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宗支世系 »

永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習俗)坑仔口卷.下

作者:  來源:福建永春政府網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1日

永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習俗)坑仔口卷  》《

2013-12-10

三、諺語

01、“跋斷腳骨倒勇”等民間諺語六則

  跋斷腳骨倒勇。(跋,跌倒;倒勇:比原來更健康。喻意,因禍得福。)

  好酒沉甕底。(好事往往最後才出現。)

  有偌大的腳,穿偌大的鞋。(凡事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

  細汗偷摘菩,大汗偷牽牛。(小時候偷摘瓜,長大了偷牽牛。比喻:幼時惡習不改,成年後易鑄成大錯。)

  人比人,氣死人。(人人都有長短,如果總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只會徒增煩惱。也可以表示比較其他的東西,如財力,勢力等等。)

  吃飯皇帝大。(吃飯比皇帝還大,比喻民以食為天,照顧民間疾苦為最重要。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十一組康玉堂

02、“在家千日好,出門朝朝難”等民間諺語八則

日照山,蓑衣又再披。(夏季雷陣雨後,如果太陽馬上露了出來,就會再下雨了。)

不會寫字戳破紙。(不會辦事情的人往往愛逞能,結果反把事情辦得更糟。)

破鼓可救日,破某可煮粥。(妻子雖然不漂亮、沒才能,但起碼也可以煮飯打理家庭。)

虹出西,起水災。(彩虹如果出現在西邊,還會下大雨,甚至出水災。

東白賊,西無影,南閃明中午,北閃現時刻。(夏天晚上如果有閃電,在東邊和西邊都不會下雨,而在南邊第二天中午就會下雨,北邊短時間就會下雨。)

春霜冬霧不過三日雨。(春天連續三天有霜凍或冬天連續三天早上有大霧,不出三天就會下雨。)

在家千日好,出門朝朝難。(意思是說:在家裏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溫暖,而出門在外遇到挫折,心裏還是想家裏的好。)

怕雞屎,無雞吃,怕孩子屎,斷三代。(如果怕雞屎髒而不養雞,就沒有雞肉吃;如果害怕孩子的屎尿髒,而不生養孩子,那就沒有後代。)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鄭士彪

 3、“出門雞打胸,入門手舉燈”等諺語八則

出門雞打胸,入門手舉燈。(比喻:人要勤勞,早出晚歸。)

手幹腳幹,嘴也幹。(比喻懶惰的人無得吃。)

乞丐也要一個加自鬥。(比喻人如果要生存必須有生存的條件,或一技之長。)

紅柿好吃哪起蒂。(意思說,做人不要忘本。)

偷吃瞞不得嘴齒,做賊瞞不了鄉里。(比喻,賊子不改,鄉里人清楚。)

鐵打的都會威。(意思是說人要照顧好身體,注意休息。)

骨力吃力,懶吞口水。(意思是說,懶的人只能眼巴巴的看人家吃東西。)

不孝媳婦三頓燒,有孝查某子路上搖。(意思說,媳婦和女兒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講述人:坑仔口鎮詩元村陳文峰

 

四、民間歌曲

01、南音

歷史沿革: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永春南音界國樂名師林蔗煙先生應聘到坑仔口舊街石坊腳開館授藝,其門生有謝國材、康秒心、楊詩族、康鶴年、康明達、康良治、康仁兜、謝百日等。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謝國材等組織坑仔口南音社團“郎君會”,長時間在坑仔口舊街開展南音活動,並在各村開館授藝。

一九七八年,文藝春風帶來坑仔口南音一派生機。 1、成立坑仔口南音社; 2、聘請蓬壺南音樂師林鳳雛先生到坑仔口教授南音指譜彈奏技藝。 3、林建平拜永春南音社潘詩度為師。林建平在詩元村開館收徒傳藝,學員遍佈永春、德化、南安諸縣。

表演形式及特點: 1、南音清唱,室內活動。唱工手握拍板居中,琵琶、三弦和洞簫、二弦分列左右,依南音滾門節奏演唱。

02、八音屬鬧廳及室外活動,以品簫、噯仔為主樂,配合鐘鈸弦管。

03、花鼓隊,常活動於迎神廟會等民俗活動和各種吉慶活動中。

代表曲目:

