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坑鎮 »

長坑鎮大事記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10日

長坑鎮大事記

在歷史的長河裏,隨著自然、政治、社會的不斷變化,好壞大小事時有之,小事不提,就大事而言則難以述盡,無專門記載,但憑縣誌,岩志校史及地方族譜等資料為依據。

 

五代十國

後唐同光元年( 923),邱氏守宦成思、隱名山、號二十二位自河南開封入閩,始居泉郡,後游獵至南安縣小溪場卿源山(今安溪長坑山格村)擇居草埔頭肇基。

後周顯德元年( 954),開閩王王審知曾孫王管斌肇基長坑華美草苑。

 

宋代

補陀岩前身古岩,建於北宋時期。而補陀岩建于宋代,具體時間失考。

北宋乾興元年(1032),三村吳氏始祖吳盾從吾埔遷居三村村肇基。

北宋皇祐二年(1049),蘇結考入進士,官任禦史、中丞、贈宣議大夫。

北宋嘉祐五年(1060),三月十八日,蘇結自同安葫蘆山游至仙遊,複徙清溪還二裏衡陽,擇地燕子形肇基衡陽蘇氏一世祖。

北宋熙寧九年(1076),泰湖岩祖師張道源誕生。

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上官十六郎自邵武禾平遷入還二裏福春村肇基。

南宋紹興四年甲寅(1134),適逢歲旱,皇帝下詔求聖僧祈雨,泰湖岩高僧張道源欣然揭榜進皇宮,界有靈驗,忽降大雨即封其為“真異大師”,詔工部,委派泉州轉運司抵泰湖建岩寺,泰湖岩始以興建。

南宋紹興五年乙卯(1135),泰湖岩置山場,立約字。

南宋年間(1186—1213),達摩岩鼎建。

南宋嘉泰二年(1202),邱迪哲中二甲廿六名進士,官任大理寺卿。

南宋景定二年辛酉(1261),泰湖祖師張道源加封為惠應大師。

 

元代

至元年間,約於1290年,陳公蔭號四三,由永春移仙遊遷湖頭後溪最後入南斗居住,肇基東山祖祠(又名聚星堂)為陳氏始祖。

皇慶二年(1313),衡陽蘇以道中進士,官任翰林學士。

約延祐元年(1314),陳智由南斗遷入珊格,肇基林兜祖祠。

元順帝初年(1328),泰湖岩第二次複建,因廟貌陵夷,忽一夕,靈火延燒,岩寺盡為灰燼。

至順三年(1332),王泰由龍涓遷入玉湖肇基。

元未,張尾哥由桃舟棠棣遷入祥泉村肇基。

 

明代

洪武八年(1375),創建南斗、玉湖二個社學。

洪武十四年(1381),玉湖美蘇洪岳從軍朱元璋,退役後定居雲南,今為思第地區景東縣文井鎮開南村,現人口約一萬多人。

洪武二十八年(1395),建衡陽庵。

永樂八年(1410),柯裕遷入三村肇基。

永樂十九年(1421),劉勝源自漳平溪南久嗚遷入珊屏村肇基。

正統年間(1436—1449),華美城門口西園,王佛護被奸誣告,合族遭兵禍,宅屋化為灰燼。

嘉靖元年(1522)還集裏析為還一、還二兩裏。

崇禎十一年(1638),珍田蘇聚蔗督率鄉兵屢次裹糧從征。不費官銀,曆擒賊寇廖君跡、廖君禮、張六角、王開、鄭元,捍衛鄉閭,縣主施酬素贈匾“懋績折衡”、縣主周宗壁贈匾“義勇著績”,府任為把總,又贈“智抱金韜”,隆武元年(1645)升為都司僉事。

 

清代

順治年間,長坑設千總一名,管轄桃舟、徐州。

順治四年(1647),王志萬偕三兄弟由永安遷入長坑華美中山(打鐵垵)肇基。

順治十年(1653)十一月,海寇黃沖(昌)率兵入玉湖村追糧,群眾被圍14天,寨中臨時鑿井無水,寨牆被爆破一角,乃放火自焚,閤寨赴難,三百二十多具煨骸埋入枯井中,該村王姓年逢十一月二十三日即到此祭祀。

康熙辛卯(1711),漳平賊首陳五顯(溪南小烏人)以泰湖岩為據點,聚眾起義,出擊永春、漳平,興泉道佟沛年、守備余健,知縣辜文麟(廣東潮州人)率兵圍剿,時岩被燒毀。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光地,引進聖祖贈賜“紅稻”品種,在湖頭栽培成功,傳入長坑,至七十年代水稻推行“矮化”就無再播種。

