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向老街

作者:林江文  來源:散文網  更新時間:2013年09月16日

釣蛙,釣來笑容   2013-08-03

  歲月如梭,滾滾而逝。往日釣蛙的情形像眨眼的瞬間回到腦裏。童趣在釣蛙的日子裏增加,時光益久益加芬芳。釣蛙,閃爍著光芒,釣蛙,披著華彩,在心中久久徘徊,不能拋走,難以忘懷。

  兒時,當田野裏插入秧苗時,一行行青綠色的禾苗隨風而動,一排排像站立的士兵,整齊而堅強。蛙聲就在傍晚時分喧囂起來,“聽取蛙聲一片”,我的手不自禁癢起來,心也不自禁興奮了起來。釣蛙一時成為兒時迫不及待的興趣,再也難以遏制。它興沖沖地從耳朵傳到手裏,顫動了渴望已久的心靈。

  我在老屋附近找了一枝一米長左右的樹枝,粗細有如大人的食指一般,綁著細線。線的長短可以通過繞圈在樹枝上加以調整。釣餌可以用鹹菜,也可以挖些蚯蚓,系線上上。我拿個適宜的有蓋的小桶就嚴陣以待,可以出發享受釣蛙的樂趣了。當然,蓋上蓋子是為了防止善跳的蛙兒冷不防躍出來,溜之大吉。小桶加上蓋子就萬無一失了。

  天剛濛濛亮的時候,我就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想要出門釣蛙了。只是,好多次,母親還沒有煮熟飯,炒好菜。她在我的催促下,加快了“腳步”,加快了“節奏”。我較早地吃完早飯,心情激蕩地上路釣蛙,開始走上快樂的路線。

  通常,在田野裏,我站在岸上,把線的長度調整好,放下早已系好的釣餌,就抖動樹枝,讓誘餌在田裏像蟲子一樣跳躍,以便吸引蛙兒。有時,一隻蛙兒也沒有。我不自禁失望而沮喪,灰心而悲哀;有時,盼望已久的物件出現了。它一跳又一跳地靠近釣餌,然後就停在離釣餌不遠的地方。我的心在有力地搏動,一時間心跳加速。我的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盯住蛙兒。只見,它安靜地坐著,好像在思索,也好像在準備撲食。雙方在耐心地等待著。突然,它快如閃電似地撲向誘餌,嘴巴含住了期待已久的“美食”。我忍住了昂天大笑,右手把它提了上來,左手靈活地抓住了蛙兒。拿在手裏,在感覺上,蛙兒已經知道了危險,使勁地掙扎。但我的力量遠遠超過它的綿薄之力。我打開蓋子,輕而易舉地把它放入小桶裏,蓋好蓋子,臉上洋溢著激動而得意的笑容。

  只是,有一次,竟然有三隻蛙兒同時出現。我的興奮達到了極點。我耐心地屏住氣,生怕發出一點兒聲音,嚇走了蛙兒們。我的右手抖動樹枝,誘餌在蛙兒面前上下跳動,魅力無限。於是,競爭開始了。幾隻蛙兒一個模樣,靜坐不動。突然,其中的一隻像離弦的箭一樣撲上去,咬住不放。另外兩只見美味被奪走,仿佛一陣失落。我快速地抓住蛙兒,放進小桶裏。我正準備再次放下線和誘餌,其中一隻蛙兒反身跳躍著準備離去。我心裏默默地祈禱:“千萬別走!”同時,我輕快和快速地放下線和釣餌,不停地抖動樹枝。顯然,誘餌在吸引著它們。眼睛突出的蛙兒似乎能洞察四周,它居然又轉身而來,撲向誘餌,成為我的“獵物”,變成我的“囊中之物”。

  釣蛙,一直的重複,一直地釣蛙。一兩個小時以後,我竟然收穫不小。蛙兒經常擠滿了半個小桶。我不時滿載而歸,感覺得意洋洋,氣宇軒昂。滿足中帶著自豪,快樂中伴著幸福,美滿中帶著勝利。我把桶放好,把樹枝滾動,把線纏繞起來,凱旋而歸。

