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寺志略

清.光緒 楊浚

《鳳山寺志略》卷一

四神志略總序

廣澤尊王南安人保生大帝同安人清水祖師安溪人天上聖母莆田人皆閩產也自五代至宋抑何其盛豈山川之靈發洩殆盡故隆於昔而替於今耶儒者每見世人之諂瀆求福妖妄茲惑齗齗持無鬼論殊失先王神道設教之意庸詎知愚夫愚婦率悍然無所顧忌惟一聞冥漠情狀輒自畏怖況南人信鬼藉此亦可補王化所不及予鳥居日久習聞比戶崇奉郭吳陳林香火事之如生因輯其崖略曰鳳山寺志略曰白礁志略曰清水巖志略曰湄洲嶼志略凡四種聊備參稽云

光緒戊子正月溫陵楊浚盥識

 

鳳山寺志略序

屢曾少瞻刻譜系紀略近戴孝廉復輯鳳山寺志晉江陳鐵香比部持此二書相示於鷺島予為錄副攜歸榕垣編次付刊 神不惟於浚一家肸蠁如生即廈中比戶馨香推之遠方異域亦有叩必應論者曰得山川之龍脈正穴地靈人傑洵有真也

光緒戊子上元郡人楊浚謹識

 

山川

青山嶺內有詩山,因歐陽四門能詩,故名,俗呼山頭城,在南安縣治北八十餘里。再二里許曰郭山,神蛻化處,山因神名。其脈自文章山而來,復有龜山、育漿、高田、高蓋諸山,左右環抱,由西迤東,一澗之水,紆迴曲折入於溪。
清溪,神世居之地,在安溪縣治西八十里崇善里。大滎鄉,神父母合殯處。

 

寺廟

鳳山寺,在南安之郭山,即神蛻化處,其地為飛鳳朝天穴。廟門內有石矗起若鳳髻,門外兩山垂翼,如飛鳳落田之象。

龍山宮,在山頭城,俗呼曰庵,即神之故居。又稱祖厝,其地為眠牛穴。

威鎮廟,在安溪界囉內里,又名囉內廟。宋紹興間敕建,其地為水蛇穴,宛然蛇首下水。

 

先塋(附祭塋禮節)

神父母塋,在安溪崇善里,穴坐虎吻,亦云蜈蚣穴也。里有峰突峙於西北間,曰大呂山,磅礡逶迤。數轉至塋,拱案如青蚓形,左右山水,內局則圓抱一團,外局則彎環數里。阡後有太極兩圓堆,安藏神父母遺體也。中豎聖旨碑,坐向癸丁子午,出水為壬。神母後薨,里人以神至孝,為合厝焉。側有楊長者墓,乃神之故主人也。距塋數十武,建墓庵,甚壯麗,為祭埽小憩之區。

凡祭神先塋,三年一舉,屬在寅巳申亥仲秋下旬。先一年珓定祭日,遍告遠邇,及期牽羊具饌,不絕於途。先一月承祭諸執事,習儀備品。前一日齋戒,奉神啟蹕,夜駐蓬島諸鄉,黎明賁塋。安神於右,陳剛鬣柔毛,牲醴珍饌果粢於前,先分獻楊長者墓,承祭者,乃以王禮祭神父母,并后土神。

祭后土文

維光緒□年□月□日, 敕封威鎮廟奉廟事某某(右縮)等,謹以牲醴果粢庶饈之儀,敢昭告於 本山后土之神,曰,某(右縮)等躬隨 王駕,致祭 太王太妃(並排)封塋,實賴嘉庥,同人永保,神其鑒歆,千秋佑我,尚饗。

祭神父母封塋文

維光緒□年□月□日, 敕封威鎮廟蛻身忠福(右縮)(原文字跡不清)率某社某某(右縮)等,謹以潔牲清醴粢盛品饈之儀,敢昭告於 太王太妃(並排)之封塋,曰,四序遞流,秋陽載臨,水木一體,幽明同心,側念篤生,故阡重尋,鳳山蛻跡,廟食至今,綿綿千載,蒙祐實深,遠邇士庶,瓣香嶔崟,伏祈昭鑒,來格來歆,尚饗。

祭封塋禮節

排班,班齊,承祭生就位,盥洗參神,鞠躬,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叩首,再叩首,六叩首,,興,跪,叩首,再叩首,九叩首,興。

由東階上,詣香案前,跪,上香,再上香,三上香,酬酒,再酬酒,三酬酒,俯伏,讀祝就位,讀祝文,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由西階下,復位。

由東階上,詣太王神位前,行初獻禮,跪,初獻爵,獻果,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詣太妃神位前,行初獻禮,跪,初獻爵,獻果,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由西階下,復位。

由東階上,詣太王神位前,行亞獻禮,跪,亞獻爵,獻饌,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詣太妃神位前,行亞獻禮,跪,亞獻爵,獻饌,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由西階下,復位。

由東階上,詣太王神位前,行終獻禮,跪,終獻爵,獻羹飯,獻金帛,點茶,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詣太妃神位前,行終獻禮,跪,終獻爵,獻羹飯,獻金帛,點茶,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侑食,由西階下,復位。

由東階上,詣飲福位,飲福酒,頒福胙,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下階下,復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跪,叩首,再叩首,六叩首,興,跪,叩首,再叩首,九叩首,興,焚金帛祝文,承祭生望燎,辭神三揖,禮畢,退班,諸執事各行四拜禮。

 

附錄

世傳神母傭食楊長者家,神隨之,為牧羊(或云牧牛)。長者延地師擇吉穴,家人誤以墜廁之羊具饌,師恚其不潔,母伺師盥漱甚虔,日為澣衣。師問母曰,而夫得佳城否,答以餬口不遑,安能及此,然時以為憂。師曰,爾欲一朝天子耶,抑萬代血食耶,母願其次。遂指以若見所牧之羊圈下(或曰牛圈)即正穴。爾碾夫骸,明晨雜沫湯進,予佯怒其汙,摑以掌,爾大哭,傾骸灰於圈地,速挈兒遁,予亦從此逝。爾母子逃數武,遇僧戴銅笠,牛倒騎兒,是即故居,可駐足焉。值大雨,一僧以銅鈸覆首,有牧童避淋於牛腹,母曰,是吾居也(即今之龍山宮)。回顧長者家,灰水盡化黑蜂,一門皆螫死,今先祭長者,不忘本也。

神得四正穴,寺為鳳,宮為眠牛,廟為水蛇,先塋為蜈蚣。神寺之鳳,與先塋之蜈蚣,可相見。每祭,神必親詣。若廟兼祀神之太子,廟為水蛇,與蜈蚣不可相見,故祭,太子不往,俗傳如此。

凡謁塋之歲,近如浙粵,遠如蜀楚,即至外洋,白叟黃童,扶攜跋涉,不憚千里,附寺百餘里村莊,遇來客即非素識,必遮道邀款,埽榻以迎,不敢計值,途不拾遺,偶饘宿無可託足,行李紛置中道,但書鳳山寺進香五字,不煩防守,次日各負各戴,無敢錯亂,有竊取者,必自呼於路,歸其物於失者,而盜者始安,俗多牽羊以獻,問珓,應宰即殺,應放即置之廟,不羈維,入人家,爭伺之,途人得之,仍還於廟,稱曰聖王公之羊云。

 

