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坑鎮 »

長坑鎮南斗村

作者:  來源:世紀之村 長坑志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01日

長坑鎮南斗村

南斗村位於長坑鄉東部,距鄉政府 2公里, 308省道橫跨東西,東毗青苑,西鄰長坑,南連玉美,北接西溪。民國時期為南斗保,解放後為南斗鄉並轄青苑、雲集、銀坑、玉南、玉美等村,1958年獨立一個單位為南斗大隊,1984年改為南斗村。

南斗,故名思義,有六小山布列如南斗而得名,更有四面高山朝拱,後枕烏石寨、前朝大屏山、左迎鳳瓊屏環拱、右得獅峰映照、西北挺拔峻秀的鳳髻尖聳峙,兩水東自西溪而來流經東方木山下、西從山格古岩發源流經延詩橋在三角溪匯合流入玉美,山青水秀也,此處又可算山內一小平原,田野遼闊,四季常青,稻穀一年兩熟,若站在高處俯瞰全村,宛若一副美麗畫圖。

南斗村轄有 6個點30個村民小組,1986戶、7720人、 5個姓氏。陳姓,源自校尉公于後周顯德三年( 956)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擇桃源岵峰陽山居住,傳至十四世陳公蔭再由永春小岵歷經三徙,最後約於元至元(1290)年間定居南斗,肇基東山頭“聚星堂”祖宇,迄今 700多年,繁衍30世,又是周邊的山格、月眉、玉南、雲集、雲一等村陳氏的發源地,還有移居江西鉛山、福鼎白琳、漳平半華、龍涓舉魁、白瀨霞鎮等地,現居住本村有7500多人,基本屬三世禮公之後裔;林姓,系林興傑由永春福鼎厚坪遷入南斗厚坪居住,至今繁衍23代,現有30多人,一支系遷蘭田進德;郭姓也於清代由永春遷入南斗池塘頭居住,現有80多人;李姓,於解放前遷入南斗,現有30多人;蘇姓,10多人,居住蘇祖宇。

因地靈而人傑,歷代郡邑庠武生29人,報奉恩賜79人,畢業生13人。解放後人才輩出。居博士學位的有陳志堅、陳和興、陳民裕;碩士學位的有楊安立(女)、毛潤青(女)、陳金輝;高級職稱有博士後導師陳志堅,副教授陳秋生,陳金西;縣級以上高級職務有陳新華、陳恬波、陳耿忠、陳新仲、陳澤龍、陳新建;高級技術職稱有工程師陳進火,主任醫師陳柏志、陳金環;獲省級嘉獎婦女幹部王桂英。據統計,全村大中專 400餘人,高級職稱60多人,科級以上幹部10人左右,人才濟濟,不勝枚舉。

南斗有諸多名勝古跡、革命遺址、工程舊地。有如被縣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的宋代南斗冶鐵場;被列為泉州名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山水形勝的東山頭陳氏聚星堂;被縣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奉祀抗元英雄文天祥等的監宮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寶峰岩;還有“西橋臥陌”、“東塔臨流”等歷史景點;一座建於清代,曾為崇德中學校舍、集美分班,同時李純青、林師柴曾在此開展地下革命活動的源遠土樓;一處在1949年7月5日國民黨新五軍進犯長坑時,中共遊擊隊和民兵在此進行截擊,激戰二晝夜,被新五軍打死三位民眾、燒毀二座民宅,遊擊隊戰士陳才德在此犧牲的革命遺址監宮橋;一處屬長坑公社所建,於1974年開工,共費三年時間,總面積 625畝,福州軍區皮定均司令員曾到現場視察,轟動全省的“八一”工程。這都為研究長坑歷史留下可貴資料。

南斗人勤勞、勇敢。在農業學大寨時,於1965—1973年間將延詩橋溪裁彎改直,廣大社員扛大石頭將千余米長的兩岸高高築起,並在兩旁大片的沙灘裏化沙石為良田,總面積 497畝,變水患為民利。

南斗人心懷大計,於1990—2006年間,民眾集資,政府拔款支持,先後建了三座小學教學樓,又於1995年春,在大溪阪中騰出4.18萬平方米土地建南斗中學,讓四鄰11個村的學子接受義務教育,造福于後代。

南斗村兩委進行新村規劃,在監宮通往長坑的公路兩側、延詩橋溪岸、南陽線公路南斗段等處,建了一座座整齊、嶄新、壯觀的套房;又鋪設了五段、 7公里左右的水泥路面村級公路,縱橫交錯,交通便捷,村容村貌大大改觀。

南斗村,民風純樸,鬥志昂揚,歷來以農業為主,以手工業為輔,石雕、做竹篾、加工米粉等傳統工藝是主要的經濟來源,現在村兩委著重抓改變經濟結構,促多種經營,大力開闢茶園,發展茶葉生產,又鼓勵廣大村民搞實業,如陳金山、陳培坤、陳青春、陳金興等,在廈門、安溪及本地辦企業、辦工廠,他們不但積累了個人財富,又對家鄉建設事業做出大量貢獻。

南斗人正以拼搏的精神、充足的幹勁,繼前賢、步頭陣為建設新南斗而努力。

撰稿人:陳炳昭、陳丁旺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