  母親見到我不錯的收穫,笑吟吟地表揚我。一股慈愛讓心裏有一股暖流在奔走。我更加喜歡上了釣蛙。除了炎熱的中午,太陽像個火球,怕我中暑的母親硬是不答應我去釣蛙,以免身體不適,就把我留在家裏,玩著其他的遊戲。只要有時間,田裏還在熱鬧地演奏著蛙兒們的歌曲,早晨,或者黃昏,母親就允許我去釣蛙。

  廢棄的糞坑裏,底部通常有一些積水,還有一些沒有用的石頭、木頭和草叢,有時會遇上幾隻大只的蛙。它們叫聲響亮,遠遠就能傳來。如成年蛤蟆大小的蛙兒靜靜地坐著,有時撲通撲通地撲向不算渾濁的糞水,一會兒又躍上水面,氣勢不凡地坐著,仿佛一隻只栩栩如生的人造大蛙塑像。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旁邊,仔細地看了一會兒,按捺住內心的喜悅,躡手躡腳地走到坑沿,把誘餌放在它們的眼前,抖動樹枝。奇怪的是,面對著可人的“美味”,它們居然無動於衷。它們真是狡猾的大蛙。我內心對自己說:“等著瞧我的手段!”

  許久以後,我的右手都酸了,就換到了左手。順便說一下,我到七歲前不但曾經被認為是個左撇子,而且右手和左手都行。這麼久了,聰明的大蛙好像發現沒有危險了,就有一隻一躍而起,似一陣風席捲而來,咬住了它的“佳餚”。我暗自竊喜,把樹枝舉高,把大蛙提上來。顧不上大蛙的髒,我把它往手裏一放,竟只抓住了它的腳。我不顧一切放下樹枝,雙手抱住,把大蛙緊緊用手捏緊,熟練地移開蓋子,把它放入小桶裏。這樣,幾隻好像能懂殘酷現實的大蛙,一隻只地被我放進“口袋”裏。它們給我興致勃勃,夠我炫耀一陣子了。

  釣回家裏的娃兒們雖然放在地上會跳,會逃,會“跑”,但是,在可愛的白鴨群裏,它們通常難逃“魔爪”,一隻只成了白鴨們的腹中之物。我看著,好多次心想:“白鴨們,給了你們最有營養的蛙兒吃,快快長大吧,免得我白白浪費力氣。”

  釣蛙,充滿了喜悅,也流淌著興高采烈。釣蛙,釣出了兒時的專心致志,也釣出了童年時的樂趣。它增添了我的愛好,也燦爛了心愛的母親的笑容。它們成為那時候,我獻給母親的一件件小禮物,給了母親一份火紅的安慰。

 

 

割山芼,母愛在流淌   2013-08-05

  山芼,以天女撒花般遍佈故鄉大大小小的山。無論山坡、山腰和山頂,都有它們茂盛的痕跡。青青的山的外衣,主要由它們打扮而成。一棵又一棵的山芼,一針又一針地編織了群山的青綠色長袖毛衣,團團簇簇地擁擠在一起。從遠處上看,它們宛如青翠的綢緞,一片生機盎然,給了山熱情,增添了山的胸懷。無比的吸引力,惹得村民們頻繁光顧。它們歡迎淳樸的山村人去割芼砍樹。小時候,山芼,作為日常生活的燃料之一,成為許多家庭不可分割的紐帶。

  母親是一位鄉村裏勇猛的婦女。割芼是她生活中必需的一件常有的事情。出發前,母親把“彎刀”在磨石上推進和後退。她用力輕巧,適宜靈活。磨好“彎刀”以後,一把鋒利的“彎刀”刀刃發白,幾乎吹毛立斷,呈現在母親滿意的眼前。