《鳳山寺志略》卷二

傳略

神姓郭,名忠福,閩之南安人。先世周文王季弟封於虢為虢叔,或曰郭公,因氏焉。歷六十餘傳,為唐汾陽王,數傳至嵩公,始遷閩。再傳華公,分派泉州,居清溪,代有令德。神父姓孝友,無崖岸,常逍遙清泉白石間。神母感異夢而娠,後唐同光中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清溪故里,生即神異,氣象豪偉,以純孝聞。父薨,母攜之居南安十二都郭山,山因神名,後晉天福初,當在丁酉戊戌間,神年十歲(泉州府志云十六歲,安溪縣志作十三歲,福建通志、南安縣志並作十歲。)忽攜酒牽牛,登絕頂古藤上蛻化,時為八月二十二日,里人異之。偽閩通文中,見夢於鄉,為立廟曰將軍廟。宋建炎四年,寇湯某掠迫近境,民欲遁避,卜於神,弗許。翼日大雨,溪漲,寇不得渡。有白衣乘馬者,誘之他去,黠者多溺死,邑賴以全。紹興間,里人吳德以掾赴京邸,奉香火偕往,適帝宮災,神麾白旗,火遂滅,有司以聞,光宗封為侯,廓廟制,賜額威鎮,列祀典。慶元朝晉封王爵,累加徽號,敕凡三軸,藏黃氏家。寶慶二年,王冑夢神授以事蹟,為作記,里人曾從龍書之。明嘉靖辛壬之歲,島倭擾及詩山,相去二里許,永春寇呂尚四復起,多應之。鄉大姓築堡廟北,與里中三四百輩,避居焉。堡乏水,幸鄰人率鄉兵三百,夜半直趨廟門,斃賊十餘人,逸去,因得汲。詰朝更番困之,火其廟,糧幾絕,夜忽大雨,賊中火藥驟燼,驚為神,乃遁。先是廟立二石,一為冑撰,一為撫 幹陳 君說撰,皆宋碑,俱燬於倭,即三敕亦裂棄無存。眾於是重新廟貌,僉事陳學伊記之,自宋至明,凡再拓也。

神配曰黃氏,號懿德,五代閩王時,正月二十三日誕。幼即具仙骨,及長入廟坐化,因塑像祀之。宋封妙應仙妃,俗稱聖妃,凡保國安民,妃預有力焉。

侍從

黃太尉,皓首白髯,嘗擲碗退水十丈,亦稱碗公。

陳將軍,與黃太尉,為神之左右衛,英姿瀟洒,浩氣如生。

崇德尊侯,顯佑尊侯,二人皆宋齎敕使者,至廟蛻化。

按四神,凡禦災捍患,均相從之,故里人亦虔奉云。

封號

宋紹興朝,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並敕建威鎮廟。

宋慶元朝,封威鎮忠應孚惠提伯王,又封威鎮忠應孚惠武烈廣澤尊王。

國朝同治九年,加封保安二字。

 

《鳳山寺志略》卷三

志乘

八閩通志云,郭山在十二都,上有威鎮廟,其神郭姓,故名。又云,威鎮廟在縣北十二都,五代晉天福中偽閩建,其神郭姓,生而神異。甫十歲,一日忽取甕酒全牛,登郭山絕頂,明日坐逝古藤上,牛酒俱盡,其後常見夢於人,因為立廟,號郭將軍。宋建炎中,寇逼近境,民禱於神,一夕大雨,溪漲,寇不能渡,有衣白衣乘白馬者,誘賊他去,攻具漂蕩殆盡,賊亦多溺死,邑以無事。紹興間賜今額,累封廣澤孚惠忠應侯。

閩書云,郭山有威鎮廟,神姓郭,世居山下,生而神異,意氣豪偉。年十歲時,忽取甕酒牽牛登山,明日坐絕頂古藤上,垂足而逝,酒盡於器,牛存其骨。己見夢鄉人,因為立廟,號將軍廟,偽閩通文中也。宋建炎四年,寇湯勍逼近境,民欲遁走,卜神不許,一日大雨溪漲,寇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馬者,誘之淺涉,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蓋神為也。其後累加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八字,王冑為記。
福建通志云,泉州府南安縣郭山,在十二都,神姓郭,居山下,十歲時登山坐化,屢著靈異,有威鎮廟。

重纂福建通志云,威鎮廟在縣北十二都郭山,閩王氏時建, 國朝嘉慶二十三年,僧玉環募邑人重建。

泉州府志云,南安縣郭山在十二都,山有威鎮廟,神姓郭,世居山之下。又云,威鎮廟,俗呼郭廟,在縣治北郭山中,偽閩通文中建,閩書云云見上。王冑一作王曹,誤。

南安縣志云,郭山在縣治北七十里,屬十二都,山有威鎮廟,神姓郭,世居山下,生而神異,意氣豪偉。年十歲時,忽取甕酒牽牛登山,明日坐絕頂古藤上,垂足而逝,酒盡於器,牛存其骨,己見夢鄉人,因為立廟,號將軍廟,此偽閩通文中事。宋建炎四年,寇湯某勍逼近境,民欲遁走,卜神不許,一日大雨溪漲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馬者,引之淺涉,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蓋神所為也。其後累加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八字,王冑為記。

 

藝文上

郭山廟記(見譜系記略)(宋.王冑)

世之士大夫,必廟食而封侯。非徒曰美秩巖號,端圭阜袞, 蒙 君之寵而已也。非徒曰潔粢豐盛,肥牲旨酒,享民之祠而已也。其勞在於國,其功加於民,則山河同其誓,日月同其休,是所謂垂名而不朽也。今郭山祠是已,其姓郭,幼名忠福,其爵侯,其廟威鎮,其諡忠應孚惠。呈靈於五季,顯跡於國初,廟額錫於紹興之間,爵號增於慶元之始。迨今二百年間,國家寵渥,有加而無已,井邑香火,相傳而不替,是豈無所自而然哉。生而英異,化而神靈,上則為國保障,佐時太平,下則為民休庇,相世榮達,禦災孚佑,福善禍淫,消水旱之虞,屏盜賊之患,利國安民。周且悉,悠且久,所謂聰明正直者也。則侯爾封,廟爾食,壯爾廟宇,永爾祭祀,咸曰宜哉。昔初立廟,凡百草創,未免隘陋。乾道閒,邑尉 陳 君大方等,從而廣之,恢其隘,侈其陋,撫 幹陳公 君說為之記。凡士之輪財助力者,備記其姓名,侯之呈靈顯跡者,詳述其始終。自是鄉邑之祈於侯者,皆有稽焉,歷歲既久,祈禱益眾,侯德所庇,鄉人富繁,文物殷盛,已非昔比,士庶僉議以稱侯之德,又從而增廣,其所未備者。歲在癸未,鄉之彥倡始其謀,鄉之士協力以贊,有財不怯其費,有力不憚其勞,有木有石,皆爭輸之,鼎新廟宇,翼以兩廊,後立寢殿,可以燕息,前闢門庭,可以趨蹌,由階而升,八十有二層,巍其高也,煥其麗也。成之日,進士判簿戴公夢申作歌落之,曰,粲荔丹兮蕉黃,奠桂酒兮椒漿,儼冕黻兮輝煌,參鸞鶴兮翱翔,犦牲薦兮葷香,鸂鷘陳兮歲穰,驅百疫兮導千祥,蝗螟銷兮蛇虺藏,明信申兮天澤滂,徽名舄奕兮日月齊光,我民報祀兮永不忘。神人相和如此,其廟背負文章,面挹高蓋,龜山育漿聳於左,魁纏天柱聳於右。水環而山秀,地靈而人傑,攜牲酒以受釐,喧管絃而召和,四時不斷也。自是侯之封號日增,而里之人民,日殷日富,日相繼而顯達夫昌時。一夕假寐於館,有神相訪,出一篇示予,予受而觀之,乃侯之履歷也,晨興有人來自郭山,以奉侯之意,命予為記,乃以夢中語,援筆而書之。

