				
				聚星堂中龕另設有“象賢”、“崇功”龕,東邊象賢龕專祀先世縉紳有爵者,西邊崇功龕專祀先世功績有勞者,中龕祀肇基始祖及各房子孫有傑出者,並有追念分派始祖之紀念者,有追遠報本之義。祭祖向定葭月朔日(農曆十一月初一),其遵宋代程伊川先生冬至祭始祖之說。有新舊祭,舊祭相沿數百年之久,以有神主之各房招立桌份,每年屆葭朔期,各值首輪流備筵挑至祖宇排祭,值首者預具柬請有榮達及齒德者分祭中左右龕,陳五牲宣爐,命張燈結綵備鼓樂等,禮節較繁瑣;新祭,民國以來用跪拜叩首禮,其餘均用鞠躬禮,比舊祭為簡。 
				
				近年來也有相當一部分海外宗親、遊子常來進祠焚香禮拜,已成為海外宗親與祖國、家鄉相互聯繫的一條重要紐帶。 
				
				六十多年前譜牒是以南斗、山格各自編修,昭穆不同,有輩分不清之憾,曾任惠安縣正堂的陳朝棟於一九三八年將南斗、山格包括下鎮合起來編修,自二十五世起重新編寫新昭穆,列下: 
				  諱行:     字行: 
				  派丕隆望溢聲名 謀合編修遵祖訓 
				  事業殷勤有志成 式承昭穆等綱常 
				  蘭桂馨香呈俊秀 家傳禮義忠倫序 
				  椿萱和藹益崢嶸 氣展經綸輔國光 
				  文華端視精心造 孝悌敦仁原本性 
				  實質惟求勉力行 詩書敬業永流芳 
				  溯仰高飛占鳳日 德星環聚賢良宅 
				  耀輝宇廟自他征 瑞啟東山五世昌 
				
				七百多年來南斗聚星堂陳氏子孫繁衍昌熾,人才層出不窮,上效國家,下耀宗功。清代有:陳嘉章,字存斐,清順治十四年丁酉科舉人,任邵武府教諭。陳起鳳,字紹褐,號岐山,清光緒二年丙子科武舉人,授武略騎尉。陳國英,字啟成,號立亭,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邑武生,誥授奮武郎、本府左營。歷代科舉郡邑庠,武生五十多人,報奉恩賜一百四十多人。現當代有:陳朝棟,號基齋,民國十四年任安、漳警備總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左路總指揮部參謀,惠安縣縣長。陳火旺,留美博士、解放軍中將、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 
				
				此外,還有一大批碩士、博士以及專家、學者,共有百餘人。 
				陳敦厚供稿 
				  
				 
				
				 安溪長坑南斗東山陳氏聚星堂祖宇 
				  
				
				南斗東山陳氏聚星堂祖宇記 
				
				南斗東山陳氏祖宇聚星堂,坐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古稱清溪)長坑南斗東山頭。據《安溪縣誌》記載,南斗境內有六座小山布列如南斗,便以為地名。 
				
				南斗陳氏開基祖公蔭公,於元惠宗至正年間,由永春小姑遷入南斗,相其山明水秀,陟山献降原,可肇開族之基,遂蔔以東山頭而築宅居焉,額其宅曰“聚星堂”。堂坐庚甲兼申寅,其穴為鯉魚吐珠形,盖取其平地高原而鐘靈似鯉狀,清晨太陽初昇似紅珠之臚鯉口,故其名信然歟。堂左幢幡寶盖,建有寶峰岩寺,籍得鐘鳴而鼎食;堂右有渴馬飲泉;堂後孩兒背印,得上閥閱與簪纓,銅發垂青,喜啟東山之瑞;堂前科名在望,遙迎閬苑多士之朝,誠地靈人傑也。 
				
				堂宇屢經修葺原貎依存。清順治年間,山格嘉章公榮登丁酉(一六五七)科舉人,為悬掛匾額而修葺一次。乾隆甲申(一七六四)年有植私者窺其堂宇頹廢,圖謀侵佔,激發族眾,南斗、山格、霞鎮等地族親捐資興修,稍可瞻觀。民國乙亥(一九三五)年,族親朝棟倡議修譜,其時祖宇之大庭為三角形,經與中宅支系之土地業主恊商,讓其茂林公一位神主晉入聚星堂崇功龕,並以二十大銀作地價,劃出土地補正大庭,於是祖宇更為壯觀。迨於一九九四年再次集資修繕,並於右邊增建員雜住房、祖宇恢宏堅潔秀麗。如今聚星堂有建築面四百二十六平方米,大門前之大庭一百五十平方米,溝廊袖土一百二十平方米,計占地六十九十六平方米。 
				
				聚星堂中廳神龕上首供奉公蔭公靈牌,每年葭月初一由南斗、山格族親輪流舉行祭祀。 
				  
				 
				
				安溪長坑南斗陳氏奎星堂祖宇 
				  
				 
				
				安溪長坑南斗村景一角 
				  
				 
				十四世公蔭公墓 
				     
				
				來源:《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譜志》20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