  母親拿上了一支常備的“芼擔”。它中間粗圓,兩頭順勢越來越尖,是一支漂亮和特別的扁擔。母親又取出了“鉤繩”。一個Y字形的樹杈。兩隻斜枝的一端系上一條手指粗的繩子。她把“鉤繩”弄好,套在“芼擔”的一邊上,扛在肩上,鼓足勇氣,痛下決心,沿著蜿蜒的山嶺,上坡下坡,在自己認為理想的地方放下工具,左手握緊“彎刀”,開始了割山芼的勞動。

  母親的手沒有細嫩的皮膚,手掌厚厚的,結了不少的繭花。這樣的手,在當時的農村裏,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活磨練出來的產物,也是勤勞儉樸、適者生存的結晶。母親的手不怕任何的荊棘。母親的右手一把掃向山芼,左手用“彎刀”不停地用力砍斷它們。一把又一把的山芼排列在一邊。反復的動作,把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山芼在底部割斷,一簇接著一簇,直至山芼躺成一排。

  割山芼是一件苦活。它需要艱苦、持續和長時間的工作,節奏快速,效率低下,需要人工不停地操勞著。有時,母親實在是太累了,就喝點水,休息一會兒;有時,一片山芼,母親一氣呵成地割完。只是,母親已經是汗流浹背,手上、腰部、腋窩和背部等全身都是汗。明顯看得出來,額頭上佈滿了黃豆大小的汗珠,流到臉上,流到地上。割山芼的體力勞動辛苦、不易和繁雜。

  幾排山芼割下來,母親也不由得氣喘吁吁,望著炎熱的太陽,承受火球般令人不得不低頭的滾燙。有時,風吹過,山草一浪又一浪在翻騰,涼爽也迎頭吹向母親,一陣舒服沁人心脾,透入肺腑,全身透氣。

  割完山芼後,母親把兩條“鉤繩”展開。它們就像兩條蛇伸直身子伏在地上。山芼一堆又一堆累積起來。母親熟練、手巧和麻利地把繩子鉤住樹杈,一腳站在地上,一腳頂住山芼堆,把繩子用盡全力拉緊,幾次以後,山芼就緊湊地縮成結實的一捆,並系好繩索。同樣的手續,同樣的步驟,母親又把另外一堆拉緊成捆,系好。這樣,一擔山芼就算完成了。

  母親把“芼擔”尖尖的一端插進山芼裏,並用力往裏面轉動,“芼擔”就插進適宜的一截,紮好了,母親就用肩膀扛起紮好的山芼,用背負著,盡可能不浪費力氣,一次性紮進另外一捆山芼裏。這樣,一擔不易的收穫就擺在了辛苦的母親面前。母親把水壺、面巾和“彎刀”放好,一段累人的活兒總算完成了一半。

  接下來,母親就得用挑了無數次擔子的肩膀挑起分量不輕的一大擔山芼,把山芼挑回家。母親克服了路途遙遠,翻山越嶺,在堅韌不拔中不消極,不怕累。一張臉孔由於用力漸漸地變得通紅,肩挑而走。一路上,母親頂不住了,就只好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等休息夠了,才彎下雙腳,吃力地把一重擔山芼扛起來,有時甚至踉蹌了幾步,才勉強站穩了腳。然後,母親咬緊牙關,戴著太陽,克服種種困難,非常不容易地把手割的山芼挑到家門口。

  放下來之不易的山芼,母親像打了一場苦戰,勝利地露出了舒心的臉色。她通常喝了點水,擦擦汗水,喘幾口氣,在走廊上略作片刻的休息,她才把“芼擔”拔出來,放在地面上,又把鉤繩打開。活結一拉,就松了。天氣晴朗時,母親把山芼一排又一排鋪好,放在門口庭曬太陽。曬得差不多幹了,我們就拿進廚房放進灶裏燃燒,煮出供溫飽的飯菜,解決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有時,母親在山上割好一擔擔的山芼,就直接放在山裏晾曬,等兩三天后,才進山挑回較輕的一擔擔山芼。這樣,母親可以節省力氣,較輕鬆地挑山芼回家,直接放在走廊上,不必擔心風雨,可供一些時日的燃料了。