  清唱曲目如:望明月、出漢關、三更鼓、山險峻等。

  鬧廳曲目如:百家春、魚沉雁杳、只恐畏、綿答絮等。

  花鼓唱:元宵十五、共君結托、為伊割吊、鼓返三更等。

  樂器、道具及服飾等:有琵琶、洞簫、三弦、二弦、品簫等樂器和梁傘一把。

傳承狀況:現在,南音在我鎮蔚然成風,南音協會就有上百人會員,遍佈全鎮各村。

相關活動:常年開展活動,在元宵、中秋、國慶、春節、元旦等節日,相聚一起吹拉彈唱,增加節日氣氛;1997年參加坑仔口鎮香港回歸慶典文藝晚會;1999年參加慶澳門回歸踩街活動;組織樂隊參加各項民俗活動和紅白喜事的八音、五音、鬧廳等;積極開展南音培訓等等。

傳承人:坑仔口鎮老人協會康發興

 2、山歌

歷史沿革:山歌在農村幾乎沒人唱,這幾年鄉里才有一部分人開始唱山歌。

表演形式及特點:表演形式可在室內、室外,甚至可邊勞動邊唱,唱的一般都是歌仔調,其特點是風趣幽默。

代表曲目:

 1、一條路仔平波波,你有水某阮也沒,保庇天公下大雨,大水流去對頭沒。

 2、日頭未落起烏雲,鳥母叼蟲鳥仔吞,山邊鳥只多相痛,除准娘仔無痛君。

 3、厝腳落去一條嶺,勸君你去遼遼走,日頭未晚未著休,露水拿幹做陣走。

 4、十條絲線九條紅,生水娘仔會害人,乎娘害去險險死,先生看命有根支。

注:(水某就是很美麗的娘子,遼遼走是慢慢走的意思)

樂器、道具及服飾等:在農村沒有什麼樂器和道具,服飾也只能用普通衣服。

傳承狀況:山歌在景山還有一部分人會唱,但還待進一步挖掘整理。

相關活動:平時沒有參加過活動,偶爾只在田間地頭和姐妹們唱著玩。

傳承人:坑仔口鎮景山村陳美英

03、山歌——兄妹相設歌

代表曲目:

 1、三天五天一次圩,阿兄真正是大豬,小妹哪會做妳某,不免擔盤訂記書。

 2、風吹竹尾連天搖,日曬田水拉淪燒,生水娘仔有白甲笑,堪囉離某和你招。

 3、對面竹仔也隨隨,三個娘仔做一堆,中央赫個有哢水,乎我做某沒克虧。

 4、風仔吹來未清波,備辦一朵要送哥,是哥故意不敢討,有存哥額免驚無。

傳承人:坑仔口鎮景山村陳美英

04、歌謠——天黑黑

天黑黑,要下雨;海龍王,要娶某;龜吹蕭,鱉打鼓;水雞扛轎目吐吐,田蠳舉旗叫辛苦;火螢擔燈來照路,老鼠沿路打鑼鼓。

講述人:坑仔口鎮景山村四組陳美英

 

五、服飾習俗

彎襟衣的裁制

歷史沿革:隨著時間的推移,彎襟衣在農村日見稀少。

主要內容與形式:彎襟衣就是胸前的直襟口改成從左肩到右肩成直線,再從右肩呈彎狀到右胸,在右胸呈彎角,再呈一定彎狀到下襟。右胸的角度根據人的高低、胸部的寬窄而定。彎襟衣還要用布鈕扣配之,布鈕扣要先縫好布條,布條的寬度要適當,縫成圓狀,後把縫好的布條打成結,再把打成結的布條剪成腳一樣長即可縫到做好的衣服上。

民俗實物:布、針、線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林文理

 