宋寶慶二年丙戌九月朔癸未

按:冑,永春人,宋嘉定癸未進士,官惠州教授。當時書石為曾從龍,字君錫,晉江人,慶元己未一甲第一人,官資政殿大學士,今碑漫漶,無一字存者。

 

詩山郭山廟記(見泉州府志)(明.陳學伊)

出南安縣治之北八十餘里為詩山。詩山十二都之巨村為社山,村之北可二里許為郭山。山有廟,廟有神,郭其姓,山以此故名。山之脈自文章山而來,龜山育漿高田高蓋諸山,環左右而向之。一澗之水,自西而東,紆回曲折,以入於溪,亦邑東北一奇觀也。山以神名,亦以神勝,神之名忠福,居山下。以十六歲蛻化於山之古藤上,里人異之,又以其屢有靈應,因建廟祀之,蓋偽閩時也,其後著靈於紹興慶元之間。宋天子遣官敕封之侯其秩,廓大其廟,敕凡三,珍藏於大姓黃家。蓋四百餘年,廟凡再拓,宋有撫 幹陳公 君說教授王公冑為之記,王之記則大學士曾公從龍為之著,兩碑樹廟門外,亦已四百餘年。嘉靖辛壬之季,島倭不靖,鴟張於詩山,永春呂寇復起,詩山人復應之。鄉大姓築堡廟之北,與里人三四百輩避其中,堡中乏水,賊更番困之,鄰堡率鄉兵三百,以半夜銜枚,直趨廟門外,逐賊去,堡中因得取水,而賊死者十餘人,賊意為神也。詰朝縱火焚廟宇殆盡,仍更番困之,堡中炊米而飧幾不支,是夜天大雨,而賊所用攻堡藥,亦驟燼於火,遂終以為神,遽遁之他方。當是時,廟中二記俱燬,而黃家所藏諸敕,亦為賊裂棄無餘。其後賊平,里人稍稍復居,因以次漸葺神廟,完麗金碧,雖未得遽如昔時,規制宏敞,則大都不失其舊。蓋予再遊時,視初遊既有間,三遊時,則視再遊時又峨然改觀矣。予嘗讀八閩通志,南安祠宇,僅載五六,城隍廟之後,遂繼以此,誠重之也,詢之里人,又云敕之端有宋人記述。里人有吳德者,素事神,一日以掾往京邸,奉香火偕之。宋帝宮火,神麾以白旗,火遂止,是以有紹興侯爵之封,其詳在敕中,通志亦頗言及之,果爾則亦異矣。然神能滅火於數千里外帝王之邃宮,而不能止賊火於咫尺自棲之所。志中又載宋時賊將入境,神引之他往,里得無患,乃不能遏嘉靖辛壬之賊,使之猖狂得所欲而去,又不能預阻里人之邪心,使之協謀呂賊以重汙里名,則何以稱焉。豈汙隆盛衰,天實為之,神固不能為耶,要以降一夕之雨,焚囊中之火藥,出三四百人之命,亦不可不歸之於神。呂賊倡亂,里人誤附,竟不終朝而撲滅,又安知其非神所為耶。語云,聰明正直為神,蓋郭將軍之謂耶。予重遊備詳神之始終,因具著之,俾後之遊者考焉。

明萬歷十六年戊子十一月長至日

按:學伊,字志齋,南安人,明嘉靖壬戌進士,官江西僉事

 

遊郭山記(國朝.陳遷鶴)

山以郭名者,何也。當石晉天福二年,有郭童子,生十歲而靈異,忽於月夜攜全牛甕酒,登此山而化,鄉人祀之。後值寇警,默佑神力,保全城邑有功。宋紹興慶元間,疊加封爵,遂名所坐宇曰郭山。郭山之神既靈,而地又處於名山之中,形類鳳凰盤舞,頭角冠翼宛然,士大夫多躡屐遨遊於是。由武榮以北,詩山而內,言勝概者,必以茲山為稱首焉。予髫年嘗至其地,歷今不能盡憶。然猶記育漿山東立,天柱西峙,高蓋前拱,山路夾林而入,白石磷磷,其直如矢,雖十餘年,未嘗一日去諸懷也。今年冬,訪友丁子祖生宗生於巨門鄉,祖生告余曰,郭山猶故,廟貌重新,向日山路,今改曲折,可勿往而尋其幽乎。予曰,有是哉,不可以不往也。祖生欲偕予行,陌土逢人留語,予獨與宗生連裾而前。一路左瞻右矚,載笑載言,顧私心自念,遊已至之山,如逢舊友,遊未至之山,如逢新人。郭山吾故也,然徑蹊既改,而目更新,遊覽之情,得無異耶。北渡石橋,履石磴,路轉林外旁無所見,以為無異,倏轉而西,復轉而北,樹木映靄,幽芳襲人,飄飄乎有山陰道上意矣,然猶以為未甚異。更轉而西,疑洞宇即在此間,忽崇階峻砌,從面而起,逡巡卻步,望臺上石欄,如峨眉天半,然後俯仰太息,謂山川之佳勝,賴有是耳。彼夫建之武夷,溫之雁蕩,豫之女几,楚之荊山,人皆謂之奇。但使其一瞭即周,既與培塿無異,唯盤旋曲折,到處引人,覺於不及知,以故遊者娛目,覽者怡志,仙客騷人,咸指為應接不暇,今茲郭山也。一改舊徑,凡幾曲折而始達,意所不及者,忽然相遇,陡然而覺其可驚,悠然而覺其可喜,則武夷雁蕩,不在天外,女几荊山,不在河漢,而直於咫尺間得之也,又誰能名其幽會之所至哉。宗生同攜握而登,約其級六十有一,既盡階,轉而上為石臺,臺以內為山門,山門中屹然立者為石碑,碑字多磨鑿不可覺。宗生手摩而讀之,當琢處為近人手筆,其完處燦然成章,則宋樞密 曾從龍 先生記也。由是而升為前殿,轉而入為後宇,宇之西,懸木而架小閣,然人之祝禱祈請者,則在東房,蓋從其蛻化舊身也。山僧獻茶既罷,興盡欲歸,適祖生繼至,因再進幾甌,出廟門外,望四圍林木,蓊鬱抱列,其上平楚蒼然,其下如戰士植戟,而四大樹夾階垂,映日月而蔽霜雪,皆虯鱗老幹,意宋元以來所植,徘徊注思者久之。謂郭山之勝者有三,其一林木蓊蔚,洞宇憑之而幽,其二四山環翠,神光藉之而靈,其三前望一村田疇,平衍浩曠。當春耕秋穫時,千耦簑笠,為一幅豳風無逸圖畫,是其美皆出於天然,乃徑路一加曲折之後,而紆徐之致,盤曲之象,遂與三者共為千古。語有曰,天非人不成,人非天不因。又曰,前者修之,後者棣之。予以是知人之有功於天,後人之有助於前人也,類如是夫。