雍正九年(1731),蘇龍將長坑一種茶苗,移植于建寧府(今南平市)後稱烏龍茶。

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福春官獻瑤中二甲第二名進士。

乾隆五年庚申(1740),泰湖岩老僧妙德發動高平(科名)內裏民將傳統的五月節包粽改在“六月初二)。

隆隆六年辛酉(1741),泰湖岩第三次複建。

光緒二十年(1894)四月,龍門人白拆益往廈經商,染鼠疫回家,隨後鼠疫蔓延鄉里,流行全縣。長坑死亡不少人。

光緒年間(1875—1908),玉美村蘇周家、紋家鳩十班建崇德書院(現鄉政府大院內),為培養人才場所,也是十班長老議事地點。

 

民國時代

民國元年(1912),崇德書院改為縣立第三小學校。

民國三年(1914),新開安溪至長坑郵路。

民國六年(1917),將泰湖岩遷回舊址。為第五次建造。

民國六年(1917),因暴雨而水淹上(現為祥泉村),人命財物受損嚴重。

民國九年(1920),縣下令取締私塾倡辦學校。

民國十四年(1925),旅居馬來西亞僑胞福春官光厚先生帶頭捐 4萬元,並勸僑胞捐10萬倡建崇德中學。

民國十六年(1927),長坑第一所僑辦崇德中學創立。官光厚先生又捐13萬在家鄉福春創辦崇阿小學。

民國十七年(1928),官光厚偕同王祝三又在廈門鷺江道挑水港購置三層樓13幢39間作崇德、崇阿永久校產。

同年,十班修泰湖志。

民國22年(1933),據縣誌載,每逢農曆五、十日為長坑圩日。

民國25年(1936),長坑改稱第三區。

民國26年(1937)秋,省保安二團樓勝利帶隊進駐長坑清剿王桂賢(有水淹玉湖王桂賢之說)、呂振山匪股退守桃舟。

民國32年(1943)永春專署副司令胡季寬率自衛團進駐長坑與省保二團合擊,圍剿玉湖村王連山。

民國32年(1943) 7月30日,王連山率匪40餘人襲擊玉湖保,屠殺村民30多人。

民國38年(1949) 3月,中共泉廈臨時工委從各地武裝抗征隊中抽調三、四十人到福珊鄉祥華白石土樓訓練,組建安溪人民遊擊隊。

民國38(1949)年 4月14日,縣民國自衛團副團長、縣自衛大隊長李昭言(李敬慎)帶二個中隊 200多人進逼長坑,圍剿共產黨遊擊隊,進行清鄉。 4月18日,中共閩南地委在長坑玉湖建立中共安溪中心縣委(泉廈臨時工委同時撤銷),領導閩西南黨組織。 4月27日,中心縣委和遊擊隊領導張連、王江嵐和陳華、楊玉霜分帶二路遊擊隊、民兵 500多人在長坑包圍自衛大隊,相持三晝夜,自衛大隊長李昭言於30日率隊投誠起義,是日長坑解放,隨後遊擊隊向安溪縣城進軍。 5月14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縣城廣場召開慶祝安溪縣城解放大會,宣佈成立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 5月16日,福建保二團進佔安溪縣城,中共遊擊隊和黨政機關撤往長坑,並將原在安溪中學開辦軍政幹部訓練班遷入福春崇阿小學,先後培訓出(六期)二三百名軍政幹部,分配到各遊擊隊和軍隊成為建軍建政骨幹。 6月中旬,安溪中心縣委主辦的閩南人民報社遷址福春。

1949年7月5日,國民黨新五軍“推進支隊” 700多人進犯長坑,被八支四團十一連及長坑民兵截擊,在南斗監宮橋頭激戰二晝夜,國民黨新五軍由於保安二團在劍鬥被人民武裝八支四團第十三連拖住未能合圍,而退出長坑。期間, 3位民眾被打死, 2座民房被燒毀,遊擊隊戰士陳才德在此英勇犧牲。

1949年 7月,中共安溪縣委倡辦各種合作社,並在長坑街道開辦全縣第一個消費合作社。

1949年 8月20日,縣人民民主政府出示佈告,在長坑招考小學教師。

1949年 9月長坑成立地方稅務徵收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1月,原長康區改為第五區。

1950年,大刀會在泰湖岩、佛耳尖策反應變,勾結反共救國軍攻打桃舟鄉公所,策劃攻打長坑區政府。

1950年 8月,成立剿匪委員會,開展鎮壓反革命運動,至次年 4月基本結束,先後逮捕,鎮壓一批反革命分子和不法地主、惡霸。

1951年 1月,成立土地改革委員會,繼長坑建立土改隊到各鄉進行土地改革。

1951年 3月,縣在珊屏鄉辦第一個供銷合作社,發動社員入股,每股 2元,入股自願,實行按股份利。

1951年12月20日,開展三反(反貧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

1952年 2月,開展五反(即反對行賄、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資材、偷工減料、竊取國家經濟情報)運動。 5月長坑供銷社建立。11月全縣土地改革和土地復查結束,開始頒佈發土地證。