六、飲食習俗

新草粿的製作

歷史沿革:新草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現在農村還有許多人做。

主要內容與形式:新草采來後,先曬乾備用,製作前先把新草洗淨切粹,放在大鍋煮透,然後,撈起雜物,放入適量的米漿和堿同煮,煮到呈塊狀即可。

民俗實物:大鍋

講述人:坑仔口鎮洋頭村鄭絨

 

七、婚禮習俗

01、看“所在”

歷史沿革:看“所在”就是到男方家看看房子,順便觀察男方家人是否熱情,男方如沒房子,那這門親事就告吹了。這個習俗還有很多人用。

主要內容與形式:女方要來男方看“所在”(閩南方言)之前,會與男方約定時間和人數,好讓男方做準備。女方一般是由母親、姐妹、阿姨、姑媽、妗媽等親人(人數不等)陪同到男方家,男方要設宴款待,並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發給女方的親人。

民俗實物:茶水、菜肴、紅包

相關民俗事象:女方看“所在”後如果滿意,男方就可以去和女方談訂婚等事宜了。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十三組康會榮

02、阿舅坐大位

歷史沿革:在我鎮這個風俗已經很早了,到現在還保持這種習慣。

主要內容與形式:在結婚那天要宴請親戚朋友、同宗叔侄,尤其是阿舅在那天最大,要安排阿舅坐大位(廳堂的左上方最上面的位置)以示尊敬,通常要叫幾個同宗長輩到那桌去作陪,現在有的安排會喝酒的去作陪。

民俗實物:菜肴、煙酒

相關民俗事象:有的地方坐大位的人如果先離開,那就是宴席要結束。所以,坐大位的人要等宴席結束放鞭炮了,才能離開。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八組陳金所

03、換扇

歷史沿革:在這個風俗在我們這裏還在流傳。就是新娘在出嫁的那一天要換扇(扇在閩南語中和姓是同音)。

主要內容與形式:新娘在那天要出門的時候,手裏要拿把舊扇,新娘的兄弟或姐妹拿一把新扇,等新娘出門過第一個水溝的時候,新年的家人把新扇遞給新娘,從新娘手中換走舊扇,這就是換扇。

民俗實物:扇仔

相關民俗事象:新娘在出嫁的那一天要換扇(姓),意思是說“扇”在閩南語中和“姓”是同音。

講述人:坑仔口鎮福地村康雙業

04、新娘拜祖先說的四句

牽新娘四句答:雙雙對對,萬年富貴;新娘到咱厝,乎你萬全和高裕。

下肚裙四句答:撐起肚裙蒂,新娘生子好腰起;撐起肚裙帶,新娘生子好腰娶,肚裙下完完,新娘生子中狀元,肚裙下過去,新娘生子中進士。

講述人:坑仔口鎮景山村陳美英

 

八、喪禮習俗

01、報喪

在過去,報喪者剛把噩耗告訴給被告知人時,被告知人如果沒有哭,就用帶去的雨傘捅破他家的瓦片,以示教訓。但,主要是針對死者的查某仔和死者的下輩。

由宗親派人向各地親友報告親人的噩耗,並告訴他,何時開喪、是否做功德等事宜。報喪者需帶一把雨傘到死者親戚家中,雨傘放在厝門口,被告知人應該哭幾聲以示悲傷,然後要去煮面線蛋給報喪者吃,並要包紅包給報喪者(原本一~二元,現在一般是10~20元)。

民俗實物:雨傘、面線、蛋、紅包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康儒鉗

02、鋪棺底

在殯葬改革前,農村都是用木棺進行土葬,鋪棺底的細節和現在差不多。

死者親屬要對棺木進行清洗,並用冥紙分鋪在棺木底,這些事情一般由女兒來完成,費用也是女兒出。現如今殯改後,棺木改用紙制的,但用冥紙鋪棺這一習俗還沒有廢除。

民俗實物:冥紙等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康儒鉗

03、釘棺

沒有殯葬改革之前,我們農村都是土葬,用的都是棺木,要用四個木釘(餅龜)釘牢,現在殯改了就不用釘了,其他的形式都和過去差不多。

死者裝入棺材,蓋棺後,由宗親抬出房間,在一個較開闊的地方,把棺材放在兩隻椅子上,做法事的法師及所有的親人將棺材圍成一個圓圈進行“轉棺”,結束後,由死者的長子捧著筊籮蓋,裏面盛著斧頭、米、茶葉、紅包、木釘(餅龜),跪在地上舉起筊籮蓋請母舅轉交法師,再由法師將棺木的四個木釘(餅龜)釘入四個角,即可抬走出葬。

