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八閩陳氏

長樂陳氏鄉情 《九》

作者:  來源:長樂市海內外陳氏文化聯誼會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2日

長樂陳氏鄉情 《九》

》《》《》《》《》《》《》《》《》《》《十一》《十二》《十三

9.6 石門

江田鎮轄村。亦稱首門,由石門、亥窯、牛坪等自然村組成。舊屬二難鄉,元為八都一圖,石門境。村墟坐落于牛坪山前,南負群山,北向漳流,東鄰江田友愛,西連環山,西北是三溪水庫。住有陳、周、劉、韓諸姓。陳姓人口居多數。人均僅有田地三分多,不足以維持生計。改革開放,向外尋求發展,農工商並進,辦有磚廠多家,五金公司和專賣店十四家,還有花崗石開採和加工等。

石門多山,故又稱石門山。境內山有牛坪山、金峰山、嶺兜山、南安山、鳳崗、靜山、獬豸山、羊尾山等等。石門古屬靈石裏。《石門寺碑記》曰:靈石裏之山多巨石,奇形怪狀不可言者多。閭前舊有雙石夾道,高聳若門闕,故名其地曰石門。陳省曾于萬曆十七年在嶺兜山即石門嶺留下“松楸在望”刻字,次年又在此嶺留題“石門萬曆庚寅歲重九日前兵部侍郎陳省書”。獬豸山麓有三大石,鼎峙如品,上鐫“艮岩”二字,稱一品石,亦名艮岩。又有建于道光五年的文昌祠。祠內和祠周有“浣筆泉”、“滌硯池”、“聚星岩”等題刻。文昌祠為縣級保護文物。祠旁醒泉岩洞,水聲泠拎,冬夏不涸,陳心炳書題“醒泉岩”三字。洞口有池,陳心聯鐫“風池浴月”四字,洞內有心炳長子仁准“仙桃”題刻。祠後層岩疊石,高頂處有陳韜園書鐫“聚星岩”三字,又有陳壽田書題“文明氣象”、“景行景德”等題字。這裏洞通半山,暑月涼蔭。浣筆泉、滌硯池等,皆天然勝景。

迤南一岩形若官帽,旁生古榕,猶如簪花,稱紗帽石。風崗西坡有兩巨石對合,由上而下傾欹,狀宛鳳鳥飛向溪澗飲水。他如羊尾山上高極十餘丈的指動石,形如芙蕖的蓮花石。旁建有蓮石寺。

層巒疊嶂,水必成溪。石門村南峽谷有三溪口諸水彙聚而成的潼溪。潼溪激流奔騰,繞村廓忽北忽南變換流向,注入佛厝港後受潘定斗門制約,發揮其對下游的潤澤作用。石門潼溪及其自流漫灌水利系統是石門及其附近農民一項科學創造。千餘年來始終起著潤澤田園、保護生態、改善生存環境的作用。

石門陳氏始祖圖。二世祖愈。裔孫有遷邑東者,有遷光俗裏營前者。近代各支派世裔因應求學、就業、謀生之需,遷離故土,徙福州、福清、永泰、廈門、上海、浙江會城、臺灣等地及美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

石門衣冠濟濟,科甲相望,才俊之士,代不乏人。清代康、乾、嘉間,鄉賢重教育人之風尤盛。不僅本村辦有齋舍書室,還置宅舍于福州,使旅省學子居有定所,學有所成。歷代出二十七名庠生,七名廩生,九名貢生,十五名舉人和二名進士。

圖  號南坡居士,後粱開平二年( 908)居石門,自古靈遷來。後晉天福二年建宗祠於溪西山後林。七年卒,壽逾八十。

愈  字次韓,圖長子。北宋開寶間以賢良舉,由庶僚曆躋通顯,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僉部掌政司徒、少常伯營田侍郎,自是因官立號,稱營田陳。

胥  字誠之,愈子。賢科,官大理評事。

溥  字仁甫。熙寧九年丙辰(1076)進士。官文林郎、朝議大夫。子毅,遷邑東隅。

洵  字彥清。紹聖間舍資倡建石門橋,並襄助三溪房居扆建湖圳橋和三溪下橋。

榮光 紹興間擴大溪東宗祠規模。縣房臨安府少尹應石門寺僧宗穎之請,撰重修石門寺碑。

涇  太學生,明景泰間,充橫塘田為營田公祭田。

印  弘治七年,授監石丞,奉差便道歸,命弟欒侄德燃重修族譜,辟祖廳、造塔、建下路屋宇。

榮  號石門,成化間淨身人宮為內侍。正德間官南京都知監。石門太監裏由此而來。

德熒 正德十一年,編宗支圖,作序。

一中 字公本,八都人。嘉靖四年舉人。景寧教諭。

從慎 原名守密,號靜山。萬曆三十九年貢生。授福寧州訓守,升浙江新城教諭。生平潛心宣導建祠、修譜、造橋、蓋塔,德行文章無愧師表。曾赴浙扛新城會宗。

璧  字以躬。康熙十九年亞魁。福安教諭。

學仕 逮事曾祖,壽八十,夫婦齊眉,孫曾以次成立,一身親歷七代。

立容 設鼇台書舍,課子弟講授。

立旦 治家勤儉,起家重教。創辦後巷書齋,後再置福州花園和宅舍,禮聘俊士,匡教子侄。

立津 康熙間稟請長樂當事蠲免貢荔枝龍眼分派費,使民困稍蘇。

立體 通四子書,而立之年主書舍講席,逾八十猶諄諄不倦。

琛  字則獻,號環潼。乾隆十年貢生。學向淹貫,為時所重。嘉慶十一年建鼇頭園,以詩酒終老。

溢  字思中。性好古,不慕榮利。構鐘山草堂于石門南頭岱溪麓。與高棅、王恭友善。

磷  字則鹿,一字壽岩。乾隆四十二年,以孫學穎贈奉直大夫、工部都水司郎中;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工部營繕司員外郎;嘉慶元年,贈中憲大夫,山西雁平兵備道。

三吉 字立旦,一字景周。監生。乾隆四十二年,以子學穎封奉直大夫、工部都水司主事;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工部營繕司員外郎;嘉慶元年,贈中憲大夫、山西雁平兵備道。