  我曾經與母親一起割過山芼。剛開始,細嫩的手怕刺痛,有時甚至割傷皮膚,流出血來。母親只好心疼地讓我坐在樹蔭下休息、乘涼。母親累死累活地割好山芼,做成兩擔。我的一擔自然小得多。只是,我還是沒有足夠的幹勁,堅強的意志,接連休息了好幾回。母親幫我挑了好幾程路,我才勉勉強強地挑回家。

  到家後,摸著發疼的肩膀,我不由地抱怨著。母親一看,我的兩個肩膀都紅紅的。那天晚上,我累得早早就熟睡了。第二天肩膀疼得更是厲害。作為鄉村裏的孩子,我有親愛的母親照顧著,呵護著,疼愛著。以至於現在我還不能勝任農村的雜活。幸好,在母親的教育和督促下,我考上了大學,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母親和父親,用艱辛的勞動維護著一個家。因為母親的堅強撐起了家的天地,養育了三個孩子。她用神聖的愛意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委屈了我們。在各種各樣的艱辛裏,都有母親的影子。而在生活水準提高的今天,在吃不完的豐盛的飯菜裏,在優美的家裏,卻竟然沒有了母親的言語。母親,她竟然難分難舍地走了。她割山芼的身影那樣鮮活地留在我的生活裏。現在,母親割山芼後撫摸我的頭的慈愛還在心裏蕩漾、留存。在兒的眼睛裏,噙著淚水,仿佛還見到了母親辛苦割山芼的汗水在流淌,一滴一滴地流淌,流淌在我的心裏。

 

 

細節裏的愛   2013-08-11

  時光的風一直不停地吹拂著。在春天,它吹綠了小草,也吹綠了青翠的鄉村;在冬天,它吹黃了一些樹木,也吹來了寒冷的季節。女兒在季節的輪換裏逐漸長大,步入十一歲的年紀,漸漸乖巧懂事,不時用一件件小事溫暖父母的心,燦爛了父母的笑容。家裏人的一顆顆心感到欣喜,也感到安慰。

(一)備衣服

  在許多的週二、週五晚上和周日的下午,打乒乓球是我的興趣,也是一項我的運動。有一句話說得好:“今日不健身,明日養醫生;今日不鍛煉,明日養醫院。”所以,鍛煉成為我的一項必修課。

  我打球打得熱火朝天,打得興高采烈,甚至十二分投入。口渴了我自己可以喝水;熱了我自己可以吹風扇。回家後,洗澡成為一件必須事。一次,我竟然在略作休息後,發現了擺得好好的換洗衣服,不自禁一樂。我當時想了想,老婆真是關心我,就直接感謝了老婆。老婆說:“是你寶貝女兒幫你準備衣服的。”

  意外裏帶著驚喜,驚喜後伴著由衷的快樂。一個簡單的細節裏蘊藏著惦記的關愛。我說:“寶貝女兒,你倒會關心起爸爸了。”女兒真誠地說:“爸爸,您不知為我拿了多少次的衣服,我能為你拿一次,也是應該的。”瞧,女兒竟然懂得了感恩與回報!