乙卯仲冬二十有三日記

按:遷鶴,字介石,晉江人,康熙乙丑進士,官詹事府左庶子,著有上峰堂文集。

 

重遊郭山記(國朝.陳遷鶴)

有意而遊名山,無意而逢故人,此山林之奇趣,亦朋友之良緣也,郭山固詩山內勝地。丁子岡甫,家巨門宅,愛客急友,去甚近。有二子曰宗生祖生,秀惠能文。郭山下之言毫雅者,咸推丁氏父子云。余去歲訪祖生,遊山盡興,茲獻歲始發念,春和之朝,必與冬日大異,爰先告祖生以期。邀戴子貞祥、潘子道先、黃子享文,為邱子宗于禱祝陳詞之舉也。而祖生他適,享文欲行而不果,貞祥俟之而不來,與同往宗生道先二人。夫春郊遊覽,日太煦則思御蓋,風過涼則思加裘,若不煦不涼,不裘不蓋,唯垂雲綠陰,最為相宜。是日也,天和氣朗,雲陰掩覆,衣裾逍遙,舉體舒適,蓋天愛遊子之來,而畀斯景也。既至巨門,宗生欣笑迎門,岡甫整冠前揖,溫存甫舉,即攜手前行。計里許,始達石橋,橋上聞山月聲,轟然如鸛猿之厲,振響林木,而此地非高堂巫峽,無鸛鳴猿嘯。徐而視之,則遊人十輩,自林中而出,前者既過,而後者尚隱,如雁陣出於雲端,攘攘然由嶺而下,摩石橋而過也。因履曲徑,陟山門,將入後宇,有三人步於廊階。其一童子垂髮大袖,其一角巾朱履,其一絨冠鮮服,舉趾岸異。余望而詫曰,彼絨冠者,豈吾友張子駿公也耶,何為而至此。始觀余竦然曰,乃陳子也耶,逕前握手大笑,各述行縱之所由。余因問從遊者何人,騃公謂垂髮其季子,角巾而朱履者,山下黃埔人,梁其姓,三丁其名。人謂其生年月時,具有三丁也,皆呼之為三丁子。三丁出駿公門下,宇歲欸留,不令歸,所館穀,不唯瞻及駿公,並家人亦計口授粟。余聳動嗟歎,因入殿陳詞祈祝,遂共入僧房品茶,出而觀壁上所題詩,讀石碑所鑴記,徘徊廟門之外。踰時始下山,度石橋,駿公歇黃埔,則之西。余同潘邱二子歇巨門,則之東。乃三丁強予西就黃埔,岡甫挽駿公東就巨門,雖皆不果行,然客情主誼,宛然可風。古詩所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又云,越阡度陌,互為主客。觀於此時,不無感觸焉。岡甫入家治酒,宗生侍坐。余顧謂曰,郭山之崔蘶也,旁而育漿山之鵠峙,固也。然非有豪俠好客,如岡甫者處其間,則郭山之榛蕪,育漿之傾圯,久矣。猶憶余寓居桃源小岵里,有姪仲乂,為我繾綣作主。其南山有兆郁者,亦豪俠人,小岵非賴此二人,則西南之傾壞亦久矣。岡甫謙讓不敢當,語及夜闌,始寢比曙,援衣將歸。宗生忽入言曰,有友兆都過訪。岡甫曰,何兆郁也,豈小岵之兆郁騛欸。宗生曰,是山岵之兆郁也。余曰,若兆都也,余昨方語及之,何倏忽至此。入門握手大笑,如與駿公笑於廟中,各述行縱之所由,近日中始別去。茲遊也,余先與祖生約,既與貞祥享文約,意在遊郭山,而訪岡甫耳。乃祖生外適,貞祥享文不去。方思之以為恨,顧於茲山,不期而與駿公遇,於巨門,不期而與兆郁遇,皆意外也。意外快事,不可多得,而未嘗無幸得。余山水之興不淺,安知崇複之嶺,澄綜之潭,無有仙翁,如王喬長房者,亦不期而與余遇也耶,余俟之。

丙辰 正月四日 記

 

重修鳳山寺記(國朝.呂廷琮)

威鎮之有廟也,載於閩書及郡邑志者甚詳。廟之建,創自偽閩之間,通文之年。迨宋以後,漸為增拓,左廊壁中石刻尚存,但字畫磨滅,不可識別。乃宋大學士曾公從龍所書,而教授王公冑之記也,明僉事陳公學伊記之。當讀八閩通志,南安祠宇,僅載五六。城隍之後,遂繼以此,誠重之也。歷代皆有重修,而碑志無存,年數既久,風雨損壞。住持僧玉環集諸社人,重新起蓋,始於嘉慶戊寅之春,道光丁亥冬落成。門堂殿宇,內外翼庭,黝堊丹漆,鏤金錯采,巍然煥然,蓋增前代所未備焉。前後費用金錢,所有宰官善信喜捐敬題,各列芳名,永著不刊,以昭神光福庇之遠,以表樂善好施之誠,謹列於左。

道光七年丁亥

按:廷琮,字鑑塘,南安人,道光辛巳舉人。

 

廣澤尊王譜系紀略系(國朝.黃宗漢)

山川靈秀之氣,每鬱積而生偉人,或為忠臣義士,或為碩彥大儒,或始為真人,後為名神。其類不同,而其能有功於國,有裨於民,則一也。我泉源山挺秀,荀水通靈,忠臣義士之挺生,碩彥大儒之輩出,幾於指不勝屈。而所謂始為真人,後為名神者,亦良不乏人焉。唐有昭博真人,宋有保生大帝,護國上將軍,順正王,皆屢著奇績,累受封敕,登諸祀典者也。即如南安郭尊王者,自宋光宗朝敕建威鎮廟,敕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寧宗朝,晉封提伯王,累加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廟凡再拓,敕凡三錫,其威靈所著,功烈所存,赫赫乎炳如日星矣。且夫事之為世所重者,莫大乎有關於國與民耳,人與神之為世所重者,亦莫大乎有功於國有裨於民耳。故忠臣義士,能為國戮力,為民興利,則朝廷必有報功之典。碩彥大儒,能為國宣化,為民興行,則朝廷必有崇德之文。今以尊王之事觀之,其滅火宮中,破賊境上,利在社稷,降一夕之雨,出三四百人之命,德在生民。而且歲之豐歉,民之殷耗,水潦呈乾之不時,疵癘疾疫之間作,莫不大著威靈,顯昭神應,其有功於國,有裨於民,何如宜其登祀典而薦馨香哉。夫自老佛道興,祀之為義幾不明於天下,然其神而非聰明正直之神,即能懼庸愚以禍福,而不能召風雨之和甘,能行其術於草野之間,而不能建其功於朝廷之上。故其祀不無旋興旋廢,而終不能以廟食百世也。洪惟尊王,自建廟以來,歷千餘年而不替,夫豈徒廟食百世已哉。大雨漲溪,使賊溺死,可不謂能召風雨哉。績著宋宮,封加王爵,謂非功立朝廷之上哉。記有之曰,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夫所謂禦大災捍大患者,尊王之事彰彰矣。余自少時,即耳熟尊王之名,及稍長,見夫焚香虔禱,遠近偕來,呼祝所至,陬澨同聲,固已歎其澤之入人者深也。今得識其顛末,乃益歎神靈顯應,其有功於國,有裨於民,且如斯也。而因念夫我泉山川靈秀之鍾,洵不特忠臣義士,碩彥大儒之後先繼起,足以震耀寰區也已。

