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北文化遊 - 鳳山寺慶會五柳

2016年03月19日 來源:【星島日報報導】

鳳山寺場地

  兩年前筆者曾于“行山樂”介紹屯門北「鳳山寺光明燈陣」的聖公廟,點題便知非粵省人士所奉神靈,果然,所稱聖公者實為廣澤尊王,是福建閩僑土神。近期複率隊途經,又見張燈結綵,走近一看,原來是聖媽寶誕(尊王夫人),真巧合而有緣,得主持熱誠招待,與隊友恭賀一番。

  二月底周日率隊于良景村巴士站起步,北行經田景村,兆隆苑,轉眼接近鳳山寺時,遠見祥煙四起,近觀人頭湧湧,是節慶日子,是寶誕會期。剛走進即碰上主持之一老黃 ,笑臉相迎,寒暄一會,千囑萬咐留下來午宴,領隊友簡介片刻,即自由參觀,寺觀正誦經,靜候片刻,誦聲一停全場又熱鬧起來。細看四周,金榜題名都是各方捐助者芳名,正所謂多多益善,少少無拘。眾人善事,當樂而為之。何況濟貧扶危亦宗教要務之一,施恩莫望報那是更高境界。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亦造成許多不如意事,甚或引起戰爭。目前和平世道生活下人們更應珍惜,事實人類歷史中戰爭無一刻靜止,只是分別為戰火連綿或經濟戰爭罷了。

  眾人忙於湊熱鬧之餘,義工們亦趕緊準備食物,忽然四隻燒豬駕到,手起刀落之際,善信已手到拿來大快朵頤。隨著又粥又食各隨尊便,個別行友首遇初臨盛宴,驚喜中嘴裏也吃個不停,其後尚有地道茶粿,家鄉糕點,為食事平添熱鬧與色彩。

  品嘗過後也該辭別,離鳳山寺北行,進入紫田路經紫田村往新慶路,眼前坪地一幅,竟然有成排涼亭及水池拱橋,四方木苗行植,像花園,運動場,見碑座,細看望來是「五柳雅薈廣場」年前聽議員陶圍建一桃花源花園今所見者是否如陶兄所指,尚未證實,碑刻稱:。「五柳雅薈廣場鄉郊小工程今欣告落成,滿園蔥翠清幽宜人為屯門添新景,荷蒙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太平紳士蒞臨主持啟用典禮,特立此為記。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關於屯門陶氏一族,其先祖自南宋末年南遷廣東寶安,原族地為廣西郁林,宋亡後卜居新安屯門建村,始祖為文質公。清初遷界,陶族曾遷內陸,複界後始回屯門,先後興建黃崗圍,麥園圍,屯子圍,永安村及大園圍,清幹,嘉年間海寇橫行,各村合組忠義堂,並設更練團。今區內仍有三所宗祠及三聖宮,五柳堂,其後子孫繁衍人口眾多,近百年來亦有眾鄉親到海外謀生,留守者對屯門區發展舉足輕重,影響頗深。

  屯子圍一帶道路整潔,新舊屋參半,田園菜田亦多,各宗祠非常熱鬧,其中陶氐宗祠外鐵柵欄告示牌,如欲參觀宗祠可致電聯絡,即獲招待。這現象新界少見,一般宗祠會中門大開或緊閉,少有聲明致電即獲參觀,亦可知陶氏開放一面。五柳堂為紀念陶族先賢陶淵明所命名,而陶學士即號五柳先生,故名五柳堂。昔日有石像立於宗祠大門外,後移往「五柳雅薈廣場」。

  昔日屯門亦為兵家必爭之地,文化歷史悠久,香港三大古刹屯門還占其二(即青山寺及靈渡寺),近代史中紅樓及何福堂校亦占重要地位。九徑山下屯門海,明代名將汪鋐與葡軍大戰將之趕出屯門海域亦堪回味,而龍鼓灘,黃金海岸掃管笏為著名考古遺址,出土文物甚豐,今在博物館中可見其物。龍鼓灘外龍鼓洲,沙洲在鴉片戰爭時亦占一席位,沙洲上天后古廟亦得屯門及附近民眾熱心集資重建。屯門新舊墟的發展有目共睹,後角天后廣場每年天后誕勝會場面「賓虛」一時,屯門北鳳山寺後來居上,為聯誼鄉里睦鄰發揮積極作用,其發展藍圖大計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不久將來宏偉鳳山寺聖廟將屹立屯北,其前景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