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溪長坑鄉 »

太湖巖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2年07月10日

太湖巖

又稱泰湖巖,位於安溪縣長坑鄉田中村(古屬還一裏),始建於南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安溪縣志》載:「宋•張道源祖師居此。康熙辛卯歲(1711年)毀於火,古跡猶存。寺僧構屋數櫞,奉祀祖師。」

南宋•紹定年中(約1230年),道人張道源原在德化九竇溪,後尋到安溪還一裏,擇地定居下來,並將該地稱為太湖,開山修建太湖巖。後人尊稱張道源為惠應祖師。

明代,太湖巖與清水巖(參見《泉州寺廟•清水巖》)、泰山巖(參見《泉州寺廟•泰山巖》)並稱安溪宗教建築物的「三巖」;太湖巖惠應祖師張道源、清水巖昭應祖師普足、泰山巖顯應祖師惠勝並稱。

太湖巖雖已圮毀,但根據資料,還可尋及大貌:

太湖巖依山而建,分為頂巖、下巖兩大部分。從田中村沿山路而上約 3公里處,是太湖巖的格仔厝。步入「百丈山」山門,便到下巖。下巖邊原有古木三株,古木邊是圓明法界山門,山門邊是雙層門樓,浮杉池就在門樓邊。浮杉池邊有一舍利塔,平面六角形。過浮杉池,便是頂巖。頂巖前殿為如來殿,殿邊是香積廚和版屋。從前殿兩側步上30級台階後,就到主殿。頂巖東側從下而上是地藏閣、大士庵、祖師殿。祖師殿兩邊又有兩座舍利塔,都比浮杉池邊的舍利塔大,高2.16米,分別為須彌座、仰履蓮,塔身雕光坐態佛像。

泰湖岩尚存不少文物,有“祝聖放生池”碑刻一通,高1.1米,寬0.52米,字徑0.28×0.23米,弧頂。有六角石柱四支,高 3.2米,上鐫對聯:“圓明兩曜齊光,看色相金莖百態;惠應千年不爽,問肝腸鐵石一腔”(明詹仰庇題)、“湖開百丈,面同發,曳碧岩,地聯太華稱名嶽;惠濟十方,伏群魔,安眾庶,派傳照顯作大師。”這些均為清代遺物,柱礎也保留完整。從現存遺物,足見當年工程的浩繁和艱巨,顯示我國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追溯泰湖岩始建歷程,這裏還流傳著一個非常神奇的傳說:宋紹定年中(約1230年),道人張道源在德化的九竇溪遇見一個異人,並背負他渡過溪。異人於是對道源說:“我是泰山之佛,將傳授給你心法。”事後果然如他所言,非常靈驗。又一天夜晚,張道源夢見神人帶他去一險境,山中有一處地方名叫“龍湖”,那裏古木流泉,風景甚佳,有石岩可供居住。夢醒後,張道源率鄉人尋找到那座山,果然如夢中所見,於是將此地稱作“太湖”,並擇地居住下來。當張道源著手修築泰湖岩時,該地有個非常富有的財主,他家的山林裏長著許多高大的杉木。道源前往佈施,財主說:“如果發現有樹梢折斷的,就奉送給您。”不久,居然狂風大作,樹梢多數被折斷了。道源依約得到杉木後,正發愁如何運送時,突然發現杉木竟自己從山頂的湖中冒出來。直至工匠大喊道:“木材已經足夠用了!”杉木才停止冒出。如今尚有一根冒出水面一半的杉木挺立在湖中,仿佛向世人印證這個古老的神話。

宋代,泰湖岩是與清水岩、泰山岩齊名的藝術聖殿。世人稱三岩之奇為“普足構清水自出米,惠勝構泰山自出瓦,道源構太湖自出木”,並尊稱普足為“昭應祖師”,道源為“惠應祖師”,惠勝為“顯應祖師”。明朝知縣汪瑀曾作詠《題三岩》詩雲:“院靜天花落,泉流地脈分。停杯僧話永,飛雨過松雲。”

作為“三岩”之一的泰湖岩自建以來,蜚聲鶴遠,吸引眾多名人墨客觀光遊覽,留下諸多題詠。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監察禦史詹源遊覽泰湖岩,興至而賦詠:

  泰湖名特重,臘月更躋攀。

  好鳥深藏竹,幽僧少出山。

  驟來如晤道,坐久不知還。

  童冠謳歌起,遙聽夕照間。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戶部員外郎詹彬也以《初登泰湖岩》時題詩:

  發源自佛耳,名刹難稱儔。

  不雨山長潤,無風氣亦秋。

  銜杯僧共坐,穿徑月同遊。

  寄語長安客,何如此地幽。

山光水色躍然於紙上,令人流連忘返。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舉人、曾任武強知縣的官朝京遊歷泰湖岩作詩四首,《安溪縣誌》錄其二:

  誰家參透此禪關?歷盡崎嶇意自閑。

  月色常懸天地闊,泉聲不變古今潺。

  山中花雨連階積,殿上香風惹袖還。

  最是奇人多勝事,錫飛高出在雲間。

  紛紛塵劫枉相關,占得清高卻自閑。

  地聳千家岩色曙,源通萬穀水流潺。

  豈知一佛今猶在,誰道真人去不還?

  夜靜鐘聲雲際發,上方月碧照林間。

撫今思古,不能不使人深深景仰安溪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崇敬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與才能。可惜的是,曾經輝煌的泰湖岩卻歷經創傷,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僅存數處遺跡而已。20世紀90年代,當地組建泰湖岩重建委員會,整理繪出岩寺復原圖,依舊貌重建泰湖岩寺,構建風景、朝聖旅遊區。古寺重光,再顯輝煌。

泰湖岩寺中鐫有諸多楹聯,現謹錄數副:

  不盡水雲三昧地;

  無窮風月一湖天。

  鐘鳴處燃燈說法;

  客至時煮石烹茶。

  古樹參天佛嘻嘯;

  蒼苔滿地儈去來。

  倚閣拭菱花,魚遊鏡裏;

  擎邑浮竹葉,月落杯中。

  湖裏泉聲,泒自曹溪流出;

  岩中山色,秀從鷲嶺分來。

  泰山秀,湖水清,化身自在;

  惠無窮,應不爽,成佛如來。

  一湖風景,松竹間慈雲法雨;

  萬丈石岩,登臨處縮地雲天。

  一湖構景,俯仰間煙霞旦暮;

  百丈淩霄,登臨際氣象萬千。

  雲漢昭回,潑茶化雨傳真異;

  龍光錫獎,揮石浮杉仰大師。

  泰岱雲騰,浮杉建廟真機顯;

  湖江龍見,化雨生民異澤深。

  真異傳人間,飛瓦浮杉興廟宇;

  大師當帝座,潑茶化雨濟黎民。

  椿檜秀崗陵,法石杉池遺化跡;

  岩樓長日月,湖雲洞水總閒心。

  冰輪澈湖轉,看來水天原一色;

  禦墨並泰峙,悟到生滅卻是空。

1995年 7月14日,泰湖岩被安溪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