按:宗漢,字壽臣,晉江人,道光乙未進士,官四川兩廣總督,吏部右侍郎。

 

奏請加封記(國朝.翁學本)

北郭山有威鎮廟,神姓郭,名忠福,世居郭山下,生當五季,登山坐化,鄉人立廟,號曰將軍。宋時神靈屢著,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載在志乘,禱雨祈晴,歷昭顯應。咸豐三年,廈門同安等處,會匪滋事,蔓延南安,官紳夢神,指授機宜,集勇會合官軍勦捕,賊遂以平。是年四月,土匪林俊,糾黨由德化竄入永春州城,危急之際,忽見城北大鵬山上,兵甲林立,內有郭姓旗幟,士卒見之,奮勇攻擊,斬馘無數,賊逆敗遁,收復城池。同治六年,土匪謝險,復潛至永春德化交界處所,勾結匪類,復圖起事,地方官搜捕未獲,禱於郭山,謝險旋即在省城南臺地方,就擒正法。歷著神靈,洵屬禦災捍患,德及生民。知州翁學本會同南安縣知縣吳光漢王惟敘臚列事蹟,通詳各憲,蒙布政使鄧轉詳福建巡撫卞題請 敕封,並請 欽欽頒匾額,奉 旨該部議奏。欽此,當經禮部議覆具奏,於同治九年四月十四日奏,奉 旨依議。欽此,禮部鈔錄原奏,移文會內閣典籍廳,撰擬封號字樣,奉 旨加封保安。欽此,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七日,福建巡撫王,准禮部咨,轉行永春州翁學本,南安縣楊慶容,謹遵 旨製造匾額,恭懸廟庭,同治十年仲春。

按:學本,字蘭畦,善化人,官至福建鹽法道。

 

藝文下

秋日遊郭山   明.工部侍郎何喬遠 鏡山 郡人

佳節登臨興欲飛,虛臺獨上遠巍巍,

陰沈林氣幽人語,蒼翠山光逗客衣。

楓葉晴嵐還不動,藥苗秋晚正應肥,

主人愛客清樽滿,十日流連歸未歸。

 

遊鳳山寺    .江西布政戴廷詔 贊媺 里人

山門縹緲俯遙岑,雲樹蒼茫玉洞陰,

纍石嶒崚疑鳳馭,環流澎湃隱龍吟。

當年蛻跡藤蘿杳,此日精靈幕帟深,

卻喜高僧如慧遠,焚香誦偈一相尋。

 

題郭山神廟   .江西僉事陳學伊 志齋 邑人

突兀來峰勢若騫,石梯百仞到山門,

原疇一望平流水,煙火相連遠近村。

棟宇半成栖佛像,藤蘿幻跡說將軍,

欲尋舊記今無考,指點群山笑白雲。

 

遊郭山廟    清.南安縣知縣單可垂 柳橋 高密

寶殿巍峨歲月深,摳衣瞻拜肅齋心,

人間勝跡歸題詠,門外青山自古今。

風送閒雲回遠岸,雁拖夕照下寒林,

吟成短草還留壁,更擬重來載酒尋。

 

遊郭山廟    泉州府知府王光鍔 月船 巴縣

簫韶九奏想來儀,一曲參差寄所思,

竹實不生桐半萎,空山可忍鳳啼飢。

 

遊郭山廟    南安縣知縣馬百慶 肖庵 會稽

鳳山諺語太驚奇,志乘傳聞又異詞,

地以人傳偏有姓,廟因年久已無碑。

白衣殄寇民懷烈,丹旐迎神歲祝釐,

風馬雲車多未駕,祇緣際會太平時。

 

遊郭山廟    南安縣知縣萬福來 琴舫 武昌

寒篁一徑入神祠,四壁祥煙繚繞之,

我有瓣香須敬祝,白雲親舍望多時。

 

遊郭山廟    浙江提督世襲壯烈伯李廷鈺 潤堂 同安

猗王居貞,超軼絕塵,汾陽之裔,世冑簪纓,

童年圓寂,共欽神名,神之赫斯,著異神京,

澤之廣矣,捍患壽民,爰顯昭格,允王提伯,

施重報輕,爵不滿德,馬鬣長封,楊公墓側,

百世以祀,聖人不惑,系以贊曰。於戲維王,

生而為英,歿而為靈,凡有血氣,莫不尊親。

 

遊郭山廟    湖北巡撫總督郭柏蔭 遠堂 侯官

廟貌巍峨護梓鄉,海天近事感滄茫,

藥苗楓葉蕭疏裏,獨望靈旗酬酒漿。(其一)

汾陽門第舊簪纓,富貴神仙兩有聲,

八百年來溯閩派,名山風雨訂宗盟。(其二)

吾族自汾陽王裔孫嵩公入閩再傳而耀公居長樂華公遷泉郡塗門支派始別

 

遊郭山廟    江西南安知府李書燿 懷庭 南安

紫鳳山前廟宇巍,鑪丹甕酒是耶非,

由來仙佛皆忠孝,幾度清溪展墓歸。

 

遊郭山廟    道光辛卯解元張際青 鼎軒 安溪

蛻化飛昇酒與牛,鳳山何歉古丹邱,

青藤挽住三千界,白馬飛來十二州。

寶像莊嚴崇故里,聲靈赫濯遍遐陬,

每於秋仲齋心候,桂殿香飄月色浮。

 

遊郭山廟    甲辰副貢柯琮琪 桂山 晉江

年年謁祖到清溪,攜酒牽羊一路擠,

回憶古藤身化處,舊庵隱約夕陽西。

 

遊郭山廟    己酉經元許藻華 孫仁 晉江

白石清泉境界幽,仙人靈蹟至今留,

當年牛酒登山日,預卜馨香薦九州。

禦災捍患昭神武,赫濯聲靈崇廟宇,

試看丹山彩鳳翔,皇家資爾為儀羽。

鳳山佛國自天開,廟貌輝煌北宋來,

千古英靈長不朽,普施德澤遍埏垓。

蛻化當年遺劍履,褒功歷代垂青史,

長留浩氣在人間,何止榮封光梓里。

 

遊郭山廟    廣東即補道莊為瑤 夕潭 晉江

白天降康,世有哲玉,勉勉我王,四方為綱,

惠此南國,既溥既長,永言配命,曰篤不忘。(其一)

昔在中葉,如火烈烈,如雷安霆,遂視既發,

王赫斯怒,有虔秉鉞,以引以翼,莫遂莫達。(其二)

赫赫厥聲,濯濯厥靈,王舒保作,克共明刑,

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迄于今。(其三)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迺疆迺理,相其陰陽,

作廟翼翼,金玉其相,以享以祀,四方位同。(其四)

 

遊郭山廟    咸豐辛亥亞元刑部主事許祖淓 澄甫 晉江

龍山地脈鳳山連,古剎煌煌廣澤傳,

神是崧生兼嶽降,家通白石與清泉。

蒼藤坐化留仙蹟,玉馬飛來埽賊涎,

共道威靈誇往事,還祈翊聖萬千年。

 

