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

南安新聞網 2012年09月26日

 9月24日至26日,第三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在南安市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各地的廣澤尊王宮廟代表、旅行商、投資商、海內外南安鄉賢代表共 500多名嘉賓出席盛會。在本次活動的旅遊推介簽約儀式上,共 6家旅行社簽訂南台旅遊對接協議。

本屆鳳山文化旅遊節由福建省閩台交流協會和南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弘揚鳳山文化,同謁廣澤聖王,共用太平和諧”為主題,活動主要內容包括“聖王緣•兩岸情”高甲劇演出、鳳山旅遊景區項目招商推介會、開幕式、民俗歌舞廣場文藝表演、祭典儀式、南安旅遊推介暨南台旅遊對接簽約儀式、南安一日遊活動等。

發祥于南安詩山鎮的鳳山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千載而不衰。它融合了閩南獨特地理、歷史、文化及儒釋道三教思想,弘揚廣澤尊王“忠孝仁義”的傳統美德,在積極引導廣大民眾構建和諧社會,維繫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深層情感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海內外港澳臺僑鄉親中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全球以廣澤尊王為主神奉祀的寺廟逾千座,其中臺灣地區就有 600多座,鳳山文化已成為南安與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密切聯繫的重要紐帶。為進一步擴大鳳山文化的影響力,將鳳山文化打造成南安旅遊的一大品牌,近年來,南安不斷挖掘內涵,拓展外延,將鳳山寺宗教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該市擬投資數億元建設鳳山旅遊區。目前,已完成投資4000多萬元,並於2011年獲評“國家3A級景區”,每年接待遊客達60多萬人次。

隨著鳳山文化在民間交流活動的日益熱絡,南安市與海內外各地在經濟、宗教、藝術、旅遊等領域的雙向交流合作也不斷深化和拓展。以海峽旅遊為主題,立足鄭成功和鳳山文化等人文優勢,該市重點培育南台兩地“名人史跡游”、“海絲文化遊”等特色旅遊路線,大力開發蔡氏古民居、九日山文化、鳳山宗教朝聖文化、鄭成功文化、白雲山李贄文化等旅遊區文化旅遊產品,“名人、海絲、宗教”元素更為突出。招商方面,以天心洞宗教文化為核心的海峽明珠旅遊項目,以雪峰寺為主題的雪峰國際生態旅遊項目,以官橋蔡氏古民居為主的閩南建築文化項目等相繼策劃完成對外招商,五裏橋文化公園、天柱山香草世界、鄭成功主題公園等一批旅遊重點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推介方面,積極組織參加各種旅遊品牌創建活動,參加國內旅遊交易會、海峽旅遊博覽會等各種旅遊交易會,舉辦南安商務旅遊宣傳周活動等各類專項推介會宣傳南安。規劃方面,現已完成《南安市旅遊產業總體規劃》和鄭成功史跡系列、蔡氏古民居、九日山等景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做好水頭五裏橋生態休閒旅遊區等景區的開發建設規劃。

此外,今年,該市還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積極創建福建省優秀旅遊城市,把南安打造成海峽西岸重要的文化旅遊城市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力爭到2015年,國內外旅遊接待總人數達 540萬人次,年均增長15% ,旅遊總收入突破50億元,年均增長 23%,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作為臺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長期以來,南安市大力拓展兩岸共同文化內涵,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與臺灣地區的交往。2007以來,該市先後成立“南安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南安市鄭成功研究會”,並連續五年組團參加台南市鄭成功文化節,臺灣的20多所鄭成功廟聯誼會代表及部分兩岸專家、學者定期不定期開展鄭成功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常態化合作已經建立。

作為對台交流的前沿平臺,南安還把對台人文優勢拓展為與臺灣開展全方位合作的先行優勢。隨著《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相繼出臺實施,南台合作更加深入。依託對台客運、貨運、小額貿易“三條通道”,多年來,南安不斷創新對台招商選資方式,推出“以台引台、以商引商”的重要舉措,吸引臺灣企業來南安發展;出臺《南台產業對接專項規劃》,推進機電、建材、電子資訊、紡織鞋服等八大產業與臺灣對接。同時,該市還依託 3個產業基地設立“台商創業園”,對入駐企業實行稅收、用地、服務等多項優惠,進一步增強吸納台資能力。該市還兩次隨省經貿文化交流團赴台開展活動,均取得豐碩成果。2010年 5月的赴台交流活動,共達成各類購銷合同 6個,總金額達7004萬美元;簽約各類對台招商項目10個,總投資4030萬美元。在今年 3月的赴台交流活動中,成功對接 2個總投資近 4億元的台資專案,同時還簽訂了一批合作辦學協定、企業購銷合同等合作交流項目。截至目前,在南安投資的台資企業已達 115家,投資總額逾 7億美元,涉及光電 LED、精密機械、建材、食品等多個行業。

鳳山文化旅遊節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發揮南安鳳山文化發祥地的優勢,弘揚鳳山文化,打響鳳山民間文化品牌,促進海內外在民間信仰、民間學術、民間文藝、民間經貿等領域的交流交往,加快推進兩岸旅遊合作,加強海內外同胞與祖國大陸的情感交流,構建交流合作的新平臺,推動海西現代創業創新型經濟強市建設,為海峽旅遊區的發展做出貢獻。

 

圖:新浪網閩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