筆光 字學碩,一字遜齋。監生。乾隆五十五年,以弟學穎封奉政大夫、工部營繕司員外郎。

筆銳 字學望,一字敦齋。監生。嘉慶元年,以弟學穎封中憲大夫、山西雁平兵備道。

學穎 榜名筆峰,別字蓮石,晚號韜園。乾隆四十年會魁。觀政工部,五十四年典廣東鄉試,獨掌文衡,所得多知名士。旋由本部郎中京察一等,授山西雁平道。絕苞苴,峻風節。屬邑有蠹吏設騾馬行,商賈控於學穎。吏納貲請贖,學穎不允,治其罪,立碑示禁。建鬥山書院,延名師增膏夥,以課諸生。值朝廷西巡,一切供帳不侵官不擾民。以母老乞歸養。留別土民詩雲:“爾有室家吾有母,太平同此樂熙熙。”丁母艱,服除,分發陝西鳳鄰道。時秦地用兵,在大營贊理軍務,事竣,引疾歸。居林下二十餘年,建有竹亭,翠篁萬竿,綠蔭環繞。足不出裏門,以維持風俗為任。捐祭田,修族譜,睦鄉鄰,培後進。歲歉散余谷減價平糶。日臨摹名帖,積《稀餘堂翰墨》十餘卷。求書者常屨滿戶外,盡幅寸箋,寶若拱璧。臨卒前預撰墓誌,自稱:“性鈍樸,少機警,快口直腸,胸無城府。在部曹恪守繩墨,不知有營求事.有以識風尚諷者,輒笑頷之。出膺外吏,弗求表異,唯職司觀察,顧名思義,用自警省”。年七十九卒。著有《韜園詩集》、《營前陳氏族譜》。

皎玉 字立濯,一字瑞岡。乾隆四十四年亞魁。有文名。

誦  字希恭,號厚齋,學穎子。嘉慶三年舉人。刻意勵行善守,清白家風,鄉閭重之。

藹  學穎孫,誦子。咸豐元年亞魁。

心炳 字希耀,號葭塘。本衣冠舊族,獨苦讀如寒士。嘉慶六年舉於鄉。曆署湖南會同、臨湘、滬溪、新寧、湘潭、寧鄉等縣,均有善政。授醴陵令,適蛟災之後,縣城及沿河民居具被漂沒,心炳履任後,議賑議蠲,民賴以全活者眾。嗣複領修衙署,重建考棚書院,以工代賑,撫恤多端。在任三年,士民德之。以內憂去官,眾依依不能舍,為之鐫石記績。家居近十年,不事幹謁。著有《說文小重複》、《韻語瑣掇》四卷。嘗主修《會同縣誌》十二卷。父陳源。母漳阪故家女戴氏,性溫柔,知大體。及笄歸源,逮事太姑及翁姑,色養備至,以孝聞。源慷慨好施,必極力贊成,無吝色。子七人,均英偉,負時名。孫、曾五十余人,玄孫二人,晨昏問視,恒不識其名,但點頷而已。卒年八十四。以子心炳敕封太孺人。弟立端,字希布,一字硯溪,擅詩。

邦壽 羅網散失,續修宗譜,作序。

琛  字則獻,改“佛舍”房名為複舍,選址宅柄堤東端溪邊建石橋,書“聚龍橋”三字勒碑西橋頭,又在鼇潭右側建鼇頭園。

朝模 字希喬,一字松皋。嘉慶九年舉人,崇安將樂訓導。恬靜寡言。與諸生講學,亹亹不倦。重名節,敦實行。每以龜山學行訓勉諸生,將樂人士咸感其教澤。兄朝梗,字希鼎,一字勤夏,道光七年,以弟朝模贈修職郎、將樂縣學教諭。

心崢 字希標,嘉慶十四年,以侄玉銘封奉政大夫、翰林院編修。

筆燦 宇學琮,一字樸園,監生。嘉慶二十四年,以侄玉銘封奉政大夫、國子監司業。

玉銘 字希贊,一字潼溪。嘉慶九年,年逾冠,以縣試第一補諸生,膺鄉薦,十年乙丑(1805)連捷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曆官國子監司業,司經局洗馬。嘉慶十八年、道光元年典試湖北、山西。嘉慶二十一年鄉試,分校北闈,得陳殿撰沆、劉宗丞誼、李太史之琯、劉制府源灝,皆知名士。道光二年考差,為同官株累,罷歸。著有《慎余堂文賦》一卷,試帖百餘首。父學猷,原名筆彩,一字東屏。邑庠生。嘉慶十四年,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編修;二十四年,贈奉政大夫、國子監司業。

懋中 字希芝,一字綺泉。增貢生。事親無違,持家有法,督教諸弟,隨才造就,均能成名,一時有白眉之譽,以弟玉銘封奉政大夫、國子監司業。

亮工 字希鎔,一字寅修,玉銘弟。嘉慶二十四年舉人。

長禧 字希賡,一字藍泉,玉銘弟。道光十四年舉人。

堯雲 字哲矩,一字祝三。道光十九年舉人。

仕端 字文石。生未周歲而孤,事母唯謹至孝,三十二年如一日。晚歲授徒鄉里,不計修脯,貧者德之。

兆銓 原名鴻濤,號瀚滄。光緒五年舉人,山西知縣。清廉愛民。

亨祝 號幼弼,亮工子。光緒八年舉人。性耿介,教子有方,課生徒諄諄不倦。工書法,善繪山水,時人寶之。

萬青 號選甫,玉銘孫。光緒十四年舉人。

禮竾 偕弟禮錡、侄孫學恂,創辦石門道南小學。

荀鶚 字頡雲,邑庠生。入民國卒業于金陵大學福州分校任金門縣知事。一生以興教育才為己任,曾創辦大廟山商業小學、金門第一小學、金門中學、道南小學。

樹銓 字翥京。宣統二年歲貢,授業課徒嚴謹,參加民國六年長樂縣誌編修,擔任採訪。

弼光 字叔翊,號菊逸。光緒十七年舉人,民國元年警官學校畢業,熱心桑梓公益事業,王伯秋任第一行署專員時曾提任財政委員會委員。

石門山青溪秀,環境幽靜,老人耆壽者眾。

好妹 閩中地下党石門支部書記。1947年 3月犧牲,追認革命烈士。

文清 志願軍二十軍一七五團四連炊事員,1951年 4月犧牲。

仁棟 閩中遊擊隊石門支部書記,1947年遇難,追認革命烈士。

敬  福州水警總隊督察長,1948年赴台活動,1962年遇難,追認革命烈士。

孝華 福州三中書記、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忠前 武漢水運學院動力系畢業,廣州文沖造船廠高級工程師。