1952年春,成立互助組。個體經營,土地私有,以工換工,工種互換。

1952年 6月13日晚至15日早,連隆暴雨,洪水氾濫,損失嚴重。

1952年 7月18日下午至25日,內安溪包括長坑在內暴雨成災,損失嚴重。

1952年,長坑 區開辦6班民辦幼稚園。同年又實行工商企業登記。

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長坑總人口人。

1953年 7月 1日零時,實行選民登記,第一次開展普選建政工作。

1953年,糧食實行統購統銷,由糧食部門統一經營。

1953年,長坑成立銀行營業所。

1954年,農村互助組開始轉入初級農業合作社。簡稱初級社。耕地評產,耕牛、大農具折價入社,集體勞動,評工記分,年終按勞動工分和土地進行分工。

1954年,成立長坑信用社。

1954年 5月,縣供銷社在長坑設茶葉收購站,開展茶葉收購業務。

1955年,辦農業合作社。

1955年 4月,開展支前工作,動員社員民工先後支援機場、鐵路,同安、南水庫等建設專案。

1955年 5月,建立長坑衛生所,辦在舊員警所裏。

1955年,成立長坑鐵器合作社。

1955年11月 1日,成立長坑郵電所。

1956年 8月 1日,湖頭至長坑段,公路建成正式通車,全程26公里。

1956年,由初級社過渡到高級農業合作社。簡稱高級社,土地收歸集體所有,留有適量自留地,統一生產,統一經營,取消土地分紅,實現按勞分配。

1957年,開展反右派鬥爭。

1957年,長坑至石邁、潘田段公路建成。

1958年 8月,晉江地委、專署在安溪建鋼鐵基地,全縣掀起大煉鋼鐵運動,長坑鄉在鳳山大隊三洋中角落造高爐煉鐵。勞力編成營、連,統一指揮,上山砍柴,到潘田挖、挑礦石,各縣也抽調人馬參加。至年底,以燃料缺乏、技術不過關,方告下馬。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集工、農、商、學、兵為一體,執行“一大二公”,搞“一平二調”、“大躍進”、“大入衛星”、“移苗並丘”,大辦公共食堂,以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在大躍進中,農業生產出現瞎指揮,造成糧食大減產。

1958年,長坑公社建廣播放大站。

1958年,長坑公社辦茶場,開萬畝茶園。

1958年,長坑至祥華段公路建成,全程19公里。

1959年,華美至藍田段公路開通,全程 7.8公里。

1959年11月,長虹水庫開建。

1960年,下放幹部到基層第一線。

1960年 7月,長虹水庫發電,機容量64千瓦,長坑公社開始用電照明。

1961年,解散農村公共食堂,糾正“一平二調”,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管理制度。

1961年 9月 8日和13日,二次強颱風暴雨,長坑降水量達 383公釐。山洪暴發,洪水猛漲,水利、農作物、財產遭受嚴重損失,橋樑,公路受到嚴重破壞。

1962年,實行三自一包,下放自留地。

1962年10月至次年 5月,遭受百年罕見乾旱,歷時 8個月沒下過雨。

1963年,全縣農村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農業生產出現轉機。

1964年 1至 4月,全國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5年 4月,撤銷 8個區91個小公社建制,成立15個人民公社, 1個鎮 352個大隊,原屬長坑區的祥華劃為一個公社,轄祥華、福安、珍山、白玉、多卿等 5個小公社18個大隊。

1967年 1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紅衛兵全國串連。同年春,各級領導被扣上“走資派”帽子,遭受批鬥,機構癱瘓。同時開展“反三封、破四舊”運動,一些貴重文物、古跡遭受毀壞,一些庵岩寺院被拆除。

1968年 5月,全縣各公社、鎮、場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

1969年,全縣開展“鬥、批、改”和“清隊”、“整建黨”、“一打三反”運動。

1970年,長坑公社和華美、文坪、珍田等村投資建下水電廠。

1970年,公社召開黨代會,恢復黨委會。

1971年,首次飛機播種造林,全縣水稻實行“三改三化”改革。

1971年 7月 1日,全縣統一“十日”為圩期,長坑圩也同樣實行,但時間無長,又恢復 1日圩日。

1972年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大面積田地。

1972年 4月20日、 6月13日兩次雷陣雨帶冰雹,大坪大隊遭受冰雹襲擊,雹重最大半斤,造成嚴重損失。

1973年 3月,縣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

1973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73年10月,下電廠建成發電,機容量44.4千瓦。

1974年,長坑公社在南斗山開山造田,名曰“八一工程”,共費時三年,動用12萬個工日,挖掉13座山頭,填平12條山溝,耗資百萬,總面積 625畝,並無成田,只好仍依坡栽茶種果。期間,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鈞到現場視察,曾住過長坑公社政府大院。