遊郭山廟    辛亥舉人建安教諭李時中 孫虔 安溪

聞說山形似鳳飛,千秋廟宇拱神威,

他年得遂登臨願,一瓣心香上翠微。

 

遊郭山廟    壬子舉人黃梧陽 喈南 南安

不作尋常廟賽神,靈風颯颯下天垠,

式如金玉思王度,壽永山河證道身。

莫把好名疑古佛,何妨覺世說真人,

願開一片慈悲願,頂祝皈依遍海濱。

 

寄題鳳山寺   候選道內閣中書楊浚 雪滄 侯官

千年皓月桂藤蘿,去古來今一剎那,

能作神仙本忠孝,不愁寇盜尚關河。

全牛已化絪縕氣,匹馬如聞叱吒歌,

記取豐州羅拜日,黃蕉丹荔舞婆娑。

 

寄題鳳山寺   生員王晴光 陶菊

鳳山勝地祀名神,氣象莊嚴萬古新,

白眼高懸同日月,蒼生託庇切尊親。

雙碑屹立豐功著,三冊榮封寶韶申,

到此焚香虔禮拜,相逢半是遠來人。

 

寄題鳳山寺   生員林雲鵬 良翼 晉江

水寒湯寇膽,煙埽倭酋兵,

誰復驅神馬,邊氛盡蕩平。

 

像贊則有同郡舍人王昀,古體則有同郡廣文曾作藩、黃貽杼、莊可敬、陳師海、孝廉傅青錢、明經陳國試、曾鶴年、李時榮、曾振張、茂才曾國治、曾翹誠、花永春、陳師溫、蔡丹榮、曾蓮炬、汪廷獻、及存心氏,近體則有明府廖廷珍、汪世清、廣文閩縣陳龍光、長樂陳澍雲、南平歐祚疇、臺灣王恩培、柯琮璜、茂才施大觀、施庚辰、同郡太史曾維楨、太守陳毓書、明府秦用賓、陳善成、王啟文、別駕曾天爵、廣文林夢麟、吳炳麟、蘇炳奎、曾天眷、王啟芳、孝廉徐光華、楊鍾英、柯亭、黃步瀛、黃夢丹、陳鍾崎、黃廷贊、曾銘勳、明經徐颺言、蔣彩貺、陳步蟾、林青芝、王周、茂才施鈺、楊盛治、曾鶚薦、史積輝、曾寶元、黃登瀛、許廷颺、王鵬程、蔣壽汾、莊克振、曾廷魁、張金鏡、陳高華、曾炳奎、朱肄三、周承徽、洪光淵、王受福、蔣玉蟾、吳祥霖、林仲文、黃沇源、倪逢春、粘以釗、徐福寶、廖慶超、陳修舉、花永春、住持僧竹苞。

匾額則有明通判顏廷矩「鳳山覽勝」、明檢討張潛夫「英異靈光」,又有觀察翁學本、章倬標、太守彭鏊、明府陳夔讓、彭海觀、都閫支得勝、遊戒范賢璜、同郡光禒許邦光、主政陳宗疇、黃搏扶、觀察莊俊元、太守李書燿、廣文丁嗣曾、施大觀、楊繼勳。

楹聯則有庶子陳遷鶴「遙看一鳳翔丹穴,不見全牛化道身。」又句云:「山後枕文章,靈氣鍾成勝地,雲中見高蓋,祥光直映神臺。」又有同郡光禒許邦光、太史龔顯曾、觀察莊俊元、貢士葉應祥、舍人莊正。

 

鳳山寺志略卷四

感應

宋建炎四年平湯寇。(詳見傳略)

宋紹興間救帝宮災。(詳見傳略)

明嘉靖辛壬之歲,平島倭及呂寇。(詳見傳略)

咸豐三年,土匪林俊,由德化竄陷永春州城,蔓延南安,脅從日眾,甚猖獗,俊詣鳳山寺,禱神助,珓弗許,詢其成敗,示以籤,有樹倒花殘勢自傾句,至興化果中駑死,先是俊攻州城,正危急時,忽城北大鵬山上,甲兵森立,見郭字旗號,士卒乘勢,斬馘無數,俊奔竄南永交界,鄉團協力堵禦,神復顯靈助戰,奪獲器械馬匹,孝廉陳榮登獻於官,上其功,敘知縣。

是年同廈會匪董得美等滋事,李勳伯廷鈺統兵進勦,有從逆武舉,變姓名投軍,時軍中奉神香火,忽顯靈示夢,搜獲從逆確證,誅之。

同治二年,惠安莊姓,到寺進香,沿途蛇行,三步一叩,或問之,曰,老母病三年,百藥罔效,號泣不已,願以身代,夜夢神持藥二丸,令其母吞之,頓愈。

同治三年,泉永大旱,田禾盡稿,章太守倬標憂之,偕邑侯禱於廟,未迴車而甘霖立沛,太守書雲霓慰望四字匾額,以答神庥。

同治六年,永春土匪謝險,嘯聚山寨,焚掠鄉民,官兵至則拒之,其地甚險,難以埽除,翁州牧學本,詣寺虔禱,隱卜方略次第,授計營員,購獲兇黨數輩,移兵直搗巢穴,平之,後謝險潛縱於省城南臺,復捕正典刑,皆神庇也,九年入 告,加封保安二字。(互見藝文)

同治十三年,有竊漳人行李者,其人叩禱畢,甫出廟門,見一盜兩手自縛,兩足跪地,口中狂言,竊某銀物,願以送還。

又光緒七年,有牽羊繫於廟樹,為人所盜,復入叩神,行至古宅嶺上,羊忽自躍而來。

又某甲著狐皮短衣,詣廟,有大盜尾其後,將俟旋時斃於僻處而奪之,及叩神屢珓不答,終曰,神殆需我短衣耶,許之,遂付爐火一燼,盜失所望去,比歸家,其妻曰,有寄汝短衣先還者,檢視毫毛不爽焉。

同治間,溫陵瘟疫,多死者,僉迓神至開元寺,焚香頂禮,各家薦馨,神箕示禳疫文,不數日而時氣平,闔郡士庶瓣香,不忍離左右,更塑像於開元寺奉之。

光緒元年,山頭人黃姓,業冥鏹,偶病篤,夢神與安溪城隍,同坐一殿,階下縛五人,皆鄰里相識者,神語城隍曰,此二人罪不容赦,請極刑之,彼三人多詭計,取人財,可令悖出,以償其數,醒後默記,果數日,二者遽逝,其三人亦暴病,醫藥所耗,素蓄一空。

光緒二年,福州遭巨浸,官衛民舍,一望洶湧,民呼神救,不一日而漲平,神復栖箕示以真經,勸令回心向善,以消劫難。

光緒三年八月,有自遠方來者,異服異言,入廟流連不去,夜宿於山頭塔腳陳姓家,主人詰之,索筆以答曰,我蜀人也,家居摩天嶺下,去年舉家得時疫,設壇禱告,忽有神栖箕,自稱福建泉州府鳳山寺廣澤尊王,云,感汝精誠,特來救護,毋憂,遂鎮以靈符,示以神方,疫即止,故不憚數千里,自初春首途,沿訪至今纔至,臨旋以行篋繁重,覓一僕送歸,費至三百金云。