民俗實物:木釘(餅龜)、斧頭、筊籮蓋、米、茶葉、紅包等。

講述人:坑仔口鎮景山村六組柯章杶

 

九、傀儡戲曲

木偶

木偶又稱傀儡、掌中戲、布袋戲,早在清朝末期,有錢人逢婚喪喜慶就從外地請來木偶演出,直到2000年玉西地榜康賢海夫婦才自籌資金組建我村第一支民間木偶團。

演出劇碼:演出時根據人們的需要演不同的劇碼,如求財演《一文發萬金》、《富貴雙全》,讀書演《兄弟狀元》、《父子狀元》,結婚的演《金印良緣》、《禦婚緣》,生日的演《五女拜夀》等等。

聲腔與流派:在表演時用閩南方言,要講出不同角色的道白,小唱也要根據各種角色唱出不同的曲子。

伴奏樂器:鼓、鑼(由大鑼、小鑼、小拔、銅鐘組成)、嗩呐(俗稱“噯仔”)

傳統演出場所:祖厝及各種廟會。在我村每年的二月初二日(土地公生日),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等民俗活動都有木偶演出。

傳承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十六組康賢海

 

十、俗神信仰

01、黃龍庵

十月十五日劉公祖師生日,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有這個習俗。1949年2月黨派老革命黃傑到我村任小學教師為掩護,利用黃龍庵積極發動群眾,開展地下革命活動。從那時起,人們更加信奉,香火也比以前旺盛。

黃龍庵供奉劉公祖師菩薩,每年十月十五日是劉公祖師生日,全村群眾都準備了豐盛的供品,請來戲班,熱熱鬧鬧為劉公祖師慶壽。每月的初一、十五,人們也經常來燒香祈願,保佑四境平安,吉祥如意等等。

講述人:坑仔口鎮杏村村楊成解

02、永泉堂

每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張公聖君誕辰,我村按角落順序為張公聖君慶壽。每年都很熱鬧。

魁鬥寨下永泉堂(又名水尾庵),內供奉張公聖君(又叫法主公)等菩薩。相傳以前有一位剛直勇敢、鐵面無私的好漢,常為人們醫痛療疾,驅邪除惡,深得人心。後來得道成仙終成正果。人們感懷其恩德,比之為天帝,尊為張公聖君建庵堂塑像供奉。每逢初一、十五人們紛紛備辦香紙、三牲祭品祈願,保庇四時吉慶,錢銀廣進等等,到每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張公聖君誕辰,更是熱鬧!人們不僅請來高甲戲演幾晚,家家戶戶還殺豬、殺雞鴨等奉敬,還要請來客人、親友等等。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康發興

03、大使公生日

本來二月十五日大使公生日這個習俗在很早就有,文革階段因打擊“牛鬼蛇神”而銷聲匿跡,直到八十年代開始才逐漸熱鬧。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詩元村陳、林、康三姓都以角落為序輪流給大使公菩薩做生日,家家戶戶殺豬、羊、雞、鴨,裹菜包、綁粽、煮蛋,並請來法師、戲班。敲鑼打鼓、鞭炮齊明組織隊伍把“王二大使”、烏髺觀音、三代祖師等菩薩迎進大祖祠擺禪設壇,熱熱鬧鬧給大使公做生日。

把“王二大使”、烏髺觀音、三代祖師等菩薩迎進大祖祠,沿途群眾紛紛放炮相迎。

講述人:坑仔口鎮詩元村林珍擁

 