1975年 8月,長坑遭受暴風雨襲擊。

1975年,青苑至衡陽村道開通,全長 7公里。

1975年12月12日至14日,全縣降大雪,四周皆白,長坑雪量為20公釐,道路不能行走,凍死林木甚多。

1978年,長坑接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玉南村建知青點。

1979年,對四類分子(地、富、反、壞)摘帽,糾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和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冤、假、錯案。

1979年,長坑成立鐵工廠,屬集體所有企業。

1979年11月,成立長坑工商所。

1979年11月,華美大隊析為華美、下林2個大隊。

1979年,對農業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

1980年,拓寬以長坑車站為中心的三條街道。

1980年,補陀岩第三次鼎建。

1980年,衡陽庵重修。

1980年長坑集市東、西、北三條街道鋪設混凝土路面。

1981年 9月,因地名不易辨別,部份大隊名稱更改,長坑公社的嶺頭改為益嶺,大坪改為文坪,鳳山改為山格。

1981年11月,長坑公社析為長坑、藍田 2個公社。

1981年,監宮重修。

1982年,寶峰岩第二次鼎建。

1982年12月,縣公安局在長坑設立派出所。

1984年 7月,人民公社建制取消,實行政社分開,長坑人民公社管委會改為長坑鄉人民政府,下屬生產大隊管委會改為村民委員會。

1984年 6月,縣舉行茶王賽,文坪村茶業隊“毛蟹”榮獲第二名。

1985年 1月,月眉到扶地、華美至文坪村道開通。

1985年 1月,長坑鄉定為貧困鄉,不負擔糧食統購和農業稅。

1985年10月至1986年12月,原福建省省長胡平先後三次到青苑村指導脫貧工作。

1986年 2月17日,文坪村王文枝從瀋陽部隊回鄉探親,因汽車在村道失去控制,為呼救行人,壯烈犧牲。同年 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追認烈士。

1986年 4月,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及福建省省委書記陳光設親臨青苑村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對青苑村的脫貧致富工作作重要指示。

1986年 8月25日 9時,正逢圩日,長坑圩發生待售“鞭炮引”大爆炸事件,燒傷27人,而後死亡 4人。

1987年 8月,長坑鄉建變電所。

1987年 6月,長坑劃為老區鄉鎮。

1987年 3月,長坑遭受龍捲風和冰雹襲擊。

1990年,創辦玉湖中學。

1990年11月7日,小西村村民加工“鞭炮引”,不慎而引發硝藥爆炸,死亡 4人,傷10人。

1991年 3月,補陀岩被列為縣級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南斗至三雲、南斗至南陽村道開通。

1994年 4月 7日,珍田村析為珍田、祥泉兩個村。

1994年,長坑至水缸村道開通,全長11.3公里。

1995年春,創建南斗中學,秋季招生。

1995年,長坑鄉開通程式控制電話。

1995年,泰湖岩第六次複建,因在“文化大革命”年代被毀。

1995年7月,泰湖岩、達摩岩、衡陽庵被列入縣級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長坑鄉政府捐建龍門隧道一萬元。

1997年,全鄉實行村村通程式控制。

1998年,南斗監宮、寶峰岩被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立保護標誌。

1999年 8月,原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家坤到福春村指導脫貧工作。

1999年,長坑鄉舉行茶王賽。

2000年,香港“六合彩”資訊始以傳入長坑地面,不少人開設地下賭莊,民眾大肆博彩,造成嚴重的社會惡果。

20 年,長坑鄉實行農電改造。

20 年,有線電視架支線入戶,增加頻道。

2001年 4月 7日,長坑鄉舉行“五四”杯青年書法大賽。

2002年,長坑鄉實現村村有移動通訊。

2003年8月22日至10月26日,全鄉大旱64天。

2002年,下林村村民加工鞭炮,造成爆炸事故,死亡 6人。

2005年 9月 1日,長坑鄉實行殯改。

2006年,珍田村成立全省首個茶業合作社。

2007年 1月 8日,山格福壽骨灰堂始以啟用。

2007年,始編長坑鄉志。

2007年8月,南斗延綏橋頭到山格三洋中橋頭路段,發動捐獻和多方集資、鋪設全長 2公里,寬 2車道的水泥路面,取名南山公路。

2007年 8月13日下午 5時許,全縣普降大暴雨,長坑地區持續近 5個小時,降雨量 161毫米,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造成山體滑坡、交通阻塞、民宅倒塌,死亡 3人(下林 1人、祥泉 1人、三村 1人)。損失嚴重。

2008年 4月30日,中國政協副主席,原閩粵贛第八支隊四團獨立連副指導員張克輝到青苑村視察,對貧困村進行調查研究。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