航  攻讀西密歇根大學圖論電子科學組合專業,獲哲學、科學雙博士學位。現任密蘇裏大學終身教授、國際組合數學及其應用研究院研究員。

蘇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科學博士,加利福尼亞州矽谷電子計算控制中心工作人員。

行永 福州大學教育系畢業,原三溪初級中學校長,現任長樂教師進修校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辛亥革命至五十年代這半個世紀,石門村基礎教育滑坡,僅有兩所村塾和一所初小,教學水準徘徊在啟蒙識字起點上。四十多個春秋,僅出三個大專生、二個中專生、二個高中生、四個初中生,文盲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新中國成立後,石門辦起了完全小學,周圍村鎮江田、三溪也有了完全中學和初級中學。

 

9.7 南陽

江田鎮轄村。舊屬昌化鄉良田裏,元為十九都二圖。村鄰東首祉,西南嶺,南毗福清市城頭鎮,北壟下。

始祖德孝,江田南陽上杭房裔孫。現在住村二十餘戶。多數已遷居省內外。

南陽地處長樂南部多山地帶。方圓二十多平方公里內山巒起伏連綿,森林、草地、沼澤和溪澗、山塘、水庫等組成壯麗多變的自然風光。蓄水量一百三十萬立方米的南陽水庫建於1972年,于渠上建有水電站一座。自鎮治江田至南陽,一徑深入,高山夾峙,溪澗中流,十七裏山道布有三道隘口,危岩擢發,形勢險峻。歷來交通閉塞,外人罕至。解放後政府長期扶貧,組織走互助合作和聯產承包道路,鄉人生活狀況逐步好轉。

九十年代十公里進山公路水泥路面鋪竣,山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進一步改善。近年部分田園退荒,人口陸續外遷,經商、就學、打工,向外謀發展。

南陽村是長樂縣著名的革命基點村、抗日遊擊隊據點村和為革命輸送優秀人才的搖籃村。

1944年 8月至1945年 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閩中特委機關和閩中遊擊隊等遷設在南陽村。省委機關在南陽期間,發動、組織和部署沿海各縣開展抗日武裝鬥爭,舉辦黨員幹制部訓練班,學習毛主席《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等文章。當時省委機關辦公處設在陳亨源故居。幹訓班辦在舊學堂。電臺和秘密會議地點安在九坑山山洞。

南陽村英雄兒女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作出過傑出貢獻。

亨源 又名亨姐。家境貧寒,早年從醫。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福(靖)長(樂)平(潭)中心縣委書記、長樂縣委書記,閩浙贛遊擊隊閩中支隊副司令員。1942年被捕入獄,頑強不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閩侯專員公署首任專員、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副司令。1950年卒,享年五十,葬塔山南麓。

亨光 1939年經其兄亨源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黨支部書記、中共長樂工委書記、遊擊中隊隊長、福長平工委書記、遊擊隊政委等職。1947年 5月 9日被捕,10月犧牲。

俊豪 亨源子,新四軍戰士,1941年 4月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希孟 閩中遊擊隊幹部。1945年 6月犧牲。

野  閩中遊擊隊隊員。1949年 3月犧牲。

亨勉 閩中遊擊隊隊員。1949年 3月犧牲。

敢  福建省委警衛班班長。1951年 7月犧牲。

恒勉、恒求、利朝、恒亮,亦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

志忠 歷任閩中遊擊隊長樂大隊隊長、中共長樂縣委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長樂縣副縣長,縣委副書記、莆田地區農委主任。

璋  女。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血液學研究所教授,博導,天津市勞動模範。

傑  字由哲。福州化工廠廠長,福建省勞動模範;福州市化工局高級工程師,局長。

瑜  女。長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1991年福建省勞動模範。

陳亨源故居

座落南陽村西隅,負山面洋,洋式四扇三雙層土木結構,院內鑿水井一口。享源青少年時代居此讀書、行醫。1944年 8月至1945年 6月為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辦公地點。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為1986年公佈的長樂縣級保護文物。址設南陽村陳氏祖廳。經1991年重修,後辟為省委舊址展廳。大廳前額“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為省人大主任程式所書。三副柱聯,之一:“閩浙贛革命先驅風揚左海,福興泉英雄偉績氣壯八閩”;之二:“青史凜千秋功高績偉,紅旗飄萬代人傑地靈”;之三:“推翻三座大山賴先輩英勇奮鬥,實現四化偉業望後人發奮圖強”。廳前埕重修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碑,系由中共長樂縣委和長樂縣人民政府建立。

 

9.8 溪湄

江田鎮轄村。舊屬二難鄉泉元裏,元為五都二圖。東南三溪村西上了山,南西園村,北下游村。地處山區,古代交通閉塞,進出須步行山間小道。解放後由三溪至溪湄修有公路。近年僑胞陳航生捐資十多萬元,用石板條鋪設路面,車輛可駛入村中。村建有蓄水十萬立方米水庫和初級小學校。

溪湄溪山幽深明麗。溪湄山與羅山接埒,有襆頭石、筆架石、寶山雲、珠湖月、文筆峰、石澗泉、龍津釣、馬嶺樵、南陽耕、西侖牧等景觀,昔稱溪湄十美。迤南郎官山界連福清。僻靜山村有溪澗環繞,古樹長青,清泉長流。留有數圍古榕、古樟二十多株。宋理學家朱熹過此,稱道溪與山之美,為題“溪山第一”。今碑刻仍存。溪湄耆老得溪山清幽之勝,多頤年延壽。
溪湄古跡有保福寺,創于宋太平興國七年。明吏部主事陳艮、清代名醫陳修園等皆在此讀書。寺經清乾隆、道光、咸豐、光緒及民國數次修葺,舊額猶存,碑刻保護較好。1997年又經鄉人翻新,今名保穀禪寺。

陳艮第宅,吏部主事陳艮創於明洪武中,內有陳艮習靜山房。宅第三進今為村委會辦公室和醫療站。

陳修園故居,在陳艮習靜山房前右數武,原系先祖陳伯騶溪湄草堂舊址,修園自構一宅而居。今故居留正門圍牆,內部已被改建。

秉忠 字德海,溪湄陳氏始祖,南陽阜房裔孫。

艮  字從時,號陽門山人,居習靜山房。甫弱冠,與方懋、林賜、王錫讀書于郎官山龍溪寺萬卷樓。洪武十四年以明經薦任吏部主事。永樂四年直言諫成祖營建北京,忤旨,謫交趾,後複忤執政,出判嚴陵。善決獄,召為吏部文選司主事。著有《從時集》。其祖自羅源徙居長樂五都泉元裏。父彝,稱白岩處土。