(二)端茶水

  一片茶葉一個人生,一泡茶水一個世界。它有苦,也會苦盡甘來,舌底生津,渾厚甘濃的茶水直闖進心脾。品茶水,有時就是品愉悅。也就是享受如饑似渴時的飯菜和清湯。渴望裏有急切,急切裏有沖勁。女兒的舉動令我全身舒爽。

  午睡後,女兒居然泡了杯佛手茶。在我刷牙洗臉後端到我面前,說:“爸爸,請喝茶。”一股涼爽在炎熱的夏天流遍全身。我激動地說:“寶貝,謝謝你。”我感到了人生裏的愉悅。這裏面,不但有女兒的綿長的愛意,也有女兒的自發的情感。它就宛如給做父親的我送了一場及時雨。

  女兒笑靨如花,扶正紫色的鏡框,撥了一下劉海,仿佛從書香門第裏走進我內心沸騰的世界。無數細小的舉動裏包含著許多的愛意。女兒的小愛夠我暗自竊喜。一杯茶裏的一個愉悅的世界,一片茶葉裏的一個感動的人生鏡頭,女兒沖淡了人生如茶的苦,給人生一份甘甜,給我的世界一份芬芳。我分明感覺到了,理解到了。

(三)擦汗巾

  一個熱氣騰騰的下午,太陽亮閃閃的,仿佛給大地穿上了一件熱的衣裳。風扇吹來的風沒有絲毫的冷意,仍舊是熱流撲來。家人躲在空調房裏,抵禦火球般的太陽的冷酷與無情,寧靜而恬淡,舒心而怡人。

  恰巧家裏沒有了米,我作為身強力壯的家長,義不容辭地去購買一袋米。購米、運米和扛米上樓,幾個連續的動作後,汗流浹背,手臂上的汗滴一粒粒冒出來,如豆般大小。我正想去拿擦汗巾,躲進空調裏。女兒已經走到面前,關心地說:“爸爸,拿著毛巾擦擦汗吧。”我一愣,一瞬間,一股甜蜜穿喉而過,美了五臟六腑。

  我擦著汗珠,宛如撫摸著榮光。女兒給的關心,匯成一股愛的清流,流到全身各處。女兒的愛給了我歡顏笑語,給了我莫大的激動,也帶來了一種透心涼的感覺,非一般的感覺。愛在父女之間流淌,不時滋潤了我的心靈地帶。

(四)拖地板

  一般地認為,拖地板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隔三差五就洗一下地板,擦一下傢俱。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女兒與我們一起生活,看了多次的拖地板。一天,家庭總動員。我擦防盜網與玻璃;父親清洗廚房;老婆洗傢俱。女兒竟然坐不住,從書香裏出來,自告奮勇,打算拖地板。

  我們問:“寶貝,你懂拖地板嗎?”女兒自信地說:“看了你們多次的拖地板,早就看會了。”我們樂呵呵地答應她的要求。女兒取出盛水的小桶,依葫蘆畫瓢放一些洗衣粉,攪拌一會兒,用拖把蘸幾下,在地板上往前往後拖,有板有眼地做起家務來。家裏人都說:“孩子,你才十一歲,但你已經長大了。”

  女兒把房間拖洗一次,把一些骯髒的角落慢慢地清理,她耐心和持續地擦淨,然後再用清水再拖一次。地板被女兒拖得一塵不染,光潔透亮。地板幾乎無一絲一毫的粉塵,看不到骯髒的地方。全家人笑在臉上,甜在心裏,紛紛稱讚女兒做得好,應該表揚。女兒也笑得像一朵花似的,盡情綻放笑容。

(五)洗碗煮泡面

  一天,老婆告訴我,女兒今天洗碗了。我不自禁一樂,養了她十年了。她終於能在廚房裏幫上忙了。 一次,我偷偷地觀察女兒洗碗。她還挺乾脆俐落的。讓我用碗用得放心。

  女兒先放一些溫水,再倒進適當的洗潔精,輕輕地用手攪拌幾下,就用布巾擦幾遍碗裏碗外,洗不掉的用鋼絲球摩擦一下,就洗掉了,然後用清水再洗兩遍,最後把碗歸位,把湯匙、筷子和鐵鍋擺好。她做事有條不紊,基本符合程式,完全符合衛生標準,屬於一個合格的“洗碗工”。女兒能幫家人了。