十一、機械製作

打鐵

打鐵在我鎮歷史悠久,但隨著機器生產的刀具廠不斷增多和技術的改進,現在私人小作坊存在已經很少。

先將要煆打的鐵放入火爐中燒紅,再將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鐵墩上,一手拿鉗子牢牢地夾住鐵塊,一手掄起小鐵錘,一個用小鐵錘打到鐵塊上,迅速退回來,一個掄起大錘緊跟上,隨著不斷地煆打翻動,一塊方鐵就變成了你想要的鐵器,再將成形的鐵器放入冷水一泡就可以刨光了。

相關材料、工具:小鐵錘、大錘、鉗子、刨刀

產品用途:可打成菜刀、鋤頭、鐮刀等等。

行規、習俗:菜刀一般按把算錢,而鋤頭按斤計算。

傳承狀況:本地除了傳承人會打,還有王進喜等人會。

傳承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十組康祝樂

 

十二、工具和機械製作

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火號,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在我們農村都叫它“火號”。

先用紙按大小糊好,高一米半左右,有的更大,頂大底小,底要圓的,用薄竹片按大小搞個圓圈,再用鐵絲編個網,可放燃料,最少要兩個人合作把火號拉直,加點煤油或松茗(含有油脂的),點上火一會兒就會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有的還掛一串鞭炮,系在香上,讓它在空中燃放。

相關材料、工具:紙張、漿糊、竹片、鐵絲、燃料

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有的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行規、習俗:在農村的孔明燈如果在天氣乾燥的時候放,不慎會引起火災等問題,所以現在農村極少人放了。

傳承狀況:糊孔明燈現在還很多人懂。

傳承人:坑仔口鎮詩元村陳文峰

 

十三、編制紮制

編竹籃

編制竹籃在很早就有許多人會,到現在還很盛行。

先選竹節長一點的竹子,將竹子劈成竹青和竹鞭,先把籃子的大小和輪廓編好,先編籃底再編籃身,接著再編邊緣,最後編籃拐。

相關材料、工具:竹、劈刀等

產品用途:竹籃粗勇、輕便,又可盛較多的東西。

傳承狀況:現在還很多人懂得利用竹仔編制各種用具。

傳承人:坑仔口鎮福地村鄭和平

 

十四、民間遊戲

01、疊直

疊直又叫行直,是一項很簡單又方便的娛樂遊戲,過去人們利用田間勞作之余自行娛樂,後來,有人在紙上娛樂。

疊直又叫行直,就是二個人隨意在地上或紙上畫了三個大小相疊的四方形,各人用不同色澤的小石塊、火柴梗或紐扣等等(用圍棋子更好),每人12粒,抽籤分先後,先者可線上上隨意放一粒,後者跟著放一粒,誰能把自己的三粒放成一直線就叫直,另一方就要被捉去一粒,到最後,看誰剩下最多為贏。

規則:能把自己的三粒放成一直線就叫直,另一方就要被捉去一粒,到最後,看誰剩下最多為贏。

相關器具文獻:小石塊

講述人:坑仔口鎮詩元村陳文峰

02、打七寸

小時候很多小夥伴在玩這種遊戲,現在幾乎沒人玩了。

找一根一公分左右大小的竹仔,取兩節,一節20公分長,一節60公分長,在旱田裏或者在門口的空地上,挖一個菱形的小窟窿。先把短的那一節放在窟窿裏,露出三分一在窟窿外,然後,用長的去打露出窟窿的竹仔,在短的竹仔沒落地之前,用長的去擊打,短的落地後,再用長的去丈量距離,誰打最遠為勝。也可把長的橫在窟窿上,用短的去挑出,你如果能接住就贏了。

規則:誰打最遠為勝。這是孩子小時候的遊戲,沒有什麼相應的民俗活動。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十四組康該得

 

十五、診法和療法

01、腮腺炎的治療

在我們農村這個土辦法已經用了很久。一般表現為臉部腫脹、疼,有的還出現發燒。用醋和墨汁塗於患處,每天5至6次,一般二三天腫脹自消。也可用大青葉搗爛塗於患處,每天二次。