念祖 字良友,一字修園,號慎修。祖居廊,歲貢;父巨源,邑庠生,嘉慶二十三年同贈文林郎、直隸威縣知縣。念祖幼年喪父,家貧,好讀書。在其祖居廊薰陶調教下從醫。乾隆五十二年肄業于福州鼇峰書院。五十七年中舉,翌年會試不第。寓京師因治癒光祿卿伊朝棟中風症和軍機大臣和珅足萎症而名噪京師。回閩主吳航書院山長,潛心著述。悉心研究《內經》、《金匱》、《傷寒論》等醫書,尤致力於後漢張仲景學說。嘉慶二年主講泉州清源書院。六年參加大挑,得知縣,簽發直隸候補,後升直隸州,代理正定府。所至皆善體民情,不事鞭撻,革除諸弊。公餘為人治病。二十四年,歸居福州,重操醫業。一生“半治舉子業,半治刀圭家”,積極從事醫療和醫學普及工作。琉球王得腦風症,眾醫無效,念祖開一方,使服一劑而愈之。著述多達七十餘種,主要有《傷寒論淺注》、《金匱方歌訣》、《神農本草經談》、《醫學三字經》等三十多種遍傳於世,為醫家所珍重。道光三年卒,享壽七十一。葬溪湄村南山,墓為省級保護文物。長樂縣中醫院1984年改名為陳修園醫院。

兆豐 又名彥滋,字雪岩。溪湄人,省居。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進士。翰林院庶起士,四川平武縣知縣。

錫瓚 寄籍閩縣。光緒十七年舉人,十八年壬辰(1892)進士。

天尺 初名韻琴,字尺山,筆名番薯裸先生。念祖後裔,居省城。民國二十一年在福州南後街設立三山國醫專門學校,自任女科(婦科)、幼幼科(小兒科)教授,編《藥性歌括》以授生徒。長樂許多名醫皆出其門。嫻詞令,善文筆,入說詩社,著有《孟諧》、《麻風女傳奇》等書,其《閩諺聲律啟蒙》,尤為膾炙人口。

治安 福建公立法政學堂畢業,省居。民國間在福州執律師業,曾任福建省實業廳視察官、永泰、平潭縣知事。曾發起續修南陽陳氏族譜。

錫良 字智開,號天石山人,光緒間附貢生,福建法政學堂畢業。民國間歷任永泰、平潭縣知事,解職後居福州執律師業,曾參與續修南陽陳氏族譜。1956年受聘為長樂縣政協委員,致力地方文史收集工作。

元魁 錫良孫。歷任福州市副市長、福建省政府副秘書長、華福公司總經理。

元棪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歷任空軍某飛行學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訓練處處長。

心遠 福建省企業局局長。

秉釗 同濟大學建築規劃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9.9 下丁

江田鎮轄村。舊屬二難鄉泉元裏,元為五都二圖。東下丁山,西新頭山,南鄰山,北下游村。
克乃始祖,南陽陳林柄房。

維忠 歷任中共福清市委副書記等職。

北章 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9.10 橋裏

江田鎮轄村。在本鎮西南端。八十年代新建村,由本村和新元樓、龜山、橫店、東園、東灣、上丁等自然村組成。曾屬環山,為革命基點村之一。東鄰下丁村,西北倚七岩山毗玉田馬台村,西南接王母山與福清交界。

王母山有岩洞;幽深不測,村人平時未敢通達。抗戰時期,遊擊隊嘗出沒於此,設電臺,送情報,與敵周旋。

本村有陳、王、張、魏、丁等姓。新元樓、上丁等陳姓,屬南陽陳裔。

廷康由江田林炳房遷上丁。

東灣陳姓為南炎陳,乾隆元年由閩南遷來。

橋裏福和希望小學,是本市唯一一所希望小學。為全國五十所模範希望小學之一。校長陳祖慰為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

勤臣 號金揆。致遠艦副管帶,在甲午海戰中殉難,墓葬新元樓崗脊尾。

震  福建省科協副主席,高級工程師。

 

9.11 克明

江田鎮轄村。舊屬昌化鄉良田裏,元為十九都,江域境。東鄰下沙村,西接江田村,南抵天池山,北至海灘。

克明樓,以始遷祖克明而得名。南陽陳周東房仲剛派克明,於清乾隆間入遷。

這裏原是江田鄉的一個小漁村,處濱海沙丘地。起初只有幾戶人家在沙丘上搭樓討魚為生。受風沙、海嘯侵蝕,累次遷移不定,生活艱難。1999年這裏出土了一座媽祖宮,證實約在一百多年前,有一次大颱風和海嘯把這座宮廟淹沒了。近年由僑胞陳杭生捐資和鄉人共同努力,已修復了媽祖宮舊貌。

克明樓人均不足一分地,外文武圍墾後也沒有小海可討了。村民多外出謀生。市委包村扶貧後,農網得以改造;村建了水泥路,安裝了自來水和新公廁。村貌有了很大改變。

克明樓村在過去的歲月,對革命作出過光榮的貢獻。許多人同時參加革命工作,在遊擊隊裏擔任要職。許多人參軍參戰,為渡海解放平潭立功。解放後為社會主義建設也作了很大的貢獻。
天妃宮在克明樓,又稱佛亭。背山面海,據考屬於宋代。後由於海浪衝擊,廟圯基存,後人在舊基上重建,外牆上留有宋代雕刻雙龍搶珠,並有殘柱聯雲:“浮海有舟皆擁護,宇宙無雙口大老”等句。

克明樓村小重教,建有小學,人文發達。

佐  解放前任中共連山支部書記,與陳雲官、陳祥官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駕船渡海解放平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子熙 解放前在革命遊擊隊任職。現為處級離休幹部。

峰  解放前在革命遊擊隊任職,1985年6月至1991年1月,選任長樂縣政協第四屆、第五屆副主席。現為處級離休幹部。

雲欽 女,陳峰妻。解放前在革命遊擊隊任職。現為處級離休幹部。

國財 解放前在革命遊擊隊任職。現為副廳級離休幹部。

國榕 子熙長子。長樂教師進修校中學高級教師。福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康熙的故事》等文學作品。