  女兒適時地被我們表揚了。她好像樂此不疲。於是,廚房裏開始有了女兒的身影了。

  女兒沉浸在廚房裏的時候,是她開始煮泡面的時候。到現在,女兒能煮的飯菜就只有泡面了。她先放一碗水。水開了之後,她把泡面袋撕開,取出調料,泡面差不多被弄成四小片,小心地被放入水裏,然後,用一個雞蛋敲打碗邊,打破蛋殼,把蛋清和蛋黃放進碗裏,用筷子攪拌一會兒,讓它們混合均勻,就直接在鍋上繞一圈,適宜地放入鍋裏,再放進速食麵的調料,煮一會兒。湯開了幾分鐘,一碗可口的泡面就擺在女兒面前。

  女兒把一切工作完成後,還禮貌地問我們要不要吃泡面。我們要麼說不,要麼搖頭。然後女兒就津津有味地吃著,有時還嘮叨幾句,稱自己的泡面就是美味佳餚,好吃得不得了!她吃得不亦樂乎,吃完以後,還覺得意猶未盡。女兒稍稍能獨立了。我們沒有白疼她,沒有白愛她,沒有少教育她。

  也許,有人認為這些都是一件件小事。在許多父母眼裏,對於十一歲的兒女,都不能算是一件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知孝父母亡”,對於我們,經過了女兒的手的衝擊,在我們心底激起了歡樂的火花。女兒在漸漸懂事裏綻放了一朵朵賞心悅目的花朵。在父母心中,這些是細節裏的愛。它們永遠地綻放,不會枯萎,不會凋謝,開在女兒成長的路上,一路芬芳,一路嫵媚,一路鮮豔,一路愛意。

 

 

西向老街   2013-08-17

  東邊的太陽似扛著重擔,一步一步地向上爬,遠瞧,旭日如血,在東邊的天空裏有如畫龍點睛。霧靄裏,煙海楊波,環繞在四季如春的鄉村,遠山、近岡、樹木與竹林,沐浴在輕紗裏。隨著太陽刺破煙海,燦爛的光芒刺向鄉村,故鄉的面貌漸漸地清晰起來。站在老屋前,西向美麗有如少女般的如花似玉。

  一條公路宛如一條綢帶,在故鄉穿越古今。故鄉人的清澈的眼波裏,老街如此親切,如此熟悉,也如此恬靜。在平時,公路不斷與村裏人打交道。走在路前一段裏,兩邊的秧苗青翠無比,撲入眼簾,隨著吹拂的風,秧苗一浪接著一浪,在風中舞蹈、賣弄與撒嬌。

  老街應該是從落坡處的古井起。一段公路兩旁,零落的建築物這裏一片,那裏一片。淳樸的鄉音,一句句不時在耳邊響起。溫情的眼波在傳遞著友好,在醞釀著理解。老街在風雨中飄搖,經歷了許久的年代。從純真的童年到成熟的中年,在我心中,老街到處是溫情,處處是熱火的鄉音。

  西向老街,呈丁字形。坐落在龍美村與美寨村的交界處。一些建築物已有些年代,比較陳舊的面孔,古老的風格,樸素的色調,十五六座三層的樓房有些清冷地屹立在一起,電器維修店、雜貨店、手機銷售處、理髮店等等一間間排列著。早晨,幾處肉鋪還算熱鬧,不時有人光顧。大約十點多,街道上人更少,老街更顯得寂靜、蒼涼與古樸。

  幼稚園新建不久,比較嶄新,落落大方,與郵電局對視。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時傳來。純真的言語,稚嫩的嗓音,活潑的場面,在園裏沸騰著。偶爾一個老師的手腳在舞動著,孩子們依葫蘆畫瓢,跟著手舞足蹈、旋轉,上下蹲立。下課鐘聲一響,整個幼稚園熱鬧起來,給老街多了一種活躍之美,多了一種祥和之氣,多了一片生機勃勃。