藥物配製方法:醋和墨汁按1:1配好,用乾淨的毛筆蘸均即可。

傳承人:坑仔口鎮西坪村衛生所謝永漢

02、初起感冒的治療

以前在我們山村就醫十分不便,小感冒都用這個方法。初感疲勞,頭重等症狀。用蔥白(連須)、生薑片5錢、水一碗煎開、加適量紅塘稱熱一次服下(蔥薑不需服下),並馬上睡覺,出汗即愈。

藥物配製方法:蔥白、生薑洗淨,生薑切片,共水煎開。

傳承人:坑仔口鎮景山村五組柯撲叟

 

十六、方劑

蜈蚣咬傷

此方乃祖傳秘方,到現在還很多人用。患處腫、痛、癢,有燒熱的感覺。用母雞嘴筵(口水)抹患處即可。有消炎、去腫、拔毒等作用。或用地瓜葉搗鹽敷患處。

傳承人:坑仔口鎮福地村林真堅

 

十七、其他

01、上官祖祠——金紫堂

南湖祖祠(上官祖祠金紫堂),位於永春縣坑仔口鎮西坪村蘇坑之西北,天湖山之南麓,由上官氏先祖道聰公於明末清初年間所建,舊譜雲:“公諳曉地理,擇深山窮谷曰南湖者而建宅以居。”因安溪福春及我支派同為上官氏族開基祖先十六郎公第北宋金紫大夫上官疑之後裔,為紀念這一祖先,故安溪福春祖祠及永春蘇坑南湖祖祠均以金紫堂命名。譜贊曰:

悠悠先祖 業績煌煌 魏魏公德 日月同光

華夏一統 九州大同 五國開基 定鼎洛陽

開疆千萬 文明五千 荊蠻開拓 霸業濫觴

荊楚文化 世代流芳 天水福地 長髮其祥

匡扶社稷 青史留傳 西台詩文 綺婉抑揚

金紫盛德 蘭桂馨香 三蒙劫難 血脈傳承

忠臣烈士 千古留名 宏揚先德 光耀古今

荊楚世胄 衍派八閩 家傳忠孝 累世簪纓

綺葉馥馥 喬木森森 承前啟後 上官振興

講述人:坑仔口鎮西坪村四組官存坦

02、天公壽誕祝文

維西元201×年歲次××元月××朔越初九日××今據中國福建省永春縣××××鎮××村××堂 居住凡間弟子 ×××闔家男女等 謹以誠心拜敬於 玉皇大帝尊前曰 恭維 大帝位居天公淩霄寶殿 掌握乾坤 日月普照 光清宇宙 聖駕英明 神威赫赫 明鏡高照 電察凡間俗事 懸殊常情 善者賜福 惡者降殃 賞懲分明 黎民皆沾鴻恩 人人稱頌 聖德慈值端月上弦佳節 適逢聖駕萬壽無疆良辰 乃是蒼生頌呼慶祝之日 虔備清酒壽旦 謹陳粢牲殽潠 敬奉冥金楮財 叩答恩光伏祈 神其在天之靈府納弟子微忱 祈求庇佑 闔家清泰 萬事迪吉 富貴綿長 謹具拜祝以聞

講述人:坑仔口鎮玉西村康發興

03、福地村特產——金針菜

金針菜又名黃花菜,是一種蘭科植物,每年七、八月採收,具有許多補血、清毒等功效,《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福地金針菜主要產于福地皇古角落,在種植和生產加工過程沒用任何農藥,2007年通過福建省級“無公害食品認證”。此地的金針菜與其他產地的金針菜相比,色澤更金黃,口感柔嫩、味甜,無酸味。目前,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產品供不應求。

金針菜的生產加工: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每年只需除草,一般兩年就可以採收,採收一般在每天下午,將含苞待放的花朵采下,蒸熟、曬乾(烘乾)就可以出售。

講述人:坑仔口鎮福地村陳全利

04、福地村特產——竹筍幹

福地村現有一萬多畝的毛竹林基地,有非常豐富的竹筍資源,每年農曆的清明到穀雨,當地的竹農將剛出土的毛竹筍挖起,去皮、洗淨、切片、入鍋煮熟、曬乾即可。它和金針菜都通過2007年福建省“無公害食品認證”。

講述人:坑仔口鎮福地村陳全義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