國勇 子熙四子。冰心文學館副館長。

焰  國財次子。福州市檢察院某處處長。

國利 上海第一軍醫大學畢業,主任醫師。

熊斯霞 女,國利妻。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福建省造船總公司高級工程師。

國健 廈門大學政法系畢業。現任福建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某處處長。

崢  旅美博士。

 

9.12 溪山

江田鎮轄村。舊屬二難鄉同榮裏,元為八都二圖,溪南境。地處江田北部,東毗漳流,西鄰竹田,南接石門、邦上,北界三溪村。

溪山及三溪村,皆因溪而得名。貫村而過的三溪,是長樂東南部獨流入海的重要水系。源於福清,北經江田山地丘陵區,諸水流會歸於破石潭,分而為潼溪、南溪、北溪三溪,勢如鼎足,故亦名鼎溪。鼎水分流,村居夾岸,人煙稠密。前人留有“山抱平洋水繞田”,“一帶村場萬灶煙”的詩句。兩岸溪橋飛架,大橋、平橋、小橋、當橋、下橋等如龍臥水,如虹披天。兩岸街巷相通,行人如鯽。三溪街很早就成為長樂南鄉著名街市之一。從這裏沿溪而上,舉頭天半,但見峰巒擁簇,群青攢翠,列嶂如屏,是為屏山。曆屏山搏紗、破石諸潭,有九仙洞、歸愚洞、天龍井等景觀。天龍井下生龍潭,裏人曾勒“龍潭獻疏所”以記跡。望一石如豸,名稱豸峰。峰麓建有朝元道觀和紫陽閣。昔理學大師朱熹寓居長樂,築室講讀其間,賞玩環周勝概,曾喜而書刻“朝元觀”於入門處。該讀書處產墨竹,竹節漆黑而有光澤,傳為朱子揮毫潑染而生墨斑,村人呼其地為朱子座,其竹為朱子竹。每當夕陽漸微,明霞舒豔,或一抹在山,或萬疊映水,齊薄漢之孤騖,映垂天之彩虹,這吳航十二景之—的“屏嶂鋪霞”勝景,處處充溢著自然山水的靈氣和騷人墨客的文墨氣,直令人歎為觀止。裏人陳省在此山留題刻石十餘處。“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船”,傳留至今的龍舟夜渡,亦是三溪奇特一景。

與屏山對峙之山有當陽山。此山原多柏木,因又名柏山。宋時這裏還地處海濱。山間建有當陽寺、瑞峰寺。當陽寺後釣鼇石蘇才翁題刻,是我市最重要的宋代摩崖石刻之一。計二十二字。其中“釣鼇”二字為楷書,“慶曆丁亥秋颶風起餘陟是山巔觀海波也才翁題”,二十字為篆書,分四行排列,字徑四十釐米。末附一行楷書:“瑞峰院住持王顯曇刊。”另一石上,還有北宋熙寧間知州張徵和福建轉運判官蔣之奇的詩刻。是研究長樂海岸變遷的重要史料。均列為縣級保護文物。

本村有中型水庫——三溪水庫。建于三溪上游潘寺嶺。1958年 4月始建,1959年10月建成。國家投資三百二十多萬元。主壩高三十四米,長二百二十米;副壩高二十一米,長一百五十米,有輸水涵洞和上下溢洪道配套。總庫容量一千又七十二萬立方米。集雨面積四十平方公里。輸水幹渠總長二十七多公里,灌溉面積二萬五千畝。壩後電站和三溪二級站,共裝機五台一千二百四十千瓦,年發電量二百至二百五十萬度。庫區青山秀水,蒼松翠柏,風景如畫。

溪山住有陳、潘、林諸姓。陳姓祖源出自石門。

居扆 字文舉,號首卿,陳圖四世孫。北宋熙寧間,慕當陽山峰巒挺秀風光宜人,欣然由石門遷入,為溪山陳姓始祖。九年丙辰(1076),與侄溥同登進士第。嘗造三溪下橋及石板路,裏人稱長者。
椿  字元老,《通志》、《閩書》作陳椿年。淳熙五年戊戌(1178)進士。

子炎 字若師,逢午侄,三溪人。淳枯六年特奏名。

斌  原名賓賢,字國用,三溪蓮池房。洪武十一年舉人,選授浙江處州府學教授,遷國子監學錄。嘗修先營田陳氏族譜,永樂十年孟夏自序之。

驥  字致遠,斌子。永樂三年貫江西應舉,四年丙戌(1406)進士。授廣東陽山知縣,遷樂會知縣,浙江海甯知縣。宣德間擢禦史,寓杭州新城縣。

存衡 三溪人。四川典史,升府經歷,署江津、彭縣知縣。

長煥 字子章。性篤實,從不作欺人語。與柯順耳異姓同居,曆三世,男女各數十口無間言,人稱為異姓同胞。

琦  字乾德,三溪入。雍正七年舉人,十一年癸醜(1733)進士,知堂邑縣,以清儉自持,獄訟立剖。下鄉減僕從,毫不擾民。收漕令民自解。詳革梁家莊落地稅。為鄰民讚歎。在任十年,卒於官。其祖天澤、父長煥皆贈文林郎、堂邑縣知縣。

永清 字立佑,號雪溪。乾隆十五年武舉,選授武信騎尉,浙江樂清協千總兼理鹽政。

天明 字行浚,號濟昆。雍正間諸生,嘗輯先世營田陳氏族譜,自序之,又撰三溪柏山當陽寺重修序記。

 

9.13 官定

流水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良田裏,元為十九都一圖。村東鄰流水,西鄰港西,南鄰上擋,北鄰仙橋。

始祖世宜,由古靈陳十八世遷來。

村有小學一所。

 

9.14 巴頭

流水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良田裏,元為十九都一圖。村四鄰東沙坡,西公路,南樟阪,北流水。

始祖克聰,由南陽陳江田周東房遷來。

 

9.15 洋頭尾

溪北村轄自然村。舊屬二難鄉昆由裏,元為七都二圖,鼇頭境。東鄰甲裏田,西鄰塔下,南鄰洋頭溪,北鄰洋頭洋。

始祖宜之,由鶴上玉溪陳十六世遷來。傳四世至尚騰,先生二子坤坤、麻麻溺水而亡,後又生亦郎、亦良、亦華三子,振興家業。父子合夥在福州開店,生意紅火。尚騰樂善好施,將部分錢財施捨貧民,福建巡撫賜“盛世耆英”匾,現還掛在祖廳。