光緒七年九月,浚病甚,兒輩瓣香遙禱,即日轉樞獲安,計大便十四日纔下,夢中若有持塵尾,遍體拂拭,陡覺清爽。

光緒十年,南安近邑諸鄉,得時疫,值神駐蹕於縣治黃姓家,鄉民虔迎神往,到一鄉則一鄉安愈,不數日而疫氣一空。

光緒十年,臺灣滬尾之役,法夷自晨至暮,開花砲子凡數百響,無一中傷者,居民見神旗助順,隱隱有郭字,法人每言是役也,但見大屯山甲兵最盛,衝轟復合,無一遁者,是何英勇,不知為神助焉。

神所得地,僉云正穴也,近歲洋人思破蛇穴斷其身,比至惘然不知所向,一再如此,斂跡而歸。

平和葉上舍紱林,容光澤,患石淋,水火兩閉,腹膨脝,臥地求死,旁人為焚香請神,以箕錄神方,僅四味,飲之,下濁水三斗,霍然起坐。

姜孝廉啟鎔,在興化時,妻孕八月,忽胎橫腰腹間,累日夜,醫士穩婆,無可措手,居停為扶神箕,隨扶者入藥肆中,取小豆五種,配以芍草,其方與安胎行血,兩不相涉,服之胎復上轉,十月滿足,舉一男子。

光緒十三年,郭觀察溶,得下消,服涼藥百劑不效,憶葉姜二事,乃往鳳山寺分神香火,其太翁員外郭柏蒼,晨叩醫之是非,祝曰,非神力指點,醫將負短偏執,至午醫者忽投茸桂,病以就痊。

 

叢談

神十歲時(安溪縣志云十三,泉州府志云十六),將蛻化,請其母持一匏一書來,盤坐以待,母誤匏為牛,書為豬,牽而至,為伸右足垂地,神目仰天,母槎令直視,故遠人禱尤靈。

神肉軀今存鳳山寺正殿後旁,與妃同寢室,甲年在寺,乙年奉龍山宮,彼此遞移。相傳軀砌以古錢,外傅以泥,甚壯偉,當祭塋時,舁非八人不能舉,神像謁其父母,眼中至今尚有淚落,蓋孝思不遺云。

相傳神蛻化後,有尤溪黃氏女浣衣,見金釧迴旋,不離左右,母令取之。一日乘輿過神廟,大風忽失所在,或言入廟坐化,宋時己加封曰妙應懿德黃氏仙妃。惠安莊牧亭觀察志謙有贊云,仙風道骨,本自天生,配王廟食,妙應留名。

鄉人夜間,每聞廟中呱泣聲,比明入視,得泥堆,遂塑像為神之儲,至今凡十三太子,散處崇祀,威鎮廟所奉為長男,自宋己然。

有道士,得異術,嘗咒水淹神廟,神幻為眅磁器者,擲一碗則水退三尺,或言為黃太尉事。又言有老人馳告道士之妻曰,而夫將沒於水,紡車急正轉之,水立涸。先是道士隱授妻以術,右手倒紡紗,左手炒麻,水即驟漲,此者無稽之談也。

今寺傾一角在右旁之後,屢葺不牢,或言寺本鳳穴,某縣令造橋為弓射之,中一翼而鎩。一說道士頻死,囑妻吹炭燬神廟,僅爇一隅,語亦荒誕。

或言道士符召朱邢李三神助戰不勝,今謁者誤佩三神香火入廟,多不吉。

神鄉多虎,惟祭塋之歲,山君絕跡,行者無戒心。

神居山下凡四徑,每值展墳之歲,自春至秋,白晝肩摩踵接,即秉燭夜行亦不絕,但見山麓四火龍,蜒蜿而上,亦云盛矣。

神極優待鄉人,客有酬獻者,冠服器皿,一瞬皆空,神亦不加譴責,令寺中蠟臺香鑪倚卓,率泥為之。

 

鳳山寺志略附刻

敕封保安廣澤尊王真經

淨心神咒

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心神安甯。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急急如律令。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氣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

青龍白虎。隊仗紛紜。朱雀玄武。侍衛我真。

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祗靈。

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肅清。

各安方位。備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

淨天地咒

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氣常存。

急急如律令。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鑪。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仙佩臨軒。弟子關告。逕達九天。

攝魔神咒

乾坤一氣。育我者七。丹元寂養。妙在勤息。

善觀太和。洞監出入。化賊為良。刺邪如戟。

鑒耀金庭。常度五逆。運閉傍觀。洒掃淨室。

塵起於土。土安神逸。煙生於火。火降氛滅。

金空有聲。聲不亂擊。木堅則榮。守榮則實。

水澄則清。貴清不溢。五政既持。利往終吉。

二儀在傍。循環赫奕。處暗愈光。交曲始直。

綱紀吾身。晨昏恆惕。迴度靈田。精華羅畢。

頃刻敷威。群魔自失。皎皎無窮。用之不竭。

無強無昧。無妄無弱。以大光明。圓通莫測。

能斬非神。能絕六逸。以玉為章。玉無瑕跡。

以金為章。金焚不洩。傳誦吾章。逍遙太極。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伺迎。

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

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氣騰騰。

金光速現。覆護真人。

急急如律令。

啟請

仰稽鳳山聖 尊居廣澤王 忠心貫日月 赤膽照乾坤

孝感蒼穹上 德化國土中 恩覃三界外 威鎮九天庭

敕授雷霆印 專滅五逆情 翦除諸奸惡 報應直分明

驅瘟降鬼祟 收伏群魔精 保主安社稷 慈悲救萬民

開經神咒

寂寂至無宗。虛峙萬仞阿。豁落洞玄文。

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

不生亦不滅。欲生因蓮花。超淩三界途。

慈心解世羅。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

 

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保安廣澤王靈濟普德郭星君攝魔醒世妙經

爾時

無始天尊在大羅天上。與諸天帝君十方仙聖。會於玉虛九光之殿玉梵七寶之臺。朗誦洞章。長吟仙曲。會參無鞅之妙道。展闡至寶之玄文。適有司過之神。上章啟奏。今時下民。俱被群魔作擾。諸怪為祟。蠱惑其心。不知向善。妄自為非。種種罪端。實難闡述。眾仙聞奏。越班而出。奏曰

天尊大慈。天尊大聖。為群生之父。為萬神之師。廣發慈悲。以拯下界。

天尊曰。善哉善哉。此等眾生。遭此苦難。要伏群魔。提醒黎庶。非靈濟普德郭星君。至忠至孝。正直無私。莫勝其任。夫星君係南陵真仙。降生於泉郡清溪之地。事母至孝。年一十三歲。蛻跡於後晉天福初年。顯聖於南安古藤之上。

玉封靈濟普德星君。萬方勸善護佑天尊。神居玉清宮。位列應元府。奉師於

朱陵上帝。掌南極雷霆之任。司都天報應之權。誅奸邪於已往。判善惡於當時。翦魔精於斗罡之下。驅瘟疫於國土之中。自宋代渰殺湯賊。救火皇宮。初封大將軍。繼贈提伯王。詔命敕建。廟宇軒昂。春秋祀典。香火長存。至大明島倭猖獗。呂寇縱橫。大展神通。掃除群醜。剿滅諸兇。敕封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丹心赤膽。護國佑民。忠誠貫日。功業參天。及