  郵電局深藍色的玻璃成片地展露著,恰似一片巨大平滑的鏡子,展露著鮮活的外表。幾棵綠樹在樓前巍然站立,蔥郁的樹冠透出一股清新。郵電局除了郵遞書信和貨物,也送報紙和雜誌,也兼職收電話費和電費,還兼賣飼料與農藥,有一些五花八門、雜亂無章,不像城裏那樣,整潔、清新和秩序井然。

  往上,鎮人民政府威嚴地挺直了胸膛,堅忍不拔,精神抖擻。它在鎮裏位於突出的位置,管理著仙夾鎮,在老街上格外醒目。一些迎風飄揚的彩旗,在眼裏異常鮮豔,訴說著對國旗的仰慕,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關心。

  鄉村裏人安居樂業,不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有不少人到處謀生。出國的僑胞,打工的鄉親,為官者,舞墨者,富裕者,他們都在為生活四處奔波,基本能過上幸福而較富裕的生活,成為鄉里人的家長里短。

  鎮政府大樓面前,是一個公園。那裏綠草如茵,美化了視野。健身器材錯落有致,不少人喜歡在上面運動,在公園裏散心、閒聊。一個標準的籃球場鮮明地擺著。黃昏時,一些學生,一些下班的工作人員,在打球,在投籃。“生命在於運動”,身強體壯的運動者在搶球,運球,在比賽……這給老街注入了一股活力,一股生氣。老街“夕陽無限好”,顯得神采奕奕,活力四射。

  在老街的交匯處,沿岔路而走,立馬可見仙夾衛生院,兩座嶄新的樓房,映入你的視野。在平時,小疾小病,感冒發燒等等的人們走進裏面。醫生輕鬆對症下藥,往往用不了幾個錢,立馬藥到病除。當然,老街上還有兩家衛生所,為保鄉人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衛生院的左側面,僑聯鮮紅、耀眼和輝煌地亮出自己的身姿。適宜的裝修,漂亮的臉孔,包含著濃濃的鄉愁,僑胞們的思鄉心切,這都凝聚在一顆顆心裏。仙夾鎮歷來都是一個僑鄉。一些華僑回國探親,捐資捐款,支持著僑鄉的建設與教育,令人尊敬,令人嚮往。一股股情系老街的鄉思長久,一縷縷誠懇的鄉情綿長。在許多人的心裏念著,想著,談論著。這一切可說威名赫赫,老少皆知。

  純潔的中學校園就是衛生院的右側鄰居。美麗的校園,粉紅色的圍牆。華僑們善心佛意,會場氣派非凡。前面的兩棵鐵樹四季長青;臺階兩邊的綠樹花草在風中點頭,以曼妙的芳姿點綴著會場。教學樓、圖書館、汾陽樓和食堂,在學生們的朗朗讀書聲裏益發動人。那一片讀書聲,那一聲聲鈴聲,都在扣動師生們的心弦,激勵著師生們努力地工作,學生們勤奮地學習。寬敞明亮的教室,整齊的桌椅,寂靜的氣氛,良好的環境都在前進的步伐裏震醒靈魂,撞響時代的鐘聲,一個個求學的學子們孜孜以求。

  西向老街,仿佛日久生情的情人,一個與我相處了幾十年的地方。它也是我時刻想起的老友,與它親昵,與它會晤,與它形影不離,不時唱響溫暖的歌曲,陪我一路到各處。每逢人在異地,卻心系老街。西向老街,真摯的祝福投入你心中。

 

 