村內有古井一口,久旱泉流不息。又有定風壇,又名金剛壇,相傳不管颱風多大,壇周皆風平浪靜。已毀於清代。

學坤 知名企業家,現為長富集團董事長。十八歲到南平學打石藝,1986年創辦後穀石料廠,1995年創辦南平市長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市區五屏山開發長富花園。1997年組建長富集團,建設全省最大規模的奶業基地。投資超億元,建成六個現代化大型牧場,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龍頭企業。長富牛奶以其自身品質優勢,成為省內乳品市場的主導品牌。省委書記陳明義視察長富集團時,為書題“爭創一流”。

秋雄 廈門大學畢業,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幹部管理處處長。

逢光 廈門大學畢業,財政部駐福建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副處長。

忠  武漢軍校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團團長。

 

9.16 壩頭陳

溪北村轄自然村。舊屬二難鄉同榮裏,元為八都二圖。東鄰蔣朱,西鄰林厝,南鄰潘朱,北鄰林朱裏。始祖由嶺南遷來,屬仁凱裔。
村民以農為主,兼從事商業。

 

第十輯 松下篇

10.1 松下鎮

長樂市轄鎮。位於長樂縣最南端。東瀕臺灣海峽,有所轄的東洛島、東銀島、長嶼島等島嶼,海域遼闊,南臨松下港,與平潭縣一海相連,西界福清市,北靠江田鎮。大唐聖歷年間,曾劃析南部八鄉置萬安縣,天寶元年( 742)改萬安縣為福唐縣,元和三年( 808),撒侯宮、長樂二縣,並人福唐縣,其時松下屬福唐。至元和五年( 810),重置長樂縣,特別是宋朝統一後,長樂穩定了縣名,松祉疆域隸屬長樂,亦趨於安定。

今松下鎮前身是首祉鎮,鎮駐地在首祉村。該村原以溪流小沚名,後雅化為首祉。明清屬昌化鄉千齡裏二十都。民國曾設松祉鄉。1949年 9月後屬縣二區、七區,1958年 9月隸江田人民公社,1987年 7月從江田鎮析出設首祉鄉,1992年建鎮。1997年首祉鎮改稱松下,鎮政府仍設首祉村不變。鎮轄九村,二萬三千多人。其中松下、寨下、朱山、牛山頂、陳家裏、長嶼等村點的陳姓人口占一千多戶四千多人。

松下鎮陸地面積三十八點六平方公里。耕地六百六十二公頃。海岸線長十八公里,灘塗二百六十六公頃。盛產石斑魚、真雕等:海鮮珍品。捕撈業和灘塗養殖業、網箱養殖業有名,還有曬鹽、冷凍、水產加工等。近年建有中外合資福州寶聯化工廠。

松下地處長樂、福清、平潭三縣市交界,素為“長樂咽喉,福清門戶”。松下港為福州地區主要海港之一。為國內不多見的不凍不淤天然深水良港,是大陸離臺灣最近的深水港。處旗山東南麓,有吉釣島、石蓮山、人嶼、北限島、苦嶼、嶼頭島、小練島等島山屏障。港區水域面積為四千五百萬平方米。主航道水深十五~二十五米,深水岸線長達十六公里,可建五~二十萬噸深水泊位碼頭六十個。鄰近長樂松下投資區和長樂國際機場,開發條件好。長樂市規劃的松下深水港碼頭建設專案已經得到認定。省定的對台貿易台輪停泊點就設在港區內。

松下鎮境內名山有禦國山,一山插海,直聳霄漢,蓄捍衛鄉國之勢。山頂勒有“雲山天海”和“日角雲根”刻字,俗呼牛角山。鄭和下西洋航海圖示有此山。“禦國歸帆”為吳航十二景之一。周近高峙東北向的是老翁山,山皮石裸,狀如老翁曝背。西有脊山,秀聳如屏障。南展示旗山,明陳省有《旗山》詩雲:“雲開千里息烽煙,登眺悠然意欲仙。風浪靜時霄漢遠,滄瀛盡處水天連。魚鹽地足陶朱利,牛女津通博望船。不待秋來鱸可羨,日烹海上鱖魚鮮。”寫盡了地方風貌的韻致。旗山麓為寶鵲山疊石岩,大石方三十餘丈,上疊二石,又覆一石,憑空高竦,駭人心目。

境內古建築,松下有清化堂,山前有鹿山寺,壟下有鸛石岩、興龍寺。在松下澳有造于明萬曆三十九年的七級浮屠潮印塔。裏人有詩詠此塔:“面面玲瓏出海濱,真龍頭角此崢嶸。乾坤自古東南缺,形勝於今補煉成。萬丈光芒浮舍利,一天星斗煥文明。譽髦喜際風雲會,雁柱看標第一名。”天啟間,塔後建有潮印寺。

松祉一線,是長樂縣的風口浪尖。濱海颱風頻繁,松祉首當其衝。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松下民陳天養偕幼子在煙墩山砍樵,遇風暴,慘失其子,是夜暴風掣戶,繼又失其父。崇禎十二年八月十六日,風雨怪作,拔樹髮屋,海邊尤如洗。十四年八月初一日,大風拔木飄瓦,壞廬舍甚多。民國七年八月,一次暴風海嘯,使不少村莊覆沒,“四處浮屍,淒聲震野”。1969年 9月的11號颱風,1985年 8月的10號颱風,1990年 8月至 9月的12號颱風、18號颱風,1992年 8月的16號颱風,都給松下各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以前民居多築石厝,正緣於防禦颱風之故。

松下史稱松下寨。明洪武六年設防倭巡簡寨司,駐兵守防。二十二年加築煙墩嘹望台。嘉靖三十九年(1560)拓寨為城。崇禎九年(1636)擴城,使之上包山,下塞海,周長達四百八十丈。這些措施加強了沿海的防倭力量。但海倭勾結海盜,內奸串通外寇,沿海倭警,仍時常擾亂四境。長樂地連福州、福清,松下又是倭寇海上竄犯的首選之地,故受其禍尤烈。明嘉靖末葉至於清初,百餘年間,倭夷犯順,沿海居民屢遭蹂躪,遞遷遞複,靡有甯居。嘉靖三十二年四月,海賊洗劫大小祉。三十六年四月,村民避寇棄家內遷,無可歸者百餘家。三十九年六月劫大祉、小祉,殺數人,擄數十人入海。四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倭犯北鄉,過十四都,乘汐突犯江田,至二十都屯沚頭山,大祉寨千戶盂某和巡簡範鶴率兵與倭戰于燕石,鄉人義兵相助,倭潰敗奪漁舟逃入海。是年秋,倭屯海口,複來犯。四十二年三月,又犯。崇禎三年六月,海寇犯松下,被村民擊退。八月又以百餘船登岸,從山倒圍,死傷甚眾。四年七月,複登松下,殺人放火。在浙福副總兵戚繼光帥兵征剿之下,夷氛漸息。但至清順治、康熙間海盜倭寇仍不斷蜂起嘯亂,當局屢命沿海居民內遷,使許多地方幾絕人煙。