聖朝疊封王爵。敕贈保安。功扶社稷。威鎮鳳山。修真千載。功莫大焉。眾仙聞說。皆大歡喜。

天尊即命金童持符。徑往鳳山召之。星君聞召。隨即朝見

天尊。稽首奏曰。臣居雷部。賜鎮鳳山。蒙召何緣。

天尊言。吾今敕汝下方掃除魔鬼。救拔眾生。醒世濟民。保國永清。星君再拜。奉敕而下。傳檄十方。夫

聖朝乃應運之君。聰明之主。豈容此魑魅魍魎之流。猖獗於光天化日之下。吾本代天糾罰。翦滅諸魔。發測隱之心。放開生路。爾等群魔。洗心滌慮。感聽吾言。歸正棄邪。速歸洞府。面石壁而修真。回首名山。坐蒲團而悟道。待至勳崇行著。性霽神融。自可克證高真。即階妙道。是檄到處。魔王束首。踴躍皈依。人天利益。國土昇平。是時星君復說寶章而醒世。曰。惟天下之大聖。制禮樂著詩書。皆可移風而易俗。今時下民。失其本真。昧其天性。以及先聖舊章。前王典制。皆不能口誦心維。反守其固陋之心情。以道義為具文。以鬼神為無有。以報應為虛誣。不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者天則賜汝以福。惡者天必禍汝以殃。吾故演說妙章。普化世人。判善惡於毫釐。欽鬼神於星漏。勿以善小而不作。勿以惡小而為之。蓋天下無兩立之善惡。亦無一定之善惡。能生從善除惡之心。即轉禍為福之道。爾諸大眾。聽吾言修己身。上而推之。則可以證聖成真。下以守之。亦不失善人君子。誠心嚮往。至道在前。寶章普化。萬姓提醒。即赴
天關朝覲

尊顏。復旨禮謝。諸仙讚歎。推可得遇。無上法輪。於是

天尊讚詠星君而說偈曰

至聖保安王 無上郭星君 九天雷府將 十方普化尊

談經跨錦鳳 持法執金鞭 腹內元機妙 鑪中丹汞成

能以智慧力 攝伏諸魔精 巡遊三界外 糾察善惡情

無偏亦無黨 感應極分明 宣揚天尊教 提醒於眾生

世人知謹奉 獲福且延齡 虔誠而禮誦 萬國俱感甯

是時

天尊說偈已畢。

旋於玉京。諸天帝君。十方仙聖。

皆大歡喜。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保安廣澤王靈濟普德郭星君攝魔醒世妙經終

 

寶誥 志心皈命禮

鳳山大聖。雷部正神。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正一法王。考較善惡之籍。無為教主。報應禍福之由。攝伏魔精。驅除瘟疫。群生是賴。蠢動咸康。大忠大孝。大聖大慈。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南極都天。三界降魔。靈濟普德。郭大星君。護佑天尊。

雷祖寶誥 志心皈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淨心而宏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大悲大願。玉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玉皇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太上彌羅無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闕。太微玉清宮。無極無上聖。廓落發光明。寂寂浩無宗。玄範總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蒼穹真老。妙圓清靜。智慧辨才。至道至尊。三界師。混元祖。無為勝主。四生慈父。高天上聖。大慈仁者。十號圓滿。萬德周身。無量度人。拔生死苦。諸佛之師。眾聖之王。清淨自然。覺王如來。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御歷。萬道無為。通明大殿。昊天金闕。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完經讚

廣澤尊王救苦玄門鳳山頂上放光明感應普天聞度厄延生持誦保安甯

光緒戊寅七夕榕城問心軒奉鳳山寺錢太保降筆敬書飭頒刊送凡誦經者必先齋戒盥沐誠心定氣然後叩齒演音和聲朗誦隨感通靈祈無不應

 

廣澤尊王勸孝文

世間所不缺者五倫。人生所切要者忠孝。然忠則有心於為國為民。尊朝廷而安黎庶。此有權位之人也。至孝一字。則普天下愚夫愚婦,所必由之路也。予生於後唐同光中。雖少具穎異。然其時雙親貧窮家道寒素。幼時篤於天性。即以孝雙親為本。為人牧羊飼牛。得身貲以供高堂饔餮之計。迨先嚴已沒。而老母尚在。予隨母遷居於詩山之地。膝下承歡。依依不離。其孝養之備。天性然也。上帝嘉予忠誠孝心。始飭仙童道友為超脫之計。至後晉天福間。坐古藤而蛻化。雖佛骨夙具。亦孝道有以感動天心也。其後護國庇民。屢著靈驗。鄉人立廟祀之。朝廷紀功封之。亦云盛矣。然予既成仙佛。而聖父母封塋。合葬於清溪故里。其所以年年上墳者何哉。蓋父母至親。為人生不可多得之日。予生十餘年而即蛻化。不得長依繞膝之歡。至於今予心尚戚戚焉。故著為上墳之典。以誌千秋不沒之恩。爾諸生其體予心也乎。世人跟予上墳亦云多矣。獨不思予既成佛而魂魄猶依父母之前也。予既成仙而拜跪猶重封塋之禮也。嗟乎。誰非人子。誰無父母。而可不猛然自思乎。予之庇佑惟在善人。如世人能知善事父母。一經上墳予即欣然慰之而錫以福也。如世人不能善事父母。都是為名為利而跟予上墳。何不即予之上墳而代為深長思乎。如能痛改前非。就家庭中孝養父母友愛兄弟。實心盡力從五倫中真誠無憾。則為天地間之完人矣。昨奉

上帝旨意。飭令予傳告世人。惟一心之感格。庶萬福之俱來。是則予區區之意所厚望也夫。

光緒丁丑降乩於振福書室

 

廣澤尊王寶訓

余碧蓮童神也。昨與道友逍遙塵世。於時風聲颯颯月色沈沈。心甚快之。偶然談及世道沈淪人心陷溺。不禁嗟咨歎息。悵然不已。遂與相謁鳳山寺

廣澤尊王。乞垂寶訓以迪愚蒙。

尊王曰。善哉善哉。予觀世人。大率為臣不忠。為子不孝。為兄不友。為弟不恭。處夫婦則不和。交朋友則不信。或詐而偽。或奸而險。或欺淩孤寡。或狎侮善良。或恣慾行淫。甘為狗行。或墮胎溺女。肆厥狼心。或舌鋒聿逞。片語而傷天地之和。或刀筆是工。一字而造邱山之孽。或假祀神之名。而恣殺牲畜。或圖目前之利。而屠宰牛羊。種種罪愆。何堪悉數。更可恨者。惜字一端。儒士頗覺關心。商賈全無致意。或標錦字於花砲之旁。放去而灰飛塵土。或印元寶於金紙之上。焚餘而燼墮泥塗。甚至男子婦人。入廟行香。復將印字香紙。任意輕拋。往來踐踏。率無一人能指其迷者。噫。吾初不意江河日下。一至此哉。碧蓮此請。毋亦同此感慨乎。今而後爾其為我宣佈世人。有能恪遵此訓者。吾即於冥冥中默加庇佑。轉禍為福。賜吉除凶。倘敢戲侮吾言。不遵訓誨。吾即於冥冥中默加鑒察。酌其罪之輕重。而降之罰。決不姑寬也。予曰唯唯。遂與道友稽首

尊王。承命而退。適逢諸君扶鸞。特來備述。爾等誠能懍遵聖訓。更為普勸寰區。俾人人共出迷津。獲福豈有量哉。

光緒己卯七月望日碧蓮童神奉命降鸞於槐陰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