唱響校園,和諧永春   2013-08-26

  啊,校園的雨聲從遠處傳來,沖進純潔的地方。雨滴在踏實的地上,也滴在思維上。校園是孩子的搖籃。孩子如東升之旭日,光輝灑遍世界。校園如天空一角,孩子就是畫龍點睛之一筆。他們踏著穩健的步伐,風風火火走進入一家,跨進一村,邁入一個世界的角落。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一個個校園培育一群群孩子。孩子宛如一枝枝根須,吸進翠綠色的源泉,支撐希望,影響明天,左右未來。在校園,孩子之間理應誠信友愛,團結互助,攜手前進,如根葉密切,如弓箭不可分,共創良好的學風,形成你追我趕、你進我亦進的校風,勤奮求實,最大限度地減少浮躁與摩擦,減少相互攻擊,減少相互敵對,減少彼此謾駡,拋開狂妄與驕傲,減少生活的風險與代價。孩子之間互信互愛,綻放友誼之花,馨香而悅目,芬芳而悅心。

  孩子,可以增加人生價值,努力奮鬥。“一年之中務必不虛度一日,一日之中務必不虛度一時。”奠定良好的學業基礎,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石,一步一步上升,一些孩子成為未來的棟樑之才。這樣,生活充滿色彩與活力,人生富有生趣與光華,日子富有浪漫和溫馨。

  “朽木不可雕也。”孩子不應當變質,不應當是朽木,而應是茁壯的木材。能工巧手,好玉自然能雕琢成器。在平時,孩子之間培養高貴的人格,相互信任,彼此坦誠,避免相互猜疑,相互防範。這樣,讓盡可能多的孩子具備良好的親和力,彼此之間和睦相處。品和諧之美,譜寫世紀的和諧之曲,唱響生活的各個角落,匯成一股良好的社會風氣,影響後人,催進前人,成為溫潤美玉,在眼中愛不釋手,氣氛令人流連忘返。

  孩子學會自愛,擁有親人之愛,擁抱熟人之愛,甚至具有比較缺乏的兼愛與博愛。一縷縷友情,一縷縷鄉情,一片片愛家、愛國之情,在心中播種,直至成為眾人眼中的蔥蔥郁鬱的大樹,人人有愛,大家和諧,永春和諧。

  兇惡、殘冷、爾虞我詐和陰險毒辣越來越少,克服磕磕碰碰,越過坎坎坷坷,沖過坑坑窪窪,人生之路多一片平坦,多一片光明,黑暗在手中盡力徹底根除,和諧成為主色調,走向比愛情價更高、比生命更可貴的自由之路。人生路邊,和諧之樹茁壯成長,翠綠欲滴,亭亭玉立。

  孩子,當對老弱病殘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同情,多一分幫助,少一分鄙視,少一分刻薄,少一分厭棄。孩子,應學會寬容他人。在生活裏,他們能尊重家人,體貼親人,關心他人。孩子,應養成主動親力親為,照顧長輩,養成“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作風,“儉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孩子們友好,孩子們文明,於是,萬家燈火萬家紅。他們將溫暖了人心,照亮了心程。從自我做起,從細節做起,愛意盡可能流淌在人與人之間,和諧之花四季長開。

  孩子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話不多,句句懇切;詞不多,個個真摯。孩子理應說實話,不隨時隨地說髒話,粗言野語,用誠實和實力給校園交上一封滿意的回信。校園唱響和諧,和諧永春的樂章已經在奏響。

  在交流的環境裏,和諧的綠色常駐,鬥志長存。在美好、友愛和和諧的校園裏,陶冶情操。昨天踏實而過,今天在我們手中,明天會更好,未來不止步。做好自己,獻上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哪怕只是作為一片葉子,也願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和綠色的和諧美景。

  永春,一直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和諧的種子如天女撒花遍及各個角落。他將會開出幸福美滿的花朵。花開的日子,以和諧出發,從校園做起,從孩子開始,永春,將會變成美好的縣城,走在康莊的大道上,校園絕響,匯成世外桃源的河流,灌溉心靈,滋潤文明,走向鮮花滿地的明天。和諧,將會在永春一直流淌、流淌、流淌……

 

  

  

  

  

校友活動 »»»

  

校友風釆 »»»

  

  

Copyright©2013-2025 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夾中學校友網

管理員:陳茂圳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