蘆溝橋“七七事變”後,松下被敵機狂炸三次。民國二十八年六月六日,敵機投彈十枚,男女被炸死四人。民房、商店、貨倉被毀數十間。六月二十日,機群擲燃燒彈三十餘枚,十字街房屋二百餘戶被燒,火延三日不熄。九月十五日,以竟日遭炸,死傷數人,毀屋二十間。1941年4 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日),日軍五百名由牛頭灣寨下登陸。松祉鄉副鄉長陳俊盛組織丁壯聯合松下水警分隊警兵在鹿山北嶺頭與敵浴血激戰,陳俊盛等三十一人壯烈犧牲。1943年 3月各界在松下大王山麓建“閩海戰役松下抗日陣亡軍民公墓”。1986年列長樂縣級保護文物。公墓由墓葬和紀念碑兩部分組成,背山面海,依勢而築。墓屏牆上刻有“英靈水在”、“浩氣長存”等題字。墓碑平臺上立國府主席林森題的“捍患成仁”四字。1985年春,陵園重修,碑加“閩海抗敵名垂青史,鹿山灑血跡炳千秋”等聯語。

 

10.2 松下

松下鎮轄村。舊屬昌化鄉千齡裏一圖。依山面海,處長(樂)福(清)平(潭)三縣交界處。東、南向瀕海,北靠山,西毗福清市港西村。村後山地多栽松,村居處其下,故稱松下。村前海灣浪濤拍岸,為松下灣,又稱松江。自古以來,是長福平三縣海上客貨運集散地。是福州地區著名的深水良港。八十年代起又成為閩台海上交往的重要口岸。經濟漁業為主,漁貿結合。
改革開放後,著力于發揮海港區優勢,拓養石斑魚、對蝦等,開展對台貿易,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村民開始走向小康致富路。村辦有小學校,九十年代集資新建教學樓。

村中居住著陳、林、楊等姓。其中陳姓支屬陳家裡,系營田陳氏系脈,先世自石門遷福清大厝,至隆,欽襲京衛輔駕,明萬曆間奉檄撫禦倭寇犯閩,積功封武略將軍,領兵鎮守松江,遂卜居松下,為松江營前陳初遷祖。墓葬本村後山坡,神道碑上大書“南坡陳公墓道”六字。族裔聚居地稱陳家裡。民國九年又由南陽阜房楊斌遷入一支。遷出,有上角厝房遷福安下白石鄉,遷福清西門外。

國琛 民國時任財政部駐浙江溫州督察員。

凱新 閩中遊擊隊中隊長,解放後從醫。

凱明 字俊盛。五歲失恃,奉母至孝,為人好義,具氣識。曾參加劉潤世領導的國民兵團。民國三十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淩晨,日軍五百人由牛頭灣登岸,俊盛明知眾寡懸殊,猶聯合駐松下水警分隊率村民、水警三十餘人,在鹿山北嶺頭狙擊日軍,血戰至午,身被彈傷,猶勉勵隊兵抗擊,迨日軍四圍,彈如雨下,乃扯碎懷中丁壯名冊,引槍自決,是役計殉難三十一人。俊盛犧牲時為長樂松祉鄉副鄉長兼國民兵團二區後備隊分隊長。

大恩 閩中遊擊隊隊員,抗日烈士。

文霖 旅日僑胞,在浙江金華市辦有中日合資企業,任董事長。

文欽 西安交大畢業,杭州絲綢廠高級工程師。

 

10.3 寨下

首祉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元為千齡裏二十都一圖。東瀕海,南首祉本村,西壟下村,北珠山村。

始祖江田南陽阜房裔用一。

主業農業,兼營一些商店小生意。在省外辦企業五金店九家。

銓  首祉人。閩中遊擊隊隊員。1949年 5月犧牲。

暇誰 首祉大隊婦女主任,1963年福建省先進生產者。

 

10.4 珠山

壟下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元為千齡裏二十都三圖。東瀕海,西本村壟下,南寨下,北千三灶。

始祖是南陽陳用宏,由江田遷來。

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商業為輔,在省外辦五金店二十五家,村辦紡織廠十家。

 

10.5 牛山頂

前連村轄自然村。舊屬昌化鄉,元為良田裏十九都。東鄰海,西、南鄰山,北鄰前連本村,有南柄溪水庫。

始祖隆,石門營田陳氏支系,于萬曆中奉命撫禦倭寇,鎮守松江遂居松下,家人散居牛山頂等村點。

農業為主業。

 

10.6 前連

前連陳朱,又稱陳家裏。舊屬昌化鄉良田裏,元為十九都,新增圖。現為前連村轄自然村。

村落東接大祉,西與福清交界,南毗牛山頂,北鄰東皋。舊時地處偏遠,單一農業經濟,村民生活較艱苦。近年景況開始好轉。

始祖隆,石門營田陳支系,萬曆中奉檄駐松江,居松下,家人散居陳家裏等村點。

 

10.7 長嶼

松下鎮轄村。地處長樂市東南端海域。由長嶼島、糖尾島、烏豬島等島嶼組成。東南海墘島,西有人嶼、石蓮山、大嶼、小嶼等海島,北與東洛列島對峙。

長嶼島是繼東沙島後的長樂第二大島。島上並列太湖山、小湖山。浪淘歲月,風激島灣,灣岸潔淨如洗,卵石、貝殼,玲瓏晶瑩。海天茫茫,島上僅有一口淺井。遍地岩石,少量山地,僅能種番薯。世代缺水,電訊阻隔,生計艱難。村民離島憑小海輪過渡。五六十年代以後搞了一些風力小發電。辦了一所小學。九十年代電話電燈電視已上島。

長嶼村陳姓村民祖屑古靈勳脈,明末清初由平潭大練島落居長嶼。村民方言帶平潭腔。

 

第十一輯 文武砂篇

11.1 文武砂鎮

長樂市轄鎮。是長樂南鄉沿海後起的綜合農業重鎮。早期是一泓海灣。舊屬昌化鄉海濱裏,崇化裏,元為十八都,陳義境。統有漢阪、岐頭、東山、壺井等村。東南部早先荒漠莽灘一派,俗稱風母砂。風砂肆虐,海嘯淩厲,所轄鄉村及附近田洋常受其害。民國期間,這裏便辦有小農場。1956年國家投資築堤建閘,圍海造田。1957年 7月工程竣工時,完成圍墾面積一千一百三十二公頃,其中含可耕地七百三十三公頃,水域三百七十四公頃。同時又保護耕地七百三十二多公頃。1958年 3月,創立國營文武砂農場,直屬福建省農墾廳,為縣級建制,下設三個作業區(站)。一站為原鶴上農場;二站壺井至沙尾墾區;三站近嶼頭,含東山、洋下墾區。此後又陸續增設四站、五站、六站、七站、八站。1970年農場體制下放,餅於鄰近公社。1971年改立文武砂人民公社。到1973年擴大政社區域,原鶴上公社壺井大隊、江田公社東山大隊同時劃屬文武砂公社管轄。1979年10月農場複辦,但仍為場社合一建制。性質屬綜合性國有農墾企業,實行場鎮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組織與管理方式。1984年 9月文武砂撤公社設鄉。1992年鄉改鎮。此時文武砂包括農場,區域總面積三十二平方公里。北顧鶴上鎮,西接古槐鎮,南與江田鎮相守望,東毗漳港鎮。現鎮(場)計轄九村八站,總人口二萬多人。其中東海等村及各站均住有陳姓村民或農工,計六百三十多戶二千四百多人。各作業區內的陳姓農工,是農場成立時由許多村莊的陳姓村民移遷而來的。

文武砂鎮是農牧漁林綜合發展的農業區域鎮,種養業是其支柱產業。境內地勢平坦,河港縱橫,呈現海積平原、風成沙丘、剝蝕殘丘等地貌類型。北部港塘有南港、中洲港、大塘港、新塘港等,塘塘港港皆匯通南部的十八孔湖。為防海嘯、拒海潮而建的千米長堤,十八孔水閘堤壩,為引灌三溪水庫之水沖淡鹽鹼而建、長達二十八華里的引水幹渠、渡槽、抽水機站,為防風固沙營造的萬畝木麻黃防護林帶,都是著名的堤防工程、水利工程、綠化工程和環境生態工程。這些工程大部份都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全鎮一千五百七十八多公頃的土地受益。種植以稻、蔗、薯、瓜、果、蔬為主。生豬、奶牛、禽蛋、淡水魚以規模生產為主。現有萬頭種豬飼養場和全市規模最大的奶牛場。十八孔閘內五千多畝淡水湖所產的天然淡水鰻、對蝦、鱸魚等在市場上特別受青睞。工副商貿逐步發展。文武砂美術工藝廠生產的軟木畫,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評福建省優質產品、百花獎和農業部優質產品,曾遠銷歐美各國。兩港公路穿腹而過,境內的主幹公路全部水泥鋪面。鎮有衛生院、文化站、郵電分局、影劇院,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校一所。

“碧海有奇觀,壺山天際浮。”文武砂自然與人文景觀熔於一爐,風光獨一。宋代沙京、嶼頭瀕海,常“田患鹵斥”。壺井是“俯臨滄海,仰接董奉山陲”的一方島。這一帶港河湖塘外狹內廣形狀如壺。島山上一井亦如壺,鹹潮往來,潮退其水複淡。故島山稱壺井山,地亦以壺井稱之。山不高不大,卻薈萃百丈岩、笏石、鯉魚石、鼓石、王母石、蓮花峰、浴鴉池等眾多景觀。千米長堤外,黃沙洲、鐵錘、鐵壋等天然神雕,日夜飄浮於風濤天際。人到此弄景探幽,襟壺山神構,覽碧海奇觀,悠然而頓生“我心如飛鴻,飄飄淩素空”之感。騷人墨客有詳盡的記載,標為壺江十景,曰:沙堤橫玉,壺井流瓊,鼇峰駕海,笏石當潮,懸岩聳壑,洽水環襟,草堂泡露,蓮阜凝煙,仙搓泛月,石鼓驚天。當金風送爽,鱸蟹競肥的時候,你架一葉方舟,泛月壺江,此際遠水長天,冰輪耀彩,壺山倒影,仿佛見的是琉璃世界。故前人標“壺江泛月”為吳航十二景之一。今日漫步文武砂,綠野放歌,湖堤飄帶,長閘掛虹,林濤鼓響,湖水天光,海峽體育城內高爾夫球場如茵如染。外文武海區新圍墾工程,將建成堤外之堤,閘外之閘,海中新洲。在這片土地上作大農業高科技綜合開發和生態旅遊開發,都有廣闊的前途。

 

11.2 東海

文武砂鎮轄村。舊屬東山村,元為十八都二圖。東山東瀕大海,西毗洋下、新橋等村,南鄰漳流,北接壺井。地貌多沙丘沙坡。南北兩頭分居陳林兩姓。1984年12月,東山分設兩個村:南頭陳姓東海村,北頭林姓東岱村。兩村均歸文武砂鎮轄。東海村北毗東岱村,南鄰漳流村,西連一站,東接十八孔湖。由北擋、中擋、下擋等自然村落組成。域內除田地、沙園外,還擁有沙坡一於三百多畝,蟶埕灘塗千餘畝,池塘六百畝,港道二百畝。近年種植龍眼二百畝,開闢鰻場一百畝。東海小學教學樓建於九十年代。

東山沙坡地長期主種番薯,主食也是番薯。但每至冬節後,鮮薯漸爛,越冬末春初,色味俱變,不可食用。康熙間,本村有陳朝范母親創意發明“番薯擦”,把鮮薯鑤為長條,涼曬風乾,從此番薯米得以登場。作為薯米加工工具的番薯擦,遂傳向全國。五十年代初金峰太平號等幾家作坊,生產的銅制番薯擦,銷遍全省並遠銷浙江等省地。

東山陳由南陽陳裔自江田遷來,始遷祖奕。祖傳,二十八世祖朝恩,二十九世祖廷南。廷南子三:有順、有燮、有情。有順中武舉,為戚繼光麾下八十騎之一,後戰死沙場。查舊志未見記載。

鄭厝 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水兵師五十五團一營偵察連戰士。1953年犧牲。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